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林 顾海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是由于腰部负荷过重或长期从事弯腰等工作时导致脊柱力学的平衡失调,当纤维环破裂后,髓核便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腿的放射性疼痛,一般好发于L4~L5和L5~S1间[1]。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以牵引为代表的保守治疗,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理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而中医理疗往往不能达到立竿见影效果,外科手术的失败率也高达15%~53%[2]。如何为患者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医师和患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江苏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63例患者采用骨盆牵引并直腿抬高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63例患者均为江苏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33例,女性30例。其中青壮年较多,占全组病例的81%。单纯腰痛17例;单纯一侧下肢痛10例;腰痛伴一侧下肢痛21例;腰痛伴双侧下肢痛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3]并排除了以下情况:骶髂劳损、腰椎结核、椎管肿瘤、腰椎管狭窄症等。
1.2.1 常规治疗
所有患者均医嘱绝对卧床休息,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2片/d。
1.2.2 骨盆牵引法
患者取仰卧,床脚垫高,用皮制或布制骨盆固定带,悬挂重量进行牵引,男性10~30kg,女性5~20kg,牵引2次/d,2h/次。
1.2.3 直腿抬高法
首先大幅度活动患者患肢数次(摇髋并踢腿)→膝关节伸直,强迫患者直腿抬高3~5次→抬高患腿至患者耐受点处并以医师双肩辅助固定患腿→医师双手扳动患肢足踝部,被动屈伸踝关节4~5次→直腿抬高到达最高点时行强迫快速直腿抬高1次→向上成45°踢腿数次→活动放松下肢。健肢同样行数次摇髋踢腿、直腿抬高运动。所有治疗均持续1个月,治疗过程中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无法耐受及心、脑血管等其他系统症状者应立即停止后续治疗并剔除。
根据改良Macbnab评价标准进行评价[4]①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0°,可恢复原工作。②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可恢复原工作或调换轻工作。③好转:症状部分消失,腰部活动、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60°。④无效:症状、体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直腿抬高试验<60°。
本组63例患者采用骨盆牵引、直腿抬高并联合布洛芬治疗后,显效20例(31.7%)、有效26例(41.3%)、好转12例(19.0%)、无效5例(7.9%),治疗总有效率达92.1%。
除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外,余病例均未出现特殊不良反应,所有观察对象无中途退出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其实质是破裂组织产生的化学性刺激和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神经根炎症。主要原因是:①突出的髓核牵张或压迫神经根,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疼痛的敏感性,加重神经根炎性水肿。②机械性压迫致神经根缺血[5]。炎症和机械压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主要原因。本实验中给予患者布洛芬口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到了很好的消炎镇痛的效果。“炎症”这一概念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认识,同时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自愈性和自限性的原因之一。
Larman[6]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椎间孔的神经根可以轻度相对运动,这是因为与通过椎间孔的结构相比,椎间孔要显得更为宽大。而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最容易受压,所以只有当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椎间孔直径小于神经根时便会触发相应的症状。资料显示,骨盆牵引和直腿抬高法都可以回纳突出物,并使其变位、变形。同时,直腿抬高法可促进神经根本身的血液循环,借助它的移动和牵张,不仅可以使神经根炎症反应消退,同时也避免了在局部组织修复中的粘连[7-10]。当借助外力给予被动直腿抬高运动,并配合旋转、骨盆牵引时,还可使腰肌痉挛趋缓,椎管内压下降,可极大的改善症状[11,12]。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发现骨盆牵引的角度、牵引重量以及时间等因素处理得好不好,也会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①牵引角度的选取:一般先固定患者上身,检查者双手握患者双踝牵拉并调整牵拉角度,以患者自觉舒适的角度为固定牵引装置的角度,角度调好后,一般不再作调整。但牵引无明显疗效者1周后则应再次调整角度,保持平卧位在<40°,俯卧位约15°。②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一般男性10~30kg,女性 5~20kg),可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腰背肌力强弱以及患者的耐受度3-5d调整1次。后期增加重量一定要少(<0.15kg)。③牵引时间:建议2次/d,2h/次,每次中间间隔12h,以利于腰背肌的恢复。
本研究采用盆牵引、直腿抬高联合布洛芬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达92.1%,治疗效果明显。结果表明,对绝大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采用骨盆牵引、直腿抬高联合布洛芬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绝对手术适应证者除外)便可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从而免去了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痛苦。鉴于本研究的样本量仍较小,观察时间仍较短,今后将进行大样本观察以进一步证实。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965-962.
[2] 贾连顺,侯铁胜,戴力扬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的讨论[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18(6):463-465.
[3] 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1.
[4] 黄建锋,刘飞,尹爱民等.椎间盘镜手术辅以玻璃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3):1026.
[5] 刘新,王剑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与疗效的关系[J].颈腰痛杂志,2002,23(2): 100-102.
[6]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9-155.
[7] 徐甄理.直腿抬高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00,12(2):37.
[8] 胡汉群,张少祥.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前后的CT观察[J].中国骨伤,1998,11(6):31.
[9] 张启明,丁少华,姚明.直腿抬高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1):61.
[10] 王胜利,戴书忠,何伟.直腿抬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5):40.
[11] 朱诚,龚飞,童刚.温刺镇痛牵引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00,21(3):235-238.
[12] 张勇,毕胜,赵卫东等.腰椎旋转手法对髓核内压力和神经根位移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01,22(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