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

2010-02-10 06:01曲俊兵
中国药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链球菌球菌

曲俊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相关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导致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品种数量变少。因此,除优化给药方案、减少耐药菌产生、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外,开发新的有效抗菌药物是当务之急。具有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利奈唑胺的开发和应用,为治疗MRSA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化学结构及抗菌机制

2 药代动力学[1]

利奈唑胺化学性质稳定,可通过静脉滴注或口服途径给药。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口服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与静脉给药相近,因此临床采用静脉滴注序贯口服给药方案时无须调整剂量。食物对利奈唑胺的吸收影响较小,口服给药可不考虑进食时间。口服用药后约1~2 h达血浆峰浓度,可快速分布于灌注良好的组织,体细胞渗透能力强。以每12 h 600 mg口服(6剂)给药,当血药浓度为13.4 mg/L时上皮细胞外液药物浓度可达25.1 mg/L,血药浓度为18.3 mg/L时炎性水泡液中药物浓度可达16.4 mg/L,血药浓度为15.8 mg/L时骨髓药物浓度可达8.6 mg/L,血药浓度为10.3 mg/L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7.5 mg/L。药物的浓度比在唾液与血浆中为1.2∶1,在汗液与血浆中为0.55∶1。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0%。健康志愿者的稳态分布容积平均为40~50 L。

利奈唑胺主要由肝脏代谢(约50% ~70%),但不通过人体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也不抑制人体细胞色素同功酶(1A2,2C9,2C19,2D6,2E1,3A4)的活性,在药物配伍方面具有优势。代谢时非肾脏清除率约占总清除率的65%,稳态时约30%药物以原形随尿液排泄。老年、肾功能不全、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无须调整剂量。目前尚缺乏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评价资料。

半衰期成人为5.4 h,给药剂量每12 h为600 mg;儿童则较短,为2.6 h。小于11岁患儿给药剂量每8 h为10 mg/kg,大于12岁每12 h为600 mg,且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尚未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充分的、有对照的研究。只有当潜在益处超过对胎儿潜在危险时,才建议对妊娠妇女使用本品。哺乳妇女也应慎用本品。

3 微生物学研究[2]

体外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均已证实,利奈唑胺为窄谱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G+)致病菌属显示出很强的抗菌活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 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2~4 mg/L,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多重耐药菌株)MIC为0.12~2 mg/L,屎肠球菌(仅指耐万古霉素菌株)MIC为0.5~2 mg/L。MIC90至少低于或等于利奈唑胺敏感范围的菌株包括粪肠球菌(包括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屎肠球菌(万古霉素敏感菌株)为2 mg/L,表皮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菌)为1 mg/L,草绿色链球菌为1 mg/L,多杀巴斯德菌、嗜血葡萄球菌为1 mg/L等。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必要时可以联合给药。时间-杀菌曲线研究结果显示,其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即持续性给药有利于提高药效。药效学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抑菌剂,对大多数链球菌为杀菌剂。

4 临床应用[3]

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所致系统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在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中,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所致所有部位伴菌血症患者的治愈率为58.82%(10/17)。

院内获得性肺炎:经临床和X线摄片证实,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因甲氧西林敏感和MRSA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治愈率,利奈唑胺分别是60.53%(23/38)和59.09%(13/22),万古霉素分别是60.87%(14/23)和70.00%(7/10);因肺炎链球菌(包括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病例的治愈率,利奈唑胺为100%(9/9),万古霉素为90.00%(9/10)。

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的菌血症:7项成人和儿童患者!期、"期对照及非对照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青霉素耐药病例的治愈率为87.50%(14/16)、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耐药病例的治愈率为86.36%(19/22)、大环内酯类耐药病例的治愈率96.67%(29/30)、SMZ/TMP 耐药病例的治愈率为 85.71%(18/21)。

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引起的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利奈唑胺治愈率分别是 87.95%(73/83)和66.67%(2/3);无乳链球菌引起感染病例的治愈率是100%(6/6),化脓链球菌引起感染病例的治愈率是69.23%(18/26)。

手术部位感染:一项大型试验的一个亚组数据表明,利奈唑胺治疗手术部位感染的微生物清除率显著优于万古霉素,如手术部位受MRSA感染,利奈唑胺的治愈率为86.67%(26/30),万古霉素的治愈率是48.28%(14/29)。

5 药物不良反应[4-5]

利奈唑胺推荐疗程为10~14 d,最长疗程28 d,尚无超过28 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资料。一般不良反应常见腹泻(2.8%~11%)、恶心(3.4% ~9.6%)、头痛(0.5% ~11.3%)。在疗程超过 2周的患者中,可出现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但停用后血常规指标可上升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若发生严重骨髓抑制应停止治疗,除非认为绝对有继续治疗的必要。使用利奈唑胺应每周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尤其是下列情况的患者:用药超过10~14 d;既往有骨髓抑制病史;合并使用能诱导发生骨髓抑制的其他药物(如引起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药物);即往或目前合并接受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慢性感染、伴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有的患者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和视神经病变,有的发展为视力丧失、致盲,这些患者的治疗时间超过了最长推荐疗程28 d,故对超过28 d的患者应定期接受眼科医生检查。如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和视神经病变,应进行治疗与潜在风险评价,从而判断是否继续用药。还有乳酸中毒的报道[6],约有26%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若发生反复恶心或呕吐、原因不明的酸中毒或低碳酸血症,需立即进行临床检查。

利奈唑胺为可逆的、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7],其与肾上腺素能(拟交感神经)或5-羟色胺类药物具有潜在的相互作用。如出现上述症状或特征,应考虑停止联合用药中的一种或全部(利奈唑胺或5-羟色胺类药物)。用药期间,不食用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肉干和含醇饮料),避免高脂饮食。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4月美国FDA提醒,利奈唑胺未获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导管部位感染或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因其死亡率高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一旦确诊或怀疑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应立即给予其他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1]吴小林.口服或静脉注射利奈唑胺药物动力学比较 [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6):45.

[2]朱德妹,张婴远,周 乐,等.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2):36.

[3]汪 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1):49-56.

[4]任少华,秦丽君,胡华成,等.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03,14(2):58.

[5]于新蕊,张培成.对利奈唑胺的临床安全性和耐药性的评估[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2):47.

[6]刘 萍.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J].中国新药杂志,2003,13(11):78.

[7]张胜权,吕利英,张书利,等.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1):32.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链球菌球菌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331株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探讨
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医院感染肠球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