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风 李慧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1000)
加强对便秘的护理干预,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降低便秘患者的肛裂几率。
心理因素是影响排便的重要因素,排便形状改变和情绪关联。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均可造成或加重便秘,大部分肛裂患者有害怕排便倾向、担心排便时疼痛,“惧便感”的产生,患者就会有意识的延长排便时间,减少排便次数。如果大脑经常或长时间地抑制排便,一方面可使直肠对粪便刺激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另一方面使粪便在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中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使粪便越来越干燥,导致排出困难-怕痛不大便-大便越干燥-肛裂愈加深-疼痛愈加重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对肛裂患者的治疗中精神因素不容忽视,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使神经功能紊乱状态得到恢复,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
建立合理食谱,在保证易消化的前提下,注意粗细搭配,适当控制主食,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适量摄入油脂类食物,少食糖类食物,忌食烈酒、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1)足量的膳食纤维能使粪便膨胀,便柱增粗、变软,并刺激结肠蠕动,加快结肠运输。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粗粮、杂粮,如萝卜、韭菜、黑木耳、蘑菇、海带、香蕉、芝麻、豆类、全麦面包、麦片等。如果在食品中增加些植物油,如豆油等,亦达到润肠通便的功产生能。
(2)水是粪便的主要成分,足量饮水可软化大便,利于肠内容物通过,减轻便秘。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3000mL,可在晨起空腹喝一杯开水,餐前提供开水、柠檬汁等热饮料,适当提供轻泻饮料如梅子汁等促进排便,但不宜饮浓茶或咖啡,以防利尿过多;必要时,睡前喝一杯麻油、蜂蜜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肛裂患者95.9%每日有不同程度的便意,若条件、环境存在,排便反射继续。训练排便反射应从儿童期开始,对日后排便习惯有长远影响,指导病人建立定时排便的规律,使粪便保持柔软易排除的状态;尤其对于排便时粪便为团块或硬结的病人,不应受时间、地点改变,应在便意感明显时立即排便,切勿忍便不排,更不要临厕努责,必要时可指压肛门周围协助排便。肛裂患者直肠内74.4%有粪便存在,因此使粪便头长期干燥,建议在结束排便时,用手纸轻揉肛门,以促进排空,便后及时缩肛,可缓解不适。正常人在晨起后会产生起立反射,早餐后会产生胃结肠反射,早饭前后是排便的最佳时间,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如果在晨起空腹喝一杯淡盐水,可在起立反射的基础上引起胃结肠反射,将两个反射叠加到一起,促进结肠集团运动,促使排便。
活动可维持肌肉的张力,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应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不要久站、久坐、久卧。
(1)屈腿运动,仰卧屈膝使大腿贴腹,单腿、双腿各做10次;(2)举腿运动,仰卧抬腿,单腿、双腿各做10次;(3)踏车运动,仰卧空蹬100次;(4)仰卧起坐,4~8次。
可增强腹壁肌肉、盆底肌肉的力量,增加腹压,帮助排便。每天定时进行锻炼,采取坐位或仰卧屈膝位,双手交叉放在腹部,闭目,用鼻吸口呼,吸气时放松肛门,呼气时收缩肛门,吸气尽略加停顿。初练时默念1~7吸气停,1s后7~1呼气停,每日10min,久之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也可在排便时进行。
双手重叠,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每日早晚各50次,也可双手握拳敲打天枢穴,每天5~10min,均可利用外力刺激结肠,使之蠕动增加,产生便意,促使排便。
采取以上措施无效的顽固性便秘病人,根据医嘱适当应用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缓泻药物如同泰胶囊、麻仁丸等。接触性泻剂,如果导、大黄、番泻叶、芦荟等,不要轻易使用,久用可造成结肠蠕动功能丧失,越用越秘。
肛裂并非由单一因素所致,但便秘是引起肛裂的主要病因,重视调节患者排便使之正常,是治疗和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护理干预,指导病人正确的排便,根据年龄、知识层次的不同,实施心理护理、疾病相关的知识宣教等,让病人充分认识便秘的危害,加强自我调护能力,提高遵医行为,同时应注重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使病人在心理上、精神上处于舒适、安全状态,防止各种病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
[1]李富玉.肛裂患者排便生理与心理初探[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9).
[2]刘百羽,王长云,金兴生.便秘的自我调理[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58.
[3]黄乃健.启动和加强排便功能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