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35例

2010-02-10 14:44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1期
关键词:羊肠线面肌合谷

来 明

(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404600)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表现、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中医学称“筋惕肉”。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嘴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笔者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3月针灸康复门诊自愿接受埋线治疗患者,随机选取37例,男13例,女24例;年龄34~65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7天。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 37~59岁;病程最长 13年,最短3天。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穴:第一组:承浆透地仓、地仓透迎香、四白透睛明、颧髎透下关。第二组:地仓透人中、四白透迎香、太阳透瞳子髎、阳白透鱼腰。同时取对侧合谷。并辨证选取背俞穴。方法:患者仰卧位。选择以上穴位,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将2~0号医用可吸收线2~3cm放入埋线针前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透刺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埋填在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出针后,针孔处敷医用胶贴。15日埋线1次,3~5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取穴:四白、迎香、地仓、禾髎、颧髎、太阳、承泣等穴。远端取合谷、太冲。方法:患者仰卧位,选择以上穴位,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毫针浅刺0.1~0.2cm。然后接6805-1电针治疗仪,采用高频率输出,患者面部有紧张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经治面肌抽搐及诸症全部消失,追访半年以上未复发。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减轻,面部不自主抽动程度减轻,抽搐时间延长。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治疗组35例,痊愈1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30例,痊愈4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说明穴位埋线治疗优于针刺治疗。

典型病例

患者,女,39岁,2008年6月5日就诊。半年前因同家人生气后出现右侧眼部周围肌肉跳动,时轻时重。未重视。近1月来右侧口唇开始抽搐,常因精神紧张加重,曾采用中药、针灸治疗,症状无好转,于是来我科治疗。查体:神志清楚,无肢体功能障碍,心肝脾正常,说话时右侧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牵引口角提肌抽搐,头晕,口苦,口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质红,苔薄干,脉弦细。诊断:面肌痉挛(阴虚阳亢)。取穴:患侧地仓透人中,四白透迎香,太阳透瞳子髎,阳白透鱼腰,肝俞透肾俞,对侧合谷。一次埋线后当天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第二天面肌抽搐消失。患者埋线后,局部个别穴位肿胀前来询问,方知患者临床治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体会

穴位埋线是将特制的羊肠线埋入人体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羊肠线植入机体,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是中医针灸学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属埋植疗法范畴,临床又称“穴位埋藏疗法”、“经穴埋线疗法”等。

面部痉挛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面部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本病发生的原因迄今不明,是一种难治且易复发的疾病,过去笔者多用毫针采用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此病,疗效不理想。穴位埋线效果明显,埋线疗法具有微创、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在基层医院采用该方法方便,省时省力,简便易行,适宜推广。

猜你喜欢
羊肠线面肌合谷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