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证验案举隅

2010-02-10 11:01:09张世友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7期
关键词:白豆蔻血府原方

张世友

(河南省固始县陈淋镇豫安医院,465232)

胸闷

患者,女,31岁。素体颇丰,于1997年9月偶患感冒,发热恶寒,经某院治愈后,渐觉胸闷,日轻夜重,历时4个月,更医无数,诸药杂投,疗效不显。于1998年1月26日经人介绍,遂延余诊治。刻下:精神委靡,饮食尚可,二便自调,脉象短涩,舌苔正常,心肺未闻及杂音。检视其心电图、X线报告单,均未发现异常。自诉:胸闷不舒,夜间尤甚,如仰面正睡,如负重物,非侧卧不能入寐。此为气机郁结,瘀血内停所致。治宜行气活血祛瘀,遂书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12g,生地黄10g,光桃仁12g,红花 9g,枳壳 8g,赤芍 10g,柴胡 5g,桔梗 7g,川芎9g,牛膝 10g,丹参 30g,檀香 10g,薤白 10g,甘草 6g。3剂,嘱其用瓦罐水煎温服,每日1剂,1日3煎。3剂药后,胸闷大减,夜可安睡。药中肯綮,效不更方,原方又服3剂,病遂告愈。

按:本例患者舌苔正常,症状怪异,余诊后,一时踌躇难决,苦无良方,因忆《医林改错》云:“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又云:“惟血府血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忽悟其胸不任物、夜寐不安等皆系“胸中血府血瘀”所致。先贤王清任立血府逐瘀汤最为合拍,故用其方更加薤白、檀香通阳散结,理气调中;再加大量丹参,除增强其活血化瘀之功外,且又可养血安神。诸药合用,使结散瘀祛,气血调和,以收全功。

月真胀

患者,女,36岁。腹胀不能食已1年有余,曾中西药迭进罔效。于1996年9月21日诊治于余。刻下:面色淡黄,肢体困重,胸闷不饥,呕恶厌食,口黏不渴,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自诉:顿餐半碗稀粥,亦感月真胀难受。检查:脉弦细,舌质淡,苔白厚腻。经某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气机不畅,湿阻中焦;治宜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处方:光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豆蔻 9g,竹叶6g,乌药 20g,厚朴 6g,薏苡仁 18g,半夏15g,藿香6g,苍术9g,泽泻15g。令其用瓦罐水煎温服,1日1剂,1剂3煎。3剂后纳增胀大减,精神转佳,原方又进2剂,诸证悉平,病告痊愈。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张介宾言:“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月真胀。”本例患者病月真胀年余,受尽折磨,痛苦异常,诸医杂投,虽百治而无一效,检视其方,皆抗菌、健胃、消导之属。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治彼病之方,来治此人之疾,何异于刻舟求剑,按图索骥。此胀乃湿邪为患,湿不去,其胀焉除?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为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藿香、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专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甘淡性寒,渗利湿热;泽泻利水渗湿,使湿有出路;半夏、苍术、厚朴行气燥湿,散结除痞;湿本阴邪,加乌药辛开温散。诸药合用,清温相伍,利化兼施,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脾气健旺,三焦得通,月真胀自除。

猜你喜欢
白豆蔻血府原方
八种“地黄丸”各有特长
豆蔻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白豆蔻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调味品(2020年9期)2020-09-17 03:01:26
图片赏析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4
血府逐瘀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36
酒后难受,煎砂仁白豆蔻
益寿宝典(2018年4期)2018-01-26 14:22:40
豆蔻:温养脏腑,祛除湿邪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血府逐瘀方不同制剂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天津中医药(2016年2期)2016-09-08 01:23:11
王清任的“血府”究竟位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