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

2010-02-10 02:15:00邹小娟赵厚睿郝建新冯秋珍寇美静刘雁云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5期
关键词:诊断学基本技能教学质量

邹小娟,戴 红,赵厚睿,郝建新,冯秋珍,寇美静,刘雁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65)

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

邹小娟,戴 红,赵厚睿,郝建新,冯秋珍,寇美静,刘雁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65)

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对于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实践性、先进性、规范性等方面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和探索,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其实践教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经过4年的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1 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中医诊断学诊法的核心知识点是症状和体征的特征、机制、临床意义,而辨识常见临床症状、体征的客观特征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症状、体征的知识点多、概念抽象、内容繁杂,加之中医诊断学是中医类专业学生的第二门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对医学的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习中多死记硬背,学习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境界。要解决学生对核心知识点易学、易懂、能用、善用的问题,我们首先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入手,探索多角度丰富直观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勤练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1.1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笔者将多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了“全身望诊”、“局部望诊”、“舌诊”的教学课件,并配置脉诊、按诊、八纲、中医查体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课件以丰富直观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形式将实践教学内容再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以此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加强直观教学内容的考核

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能使学生认识临床实践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1]。为此我们建立了望诊图片库和临床常见舌象展板,供教师备课、教学、考核和学生课余复习使用。在理论教学和视听教学之后,对学生进行望诊、舌诊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学生正确描述其特征、判断结果,并说明临床意义。通过考核,学生提高了对实践教学重视的程度,并注重自身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注意利用可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注重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好可用资源。如望色实训,要求同学观察不同地域、不同状态下同学的面色有何特点和差异。每位同学都是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在检查中学生们要注意观察特征,并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进而用医学术语进行表述。同学中的不同表现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如脉诊实训,学生相互检查,同学中典型的脉象能给大家留下最真实的感觉。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丰富其内容,提高了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2 突出中医四诊实训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也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2]。中医诊断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反复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望、闻、问、切是中医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侧重病例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缺少基本技能训练内容的体现,结果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对四诊应用不自如、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将中医四诊操作的训练作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非常有必要。通过对既往四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在教学中突出四诊基本技能训练,以确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我们分别设置全身望诊实训、舌诊实训、问诊实训、脉诊实训、腹部按诊实训、四诊综合实训等教学内容。这些实训教学内容重在强化各种诊法的操作方法、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通过教师示教、模拟训练、实际操作、老师讲评等方式进行培训和实践,促进学生掌握四诊基本操作技能。如舌诊实训,学生先观看舌诊教学片复习舌诊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带教教师进一步示教强化要点并指导学生观看舌苔模型和分组进行舌诊方法、舌象观察练习。最后带教教师对每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一位学生充当受检者,另一位检查者现场演示检查过程,并表述检查结果,带教教师现场讲评每一位检查者的实习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不规范和不正确的问题。通过讲练结合,及时考评和以单元式、模块化方式对四诊基本技能进行各个突破,增强了学生注重动手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四诊基本技能。

3 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3]。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诊断疾病的基本技能培养,也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单一、陈旧的状况,我们在教学内容改革上注重将现代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应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引进电子标准化病人

为了充实实践教学内容,笔者引进了电子标准化病人。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由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电子标准化病人两部分组成。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弥补了中医按诊教学内容不足的缺憾。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腹部触诊的正确手法、触诊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系统了解腹部触诊的正确手法和要点,学生边看示范者演示边在电子标准化病人进行腹部触诊练习,体会腹部各种典型阳性体征。电子标准化病人可供学生反复练习手法,同时各种腹部阳性体征也给学生深刻的感性认识,这种将操作技能培训和异常体征检查结合的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4-5]。

3.2 增加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深化中医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验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要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又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目前,实验教学主要面对七年制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们将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实验技术引入实践教学,开展脉象智能化检测和分析,舌苔脱落细胞学的制片、染色和分析,舌尖、甲襞微循环检测和分析等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参加实验,学会正确使用相关的医学仪器,增强处理各种数据和信息、正确分析结果的能力[6],并激发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借助先进技术开展实验教学,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开拓学生科研思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7]。

4 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规范性

《中医诊断学》现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指导课堂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指导和具体要求,致使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规范实践教学内容。

4.1 确定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课内容包括诊法模拟训练、辨证模拟训练、诊法与辨证综合运用训练。其中,诊法模拟训练包括望诊、舌诊、问诊、脉诊、按诊等各单项技术基本功的训练;辨证模拟训练包括各脏腑典型病案分析训练;诊法与辨证综合运用训练包括病人或模拟病人的病史采集、临床资料的收集、辨证分析和住院病案书写以及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练习。实验课内容包括脉象智能化检测和分析、舌苔脱落细胞学检查、微循环检测。

4.2 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明确了不同实训、实验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学时,使教师教学有章可循,有效地指导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

4.3 编制技能操作实训指导

编写舌诊、脉诊、按诊实训指导并制成展板挂在中医四诊实训室,以规范操作训练。实训指导包括舌诊、脉诊、按诊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规范和程序。学生练习前老师要对操作规范和程序进行示教,学生在此基础上分组练习完成实训内容,老师按照操作规范和程序进行检查。

4.4 编写实验报告册

根据不同层次编写实验报告册,并将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通过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5 结语

实践教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几年来,笔者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注重实践教学的观念,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增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开拓学生科研思路,也提高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

[教师综合素质,推动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永无止境,我们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实践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以满足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

[1]莫碧文,王昌明,曾锦荣,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24-526.

[2]董秀霞,刘春梅,张瑞军,等.学生感知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J].当代医学,2010,16(16):159-161.

[3]李爱民.中医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1(6):321-322.

[4]张莉,韩力军,张药,等.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与管理[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489-491.

[5]张德信,刘原,孙秀珍,等.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90-192.

[6]胡继鹰,邹小娟,周祯祥.突出中医特色不断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3):12-13.

[7]邹小娟,戴红,郝建新,等.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J].中医教育,2008,27(2):39-41.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in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ZOU Xiaojuan,DAI Hong,ZHAO Hourui,HAO Jianxin,FENG Qiuzhen,KOU Meijing,LIU Yanyun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to Hu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Hubei province,Wuhan 430065,China)

The reform of practice course conten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Aimed to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we have carried on the reform and the exploration from its visualization,practicality,advance and standardization in order to raise the students'ability.That not only effectively enhance teaching effect,but also promot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ve ideology.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Practice teaching;Educational reform;Course content

R241

C

1673-7210(2010)12(b)-087-02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8283)

邹小娟(1961-),女,学士,副教授,医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四诊客观化和辨证规范化研究。

2010-09-19)

猜你喜欢
诊断学基本技能教学质量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56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14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制作(2017年13期)2017-12-15 09:00:35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