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悦
(吉林省梅河口市爱民医院中医科 吉林梅河口 135000)
医学界对白癜风的病因和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但医生和研究人员目前初步认为有几种不同理论: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失调。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白癜风的病人多半遗传了3个基因,使皮肤容易褪色。最广为接受的观点是:脱色,认为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癜风病人,缺少必须的细胞因子,从而使黑色素细胞不产生色素,导致细胞死亡。另一种理论认为:黑色素细胞的自我毁灭。也有报导:晒伤或单一事件引发的情绪困扰,导致白癜风。然而,这些事件都没有得到科学证实为白癜风的诱因。
全世界约有0.5%~2%的人口患有白癜风,我国约有1200万人发病,各地报道有3%~4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本病可以累及所有种族,男女发病均无显著差别。从初生婴儿到年迈老人皆可发病。其中15~30岁为发病高峰。一半左右的病人在20岁以前即出现症状。近年来白癜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预防,能否治愈及愈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医药的“黑白同治”疗法,从白癜风的病理入手从根部进行调理,疗效显著,受到全世界白癜风患者的欢迎。
患者张某某,女,现年7岁,学生,于2009年2月来我院门诊治疗。
其母代为主诉:颜面部及左耳下,右颧颊发现白色斑片,逐日扩展,1年余。其病初发时为多片色素减退斑,色素未完全消失,与正常皮肤分界不清。后皮损逐渐发展扩大,部分色素完全脱失,并互相融合成片。皮损发展和静止交替进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夏秋季明显加重,冬季减轻,皮损进展不快。夏季对紫外线照射较正常皮肤敏感,炎夏时,稍晒即发红,时有轻度瘙痒感。经某下级医院医治未见明显疗效,故来我院就诊。检查:左耳下旋耳后,至发际处,皮肤呈现多处局部色素脱失斑片,呈乳白色,大小不一,形状呈地图形,表面光滑,无鳞片,斑片内的毛发亦变白色;右颧颊皮肤呈现纯白色椭圆形斑块2.5cm×2.5cm,边缘皮肤色素较深且分界清楚,无自觉症状。查体:身体偏瘦,较为矮小,体征正常,舌红苔白腻。脉细数。问诊:既往食欲较差,厌食、偏食,平素大量食用小零食饮料,性格内向,发病后即不爱上学,经常无故哭闹,平时睡眠较好。无家族性白癜风遗传病史。既往治疗:曾用类固醇激素和激光照射治疗,有明显疗效,但白斑多于治疗后1~2个月后复发。
白癜风(白驳风)局部处置:补骨脂搽剂,患处用清水清洗后,每日早晚各搽1次。忌用刺激性洗涤用品,忌涂抹化妆品,忌高温洗浴,忌局部皮肤的强烈刺激。皮损处避免暴晒,外出应戴帽遮挡。增加其母治愈的信心,并对孩子进行正常的心理开导及暗示。十日后,复诊,前方共服6剂,白斑中间变成许多黄色点状斑块,未见新发白色斑块。又依前方继续服用两剂,外用药不变。3日后,三诊,见白斑大部分转为黄色,其母主诉大便多日一行,且酸腐燥结,小便黄赤。望诊:目赤、舌尖红、苔白腻。在前方基础上加紫草5g、红花5g、桃仁5g、共6剂,外用药不变。10d后,再诊,白斑大部已成皮色,此次内服药暂停半个月,只用外用药。在停服药物期间,于右侧眉弓中部,突发小豆粒大白斑一块。15d后在首方基础上加补骨脂5g,继续服用10剂。复诊,未见新发白斑,旧病灶基本消退痊愈。2010年9月25日,电话回访,其母称白斑已全部消失,恢复正常皮色,未见复发。
本病古称白驳风,现代医学认为其是一种获得性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表现为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皮肤呈现白色斑片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临床病例较多,但儿童发病报道相对较少,且治愈后复发率较高。
本病例系治愈后,经追访至今未复发的1个典型病例。本案病例并无家族遗传病史,而该童平素又喜食小食品饮料。干扰了儿童的正常饮食规律,久而久之则不按时用餐。小食品饮料多属甜味食品,中医认为久用甘甜之品会导致胃热积滞、食欲下降、甚至厌食、偏食。长期偏食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有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小食品含有许多化学添加剂,直接抑制了儿童体内的某些酶的活性,而引起黑色素细胞的合成障碍,也可能对黑色素细胞直接造成损伤。
根据临床观察,此病的发生,乃系肌中有湿,复为风邪侵袭皮毛玄府,风湿搏郁而化热,气血失和而发病。故采取活血散风、清热除湿之法而治之。肌中有湿即脾肺之湿,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方中以黑芝麻、白蒺黎为主药,善能逐散肌肉皮毛中的风湿之邪,亦能逐瘀而益血;又以益血祛风、乌须黑发的何首乌及能通精气,利九窍,行水气,以润之的散风泻热之品的细辛;以及疗皮肤风热散湿的蝉蜕为辅药,祝主药散风湿之力,而不伤阴。以胡黄连、元参、苦参等药,祛风除伏热,清湿消斑。在复诊后又加紫草、桃仁、红花油,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作用。再诊,又加补骨脂,为壮火益土、补肾壮阳而不留寇。施以生甘草,生用气平,养阴血、补脾胃而润肺,并调和诸药,善通十二经,助使心肾相交、脾肺得宜,肺气畅,脾气平运。又外用补骨脂搽剂,内外兼治,肌肤得以荣养,则皮毛疏利,风湿消除,白斑消失。
[1]Paterson E.Vitiligo[J].J Vis Commun Med,2010,33(4):166~168.
[2]Yu WT,Yu HS,Wu CS,et al.Noninvasive cutaneous blood flow assessment as a response predictor for visible light therapy on segmental vitiligo: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J].Br J Dermatol,2010,1365~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