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庆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内三科 广西 河池 547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右心室增大及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寒冷潮湿地区发病率高,农村比城市高,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们观察护理了23例肺心病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本组肺心病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8~80岁,平均61岁。入选病例均具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伴有右心室增大及右心功能不全。所有病例均符合197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入院后给予吸氧、解痉平喘化痰、扩血管及抗生素治疗,同时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护理措施。
2.1.1 功能代偿期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活动时常有呼吸困难及胸闷、心悸。冬春季节或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
2.1.2 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常有头痛、心慌、乏力、烦躁不安,夜间为甚,严重时可出现昼夜颠倒、反应迟钝、嗜睡、癫癎样抽搐甚至昏迷等肺性脑病表现。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往往发生在呼吸衰竭的基础上,以右心衰竭为主。患者表现为气急、紫绀、心悸、尿少、上腹胀满。体检可见颈静脉怒张、剑突下有明显心尖搏动,心律失常,肝大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面部及下肢呈凹陷性水肿。
2.1.3 并发症 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血粘度可增加,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可有肝、肾功能异常及电解质紊乱。
(2)动脉血气分析:可有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3)心电图检查:示右心室肥厚和右心房扩张。
(4)胸部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患的X线征象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肥大的征象,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肺动脉段凸出。
2.3.1 控制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痰标本细菌学检查结果,给予有效抗生素。抗生素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敏感、静脉及长程。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祛痰及解痉平喘药物,以扩张支气管及排除气道痰液。痰多粘稠严重阻塞支气管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进入呼吸道行分泌物冲洗治疗,效果最佳。
2.3.3 氧疗 可有效缓解低氧血症,Ⅱ型呼吸衰竭者应低流量持续吸氧。
2.3.4 增加通气 高碳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在于增加通气,可给予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病情危重者,必要时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2.3.5 右心衰竭的治疗 主要在于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和缺氧,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以及合理应用利尿剂。
2.3.6 并发症防治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肺性脑病,病死率高达30%~40%。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及改善通气等。
(1)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每日定时通风,但应避免对流。空气消毒每日1次,定期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
(2)休息: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原则是活动时不发生气急,活动停止5min后心率恢复到活动前水平为宜。长期卧床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3)饮食与营养支持:鼓励病人少食多餐。由于食欲差、消耗大,病人常处于负氮平衡,全身营养状况差,应给予易消化的高热能、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饮食,并适量饮水。大量出汗或服用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多的食物,昏迷病人给予鼻饲。
(4)保持口腔清洁:由于病程长,抵抗力下降,进食少,咳嗽咳痰,尤其是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可用2%碳酸氢钠漱口液、甲硝唑漱口液或制霉菌素漱口液,餐前餐后漱口或做口腔护理。
(5)心理护理:肺心病病人病程长,多为老年病人,对治疗缺乏信心,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关心、理解、体贴病人,及时满足病人需求,鼓励其树立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1)了解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变化:仔细观察口唇、齿龈、指(趾)端紫绀、呼吸困难情况。
(2)尽早发现各种并发症的先兆:评估有无肺性脑病表现,如头痛、烦躁不安、失眠、日夜颠倒、神志模糊或嗜睡、抽搐、昏迷等;有无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如黑粪、呕血等;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脉搏、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紫绀程度。应持续监测心电和定时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师。
(3)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以利排痰。全身状况差的患者咳嗽无力,痰多又粘稠阻塞气道致呼吸急促时,常可听到痰鸣音。应用手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拍患者背部协助排痰。必要时以多侧孔鼻导管经鼻腔送入咽喉部刺激咳嗽并吸痰,或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气道冲洗,吸出分泌物。
(4)氧疗期间应注意:①保持气道通畅;②监测并维持恒定的吸入氧浓度及流量,注意吸入氧气的湿化;③观察紫绀及意识状态有无改善;④及时、准确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查。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对于心力衰竭病人,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加重心脏负担。注意尿比重、电解质和血气变化。
(6)避免发生意外:对有神志改变的病人应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禁用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
(1)吸烟患者要戒烟。
(2)注意防寒,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
(3)指导病人进行体位引流和有效咳痰的方法。
(4)鼓励病人适当活动。
(5)指导病人坚持呼吸锻炼,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其目的是增强膈肌的活动,提高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变浅快呼吸为深慢呼吸。
(6)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病人多接触社会,减轻思想负担,缓解焦虑。
(7)向患者和家属传授有关医疗设备(如雾化吸入器、氧疗装置、家庭用简易呼吸机等)的使用、清洁、维护知识。临床缓解期患者,如氧分压仍低于7.33Kpa(55mmHg),或夜间血氧饱和度低于80%,不论是否有高碳酸血症都应给予长期家庭氧疗(LTOT),即一昼夜持续吸氧15h以上,吸入氧浓度在24%~28%,使氧分压上升到8Kpa(60mmHg)以上。
(8)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
(9)增强免疫功能。如中药黄芪、川芎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进细胞营养,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以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应用转移因子、胸腺素、核酪、干扰素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亦有一定的预防感染作用。
慢性肺源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主要死因依次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衰竭等。本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因此积极控制感染、宣传戒烟、治理环境污染,以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并提高抗氧化系统的功能,这些对保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对己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针对病情发展分别加以处理,通过适当治疗,心肺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发生心力衰竭并不表示心肌己丧失收缩能力。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展缓慢,肺心病患者精神休息与身体休息同等重要。但是临床上精神休息往往被忽视。情绪悲观和波动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衰加重。因此,对悲观绝望的患者应鼓励其说出忧虑的问题,帮助患者认识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应对措施,示范一些有效的松弛技巧。肺心病虽然病情危重,只要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就可以使症状缓解;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防寒保暖,指导患者去掉负性心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就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甘翠容.慢性肺心病78例的护理体会[J].内科,2008(2).
[2]陈汉芳.18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内科,2009(5).
[3]韦海燕,唐兰蔓.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J].内科,2009(6).
[4]王翠兰.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