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云 明 华 卢国华
(山东省费县马庄中心卫生院,273413)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消化道症状及麦氏点压痛为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穿孔而致腹膜炎、腹腔脓肿、门静脉炎、脓毒败血症等,故应及早治疗。2004年9月~2008年 1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本组男54例,女 26例;年龄最小 15岁,最大67岁,平均42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6例,轻型化脓性阑尾炎22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
中药治疗:给予自拟肠痈汤内服。药物组成:大黄12g(后下),牡丹皮 15g,芒硝 12g(冲服),蒲公英 30g,败酱草30g,薏苡仁 30g,桃仁 15g,赤芍 15g,桂枝 9g,香附12g,甘草6g。随症加减。
西药治疗:常规给予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3g加生理盐水250ml,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均每日 2次。
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症状、腹部体征消失,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右下腹有深压痛或触及条索状肿物,有轻度腹胀、腹痛等自觉症状。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
结果:本组治愈59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
急性阑尾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因畏惧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该病属中医学“肠痈”范畴,病位在肠,属实证。病机为湿热邪毒、瘀血阻滞大肠,败坏大肠气血,腐败成脓而成。根据中医的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和实则泻之的理论,治宜清热解毒、通腑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排脓。合用能迅速消除湿热邪毒,热结通而痈自散,血行畅则肿痛自消。配合西药抗炎治疗,疗效较好。
[1]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