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锋,吴海玲
有广泛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1,2],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心理情绪应激已被认定是一个“扳机”,成为触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应激易在冠脉已有病变的基础上诱发,出现各种心律失常。2004年—2009年因情绪应激引起心律失常[3],心电图检查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106例住院患者,运用补心丹加减辅助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2004年—2009年106例患者,年龄15岁~72岁,心电图检查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男37例,女69例;25岁~40岁32例,41岁~55岁67例。频发室早3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8例,室速 4例,房早18例,房速或短阵房速8例,窦速9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眩晕、肢冷,重者神清但不能言语。有 68.79%的患者血压低,其中3例发生过晕厥。首诊79例,复诊27例。106例患者原有冠脉疾病 18例(包括高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心理应激性因素包括劳累、过度兴奋、与人争吵、大量饮酒等行为[4]。
10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女36例,男19例,年龄15岁~63岁;对照组51例,女30例,男 21例,年龄23岁~7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室早、室速用利多卡因、心律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西地兰0.4 mg,必要时4 h后重复或改用异搏定;房早、短阵房速或窦速口服胺碘酮或倍他乐克等,2例室速电复律)。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补心丹加减量给予干预。组方:生地黄15 g~20 g,麦冬、西洋参、当归、玉竹、茯苓各 8 g~ 15 g,丹参 10 g~ 15 g,五味子5 g~10 g,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各8 g~10 g,磁石10 g~30 g。心火旺盛、心中烦热、口干苦较甚者加黄连2 g~3 g,胸闷胸痛酌加红花、桃仁、郁金各10 g,气滞者加香附10 g。疗程40 d。
1.3 疗效观察 按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心律失常疗效评定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眩晕等自觉症状。
对照组复发率为72.17%,需长期服用心律平或索他洛尔或倍他乐克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复发率为11.39%。治疗过程中两例猝死,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治疗后13个月因过度劳累而复发,经西地兰复律后,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好转。
心律失常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本组所选病例大多是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功能性心律失常或在原有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由于情绪应激产生的一系列心律失常。
心理应激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证据最近美国加州大学心脏病专家报告8例危重心律失常患者,其中6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迹象。过去一般认为导致死亡的危重心律失常大多是由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器质性病变所致。近十年来很多报告证明,尤其有明确心脏病史的患者其心理应激可引起危重的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患者可突然晕厥或猝死。在中医学理论中,此类心律失常多由阴亏血少,心肾之阴不足所致;心者主火,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也。
补心丹具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之功效。传统的中医学药剂中,补心丹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口舌生疮等病症。近年来,经大量研究证实,本方还有许多新用途,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本方中生地黄为君,与玉竹、麦冬滋肾阴清虚火;丹参、当归补血、养血,亦有一定降压效能;西洋参、茯苓益气宁心;远志、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磁石养心安神,诸药配伍,一补阴血不足之本,一治虚烦少寐之标。
此方适用于心悸不安、时作时止、思虑或受惊时易发作者,心中烦热、耳鸣口苦、夜寐多梦或少寐者,尤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合并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应激性快速心律失常效果较好。
此外,无论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均应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控制情绪应激,包括社会支持、放松疗法、瑜伽、有意识缓慢呼吸等,以尽可能减少应激性心律失常的诱发。
[1]潘成平,许金珠.天王补心丹临床应用举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29-30.
[2]Ziegelstein RC,吴超能.急性情感应激与心律失常[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11):7.
[3]Wokhlu A,Monahan K H,Hodge DO,et al.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af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impact of recurrence,symptom relief,and placebo effect[J].J Am Coll Cardiol,2010,55(21):2308-2016.
[4]Yang JX,Shi CZ.Mechanism of arrhythmias triggered by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its intervention[J].Advanc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07,28(6):86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