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夏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037008)
玫瑰痤疮又名酒渣鼻,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螨虫感染、温差变化适应性差、精神紧张、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玫瑰痤疮临床分为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对于女性而言,病情发展到鼻赘期的较为少见。本研究临床资料为玫瑰痤疮红斑期、丘疹脓疱期的女性患者。共观察治疗78例,均为2001~2009年我院患者,年龄28~45岁。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3例。两组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单纯口服四环素,每次0.25mg,每日3次。
治疗组用四环素每次0.25mg,每日3次,同时用中医分期分型辨证加放血疗法。
中医辨治红斑期以枇杷清肺饮加减;大椎、耳尖点刺放血。丘疹脓疱期以五味消毒饮加减;灵台、委中放血。中药每日1剂,服6剂停药1天。点刺放血2~3天1次。
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红斑、皮疹完全消退;显效:红斑、皮疹消退75%以上;有效:红斑、皮疹消退50%以上;无效:红斑、皮疹消退不足50%,或继续加重。
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痊愈 31例,显效 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33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2.7%。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患者,女,30岁。以鼻及面部发红,反复起丘疹、脓疱七八年就诊。患者自述上小学时由于是运动员,参加每日晨练,常顶风冒寒,面部冻得通红,回到教室又急于取暖烤火,如此反复,常使面部阵发性潮红。以后每到下午面部潮热发烫,受寒热刺激、精神紧张时加重,一直未进行治疗。到20岁左右,鼻部及面部时常起丘疹、脓疱,就医时常被诊为青春痘,治疗后见效,但不服药又很快复发,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很重。现患者面部发红,尤以中心严重,毛孔粗大,鼻及面颊油亮,布有丘疹、脓疱,口干欲饮冷,口臭,便干,舌质暗红,苔黄,脉滑数。诊断:玫瑰痤疮(肺胃热盛型)。治则:清热解毒,泻热凉血。处方:生石膏30g,知母 6g,全瓜蒌 15g,生地黄12g,玄参12g,赤芍15g,紫花地丁 30g,金银花 15g,连翘12g,黄芩12g,生甘草 6g。同时服用四环素每次0.25mg,每日3次。服药6剂后,红斑减轻,丘疹、脓疱变少,嘱其继续服药。18剂后丘疹、脓疱全部消退,面部肤色正常,仅情绪波动时面部仍阵发潮红。嘱其继续服用四环素3个月,注意饮食、皮肤护理。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玫瑰痤疮病程较为缓慢,最初的临床表现仅为阵发性面部潮红,俗称“苹果脸”。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气温过高或过低、食辛辣食物或饮酒等敏感因素刺激后,面部发红充血,自觉发烫。此阶段很少有人认为是由于疾病造成的,前来就医的极少,因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当阵发性面部潮红持续数年,面部发红持久不退,以面中部更为明显,并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病情继续发展,在鼻部、鼻翼、面颊、两眉间、下颏部可出现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常在经前加重,即进入丘疹脓疱期。此期又容易被误诊为青春痘,按青春痘治疗有些见效,但很快如前,日久不愈,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素体热盛,邪热上冲,侵袭鼻及面部,面前部为足阳明胃经所过,故红斑期责之肺胃热盛。治当清肺泻胃,凉血退红。以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2g,桑白皮9g,生栀子12g,生地黄12g,赤芍 15g,玄参 12g,黄芩 9g,连翘 12g,生甘草 9g。以枇杷叶、桑白皮轻宣肺热;生栀子清泄郁火;生地黄、赤芍、玄参凉血退红;黄芩清肺胃之热;连翘解毒散结,未病先防;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防苦寒败胃。口渴加生石膏30~60g,知母 6g;便秘加全瓜蒌 9~15g,生大黄3~6g;面红明显加牡丹皮9g,紫草9g。丘疹脓疱期因毒热炽盛,郁而外发出现丘疹、脓疱。治宜清热解毒,透郁凉血。五味消毒饮加减,处方:紫花地丁30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金银花 15g,连翘 12g,生地黄12g,玄参 12g,生栀子 9g,生甘草6g。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解毒散结,清泄心火;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栀子透郁凉肝。有结节加夏枯草12g;面色发红或暗红加紫草9g,赤芍15g;脓疱明显加白芷6g,皂刺9g;有痘印、瘢痕加海藻10g,去生甘草。大椎、耳尖放血可清肺泄热;委中、灵台放血凉血解毒。四环素的作用主要是抗炎、降低皮脂腺的分泌。临床研究表明,女性玫瑰痤疮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针对性强,见效快,治愈率高,经济实用。
玫瑰痤疮因病程较长,患者不堪其苦,常求速效。但火毒由内而发,单纯用外用药,只能暂时缓解,若很快见效的外用药,往往含有激素成分,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治疗不可急功近利。同时日常面部皮肤护理极为重要,应避免一切激发红斑、引起充血发红的因素刺激。宜用30℃左右温水洗脸,选择柔和的洗面奶和敏感肌肤适宜的护肤品,减少冷热空气刺激和紫外线照射,避免膏粱厚味食物和刺激性饮品。科学的调护可以减轻症状,防止复发。
[1]杨桂兰.酒渣鼻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学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3):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