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络辨证探讨

2010-02-10 11:01郝桂锋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7期
关键词:三阳热毒经脉

郝桂锋

(浙江中医药大学37信箱,杭州 31005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学认为其与遗传、环境、药物、情绪、性别等因素有关。其临床特点与中医的“阴阳毒”、“日晒疮”、“蝴蝶斑”、“痹证”等病证相似。SLE迄今为止尚无根治的方法,并且疾病可以在长期平稳的状况下突然恶化,另外治疗的副作用也让医生感到相当棘手,本病的预后较差。笔者导师长期从事SLE的科研与临床工作,颇有心得。笔者将结合诸多医家的经验及跟师体会,将SLE的辨证与经络理论相结合,形成一新的辨证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对SLE的认识

病名:中医学中并没有SLE的诊断,但在中医古籍中有其相似的临床症状描述,分别给予命名。如以面部红斑为主者称之为“红蝴蝶疮”、“蝴蝶斑”、“赤丹”、“茱萸丹”及“日晒疮”等;以皮肤肌肉酸楚、局部或周身关节肌肉尽痛为主者称为“痹证”,尚有称之为“周痹”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类似SLE的皮肤损害、肾损害、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描述比较多,并以“阴阳毒”称之;清·吴谦有:“皮肤出血曰肌衄。”“发于遍身,唯腿胫居多。”这些描述则类似于SLE所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症状。总之,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SLE具体的命名,不过有很多相似的描述,并给予具体的治疗方法,可供参考。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外界邪毒侵袭等诱发。《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SLE患者“不足”主要以肝肾阴亏为主。患者因感受外界邪毒,七情过极,或饮食劳伤过度等,体内气血失和,日久则邪毒内郁,化火伤阴,气血痹阻,最终形成肝肾阴虚为本,毒、热、瘀为标的虚实兼夹之狼疮症候。先天不足是根本原因,而六淫外感、七情过极及饮食劳伤等则为诱发因素。这与西医学所认为的本病与遗传、环境因素、雌激素的分泌水平等有关的观点相似。

治则与饮食起居:SLE是在先天不足基础上感受外因而出现肝肾阴虚为本,热、毒、瘀为标的症候群,在临床上主要为热毒炽盛型、风湿热痹型、脾肾阳虚型、肝瘀血瘀型、邪毒攻心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等,但热毒伤阴,阴亏又导致血瘀,故各证型之间常相互兼加,表现为热毒、血瘀、阴亏之象。据此,我们确立了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滋阴益肾为主的治疗法则,并在实验、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2]。临床上,不适宜的饮食往往导致本病的诱发。故根据以上分析,SLE患者除脾肾阳虚型可稍食一些温性食品而尽量避免食用寒性或凉性食物外,其余应忌食辛温香燥之品,可适量食用寒性或凉性食物[3]。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日光强烈照射,劳逸适度,适寒暖及注意精神生活的调适等。

经络辨证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正是依靠经络系统,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才能相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灵枢·经脉》又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运行气血,抗病御邪及反映证候的作用。而《素问·皮部论》载:“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入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说明病邪由皮部→络脉→经脉→脏腑的传变规律。同样,临床上也存在着“久病入络”的情况,脏腑病变日久,气血不足,经脉失养,络脉空虚,见“真脏色”等。脏腑有疾可以通过经络的途径反映到体表皮部,而体表感受外邪后,亦可以通过经络将其传于相关的脏腑,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络属关系,奇经八脉病变涉及多脏腑,对复杂性疾病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根据SLE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并结合经络理论来阐明SLE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以期指导临床。

早期:即隐匿型狼疮期。根据经络理论,外感六淫邪毒等侵袭人体,大多从三阳经而入,正气奋起抵抗,正胜则不发病,邪胜则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风寒之邪可入里化热,寒湿郁久亦可发热,因此本病初期大多表现为邪热壅盛之象。又因“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均在头面部相交接,人体背部为太阳经所分布、统辖,故本病初期表现为头面部尤其是面颊两侧(阳明经交接处)的蝶形红斑及发热、光过敏、肌肉关节酸痛等。患者素体禀赋不足,肝肾阴亏,加之患病后精神状态较差,故也经常表现为脱发、尿浊、乏力、体重下降等。

中期:即典型狼疮期。感受外邪及其他邪毒日久不解,或邪胜入里,则由三阳经内传三阳经之腑,即膀胱、小肠、胃、大肠、三焦或胆等;邪毒化热入营、入血,热毒炽盛,毒伤血络或热毒伤津耗液,阴虚内热。临床表现则在伴有上述症状的同时出现高热、皮疹、红斑、口腔溃疡、烦躁口渴、关节红肿热痛等毒热炽盛之象。病久或伴有面部斑疹黯褐、冻疮样皮疹、月经减少或闭经、舌质紫黯等血瘀之候。

晚期:有重要脏器出现损伤时即系统性红斑狼疮期,三阳证治疗不当或正不胜邪、病邪入里与三阴经相争;素体亏虚,或三阳治疗不当,日久损及诸脏之阳,而致阴阳俱损,但仍以阴虚内热、毒瘀互结为主。损及太阴经脉,则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急促、胸闷气憋、不得平卧或纳差、腹胀、皮肤瘀斑、舌质紫暗等。若损及少阴经脉则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喘促、口唇紫绀、心烦不寐、心悸怔忡,舌质黯红或紫黯,有瘀斑,脉弦涩或结、代、促等,尚有思维混乱、精神异常者,或者出现身肿,腰以下或全身均肿,按之不起,心悸,气促,尿量减少或全无等。如损及厥阴经脉,则易出现头晕、头痛、抽搐、沉默不语、语出无序或惊厥不语等。以上实为西医学所谓的SLE继发性肺、心、肾、脑及神经系统等损害。

演变规律:以上是SLE发病的一般规律,但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的有SLE患者的病情直接进入中、晚期者,这说明SLE除了有从阳经到阴经,从经到腑到脏的循经传变规律外,尚有越经传、表里传、直中等传变情况出现。同时,临床上每个患者并不是表现出单纯的早、中、晚期,存在相互错杂,这既是经络理论中所谓的“合病”与“并病”,即两经或三经症候同时出现或一经症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症候者。

小结

在对SLE辨证时,我们可以结合经络理论,从早、中、晚三期对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进行辨证,并且从阳经到阴经传变,预示着病进;从阴经到阳经,预示病情逐渐好转。当然,以上只是根据经络理论总结出的一般规律,而在临床上的病情都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我们临证时不但要结合SLE的一般传变规律,尚需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1]黄继勇,范永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七法.中医杂志,2008,49(4):311-312.

[2]范永升.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2,5:200-201.

[3]陈健,范永升,林胜友,等.《内经》养生理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饮食起居.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28-29.

猜你喜欢
三阳热毒经脉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罪恶聊天群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三阳发布新款索尼E卡口85mm F1.8 ED UMC CS镜头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清疣汤外洗治疗热毒蕴结型跖疣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