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胃肠恶性间质细胞瘤手术和靶向治疗

2010-02-10 11:20张义海
中外医疗 2010年36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根治性胃肠道

张义海

(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宝应 225800)

胃肠间质细胞(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中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1%~4%。过去把GIST通常归划为胃肠道平滑肌来源的肿瘤。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开展,目前认为: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或腹部的KIT(CD117)表达阳性的、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具有与胃肠道典型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不同的特点。为了拓展对本病治疗的认知面,笔者对本院2002年至2009年收治的16例患者的手术和靶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1~73岁,平均61.8岁。原发肿瘤部位:胃10例,小肠2例,结肠2例,小肠系膜1例,腹腔1例。肿瘤直径3~26cm,全部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GIST。

1.2 临床表现

病程6个月~10年不等。主要症状:上腹不适、腹痛7例,慢性腹疼伴潜血阳性3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部包块2例,重症贫血伴偶发痉挛性腹疼1例。术前检查:胃镜检查11例,发现病变10例,B超检查报告腹部包块4例,钡剂灌肠发现病变2例。

1.3 免疫组化检查

本组13例进行了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9例,SMA阳性0例,S100阳性0例。

1.4 治疗

本组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11例,非根治性手术5例,非根治性手术中有1例再次手术。根治性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5例(胃、脾切除1例,胃、横结肠切除1例,胃、升结肠切除1例,小肠系膜及部分小肠切除1例,回肠、结肠部分切除1例)。术后化疗9例。分子靶向治疗6例(2例为根治性手术,4例为非根治性手术)。

2 结果

手术及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根治性手术11例中3年生存9例(9/11),5年生存5例(5/11),与文献报道相近。术后有6例口服伊马替尼(Imatinib)接受靶向治疗,(根治性手术2例,非根治性手术4例,其中1例为再次手术)。再手术者为腹腔GIST,首次术后11个月时出现肠梗阻症状,再手术见为局部复发并形成肠粘连,行侧侧吻合术,术后口服伊马替尼至今生存良好。非根治性手术中2例未行靶向治疗而接受化疗,于术后18、23个月死亡。所有接受靶向治疗者生存质量良好。

3 讨论

3.1 胃肠恶性间质细胞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非上皮性肿瘤

传统上多被误认为是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目前新的诊断定义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肿瘤,是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表达Ckit蛋白的(CD117),遗传学上有Ckit基因突变,属于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由于GIST的发病无明显性别倾向、发病年龄偏大、有一定比例的胃肠道外发病、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部包块和慢性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症状,所以常给临床带来误诊和延迟治疗。

3.2 治疗进展

3.2.1 传统的治疗 传统的治疗是标准的根治性手术。也就是说,手术是GIST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彻底的手术是所有肿瘤患者的基本治疗原则。对GIST来说更为重要。因为(1)GIST既使是标准的根治性手术仍有较高的复发率;(2)GIST为浸润性生长,很少发生淋巴转移,完整切除尤为重要;(3)GIST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有研究显示,GIST对阿霉素、铂制剂、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等常规化疗药高度耐药,有效率<10%。放疗不敏感,加大剂量,只增加副损伤,所以手术尤为重要。

3.2.2 分子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等生物靶点进行干预,阻断肿瘤的增殖,达到静息或阻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特异性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能在细胞水平抑制Bcr Ab酪氨酸激酶,是GIST分子靶向治疗的成功典范,也是治疗GIST的里程碑式进展。我院从2005年至2008年有6例接受分子靶向治疗,生存质量良好。(1)剂量:对非根治性手术和再手术者400mg/d;根治性手术的前3个月400mg/d,后为200mg/d。(2)不良反应观察:共性表现为眼睑水肿、胃肠蠕动增强、开始服药恶心感较重,后渐轻并能耐受。个性表现为:1例皮肤瘙痒,可见散在粟粒状疹;1例皮肤变得特别细嫩、光滑;1例肌肉酸痛症状重。(3)疗效:例数少,时间短,不能有结论性的评价。就目前而言,生存生活质量令人满意,有待继续观察。(4)制约因素:非医保药,价格昂贵,常人难以承受。(5)耐药:有文献报道有一定比例的耐药。

3.3 根治手术+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GIST最佳方案

手术是治疗GIST首选毋庸置疑。有学者提到伊马替尼(Imatinb)的临床应用,外科手术受到挑战。认为手术对肿瘤的治疗永远都是第一。能根治则根治,否则,减瘤、姑息、甚至取一份活检都非常有意义。当然鉴于GIST的生长特点首次手术达到RO切除是最理想。靶向治疗是分子水平治疗肿瘤的体现,也是今后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伊马替尼(Imatinb)的临床应用,无疑对GIST的治疗是一次飞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宗病例的积累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对GIS T预防术后复发、提高带瘤生存质量、赢得手术时机将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3.4 伊马替尼(Imatinb)的耐药问题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治疗GIST的总有效率就目前国内外的统计大致为81%,有相当比例的耐药,耐药机制尚不明晰。有学者提出提高伊马替尼(Imatinb)的剂量或换用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已用于临床的苹果酸舒尼替尼(Suntinib Malate)商品名:索坦,是伊马替尼(Imatinb)的换代产品。苹果酸舒尼替尼(Suntinib Malate)不同于伊马替尼(Imatinb)是能抑制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病理性血管形成和肿瘤转移,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有报道效果很好,尚无临床资料。

[1]王万川,廖国庆.基因突变与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9):892~894.

[2]杜春燕,师英强,傅红,等.胃肠道间质瘤103例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4):297~299.

[3]杜春燕,师英强.胃肠道间质瘤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158~160.

[4]牛洪欣,何庆泗.胃肠道间质瘤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9):895~897.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根治性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的效果观察
FDA批准扩大伊马替尼在罕见胃肠癌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