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冬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4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47例中男36例,女 11例;年龄 5~79岁,平均42±15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20例(均为化脓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12例,脾破裂7例,宫颈癌广泛清扫5例,胆道手术2例,结肠癌根治术1例;术后5~30天发病,平均16.8天。
临床表现为腹痛、吐、胀、闭等症状,X线平片示多个窄小液平肠胀气明显,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高调肠鸣音。
一般性治疗: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西医治疗:使用抗生素、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水溶性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100ml鼻饲。
中医药治疗:早期针灸天枢、足三里穴,使用复方大承气汤200ml保留灌肠,1日2次。待胃液转为草绿色、肠鸣音恢复、已排气后,使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口服,直至病症完全消失。
本组47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治愈时间2~15天。平均10.4天,5例病人出院1~3天内因饮食不洁再次出现腹痛、腹胀症状。给予调整饮食结构、口服复方大承气汤后缓解。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并不少见,其发生率达10%,梗阻的原因90%是由粘连引起,如果没有全身中毒症状或急腹症体征,可先考虑保守治疗。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应与早期炎性肠梗阻鉴别。早期炎性肠梗阻系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我们的体会是,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两者共有的症状。前者病人多伴腹痛、肠鸣音活跃,且多有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音,腹部平片及CT示肠袢胀气。后者病人仅有轻微腹痛,甚至无腹痛、肠鸣音弱无力,腹部触诊柔软团,CT示腹部肠管壁水肿、增厚、管腔狭窄等。
对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病人决定非手术治疗,一定要将每项治疗措施落实到位,胃肠减压管尽量放到梗阻近端,使肠管保持空虚,梗阻才可能缓解,同时使用生长抑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和丢失,通过利尿、输注血浆和白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提高血胶体渗透压,有助于减轻肠壁水肿,扩大肠管内径,改善肠黏膜供氧。近年来水溶性造影剂在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可加速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缓解,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2]。
肠梗阻属中医“腹痛”、“肠结”范畴。本病是由于术后肠腑瘀血阻滞,滞塞不通,痰饮水停,致肠道失常。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的原则,我们运用复方大承气汤为主方,通里攻下,荡涤肠胃,行气活血。大承气汤不仅能够改善胃肠道缺血,抑制菌群移位,减少内毒素的吸收,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调理功能。有关实验表明,该方有增强胃肠道蠕动作用,增加肠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我们一般先用此方保留灌肠,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达到疗效,待胃肠功能逐步恢复,排气后再口服此方,更安全有效。
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同时也要严密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及腹部体征。及时复查平片及CT,有手术指征时果断手术,以确保医疗安全。
[1]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征.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李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