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尧旺,陈亚媚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心摆药是实行单剂量配药制度的一种工作模式,尽管这种摆药方式有种种优点,但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若不加强管理,则易造成药品被污染,导致医院感染。为此,笔者分析了我院中心摆药室摆药过程中的药品污染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供临床参考。
已拆散的单粒药品在摆药、核对、发药等过程中,基本敞放于空气中,而空气没有达到一定的洁净度,也没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控制。同时,中心摆药室为了便于及时摆药,常将片剂、胶囊预先从铝箔中剥出,置于装置瓶中。由于连续摆药时间长,有的瓶口始终敞开着,易受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污染;有些药品暴露于空气中后易吸湿潮解、粘连,更易被微生物污染。
摆药人员用一把药勺为许多患者摆药,且药勺暴露于空气中,如不注意每天清洗、消毒,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此外,一只装置瓶反复盛装一种药品,容器易被污染,从而造成药品污染。
药剂人员手的污染:刘晓燕等[1]对中心摆药室的药剂师进行了30人次双手带菌情况的监测,结果显示,摆药前、洗手后其手的卫生合格率为76.7%,而摆药过程中合格率降为0。因此,若药剂人员用手接触的杯、盘等盛药器具未每日消毒,且药剂人员又连续摆药,则极易造成交叉污染。
医嘱停药造成污染:大多数中心摆药室是提前一天摆药,一旦停药,药剂人员需从脱离原包装混放的片剂或胶囊中挑选出被停的药品进行辨认,整个过程容易造成污染。
护士核对时污染:据调查[2],一名内科护士在做完治疗后,手的染菌值可达到35~70 CFU/cm2,而卫生部规定手的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实际工作中,有的护士到中心摆药室核对药品前不彻底洗手、操作又不规范,有的甚至直接将药品倒在手掌上,这容易使手污染菌直接通过药片进入患者体内,而导致医院感染。
中心摆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埃、无积水、无杂物,废弃物要及时处理,严禁吸烟及饮食;减少人员频繁走动,以免污染空气。有条件的医院应对摆药室进行合理改造,从药品质量、药品卫生学管理角度考虑,加强中心摆药室的硬件建设,逐步实现净化条件下的中心摆药,杜绝药品在摆药过程中受到污染。
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摆药器具,如药杯、药盘、药勺、剪刀、操作台等进行定期清洗、消毒。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一次性药杯,也可采用有一定硬度的纸杯,可加盖、也可高温消毒,而且材料成本低。对于多剂量的原包装瓶装药品,直接拆封使用,用完一瓶拆一瓶,取消使用装置瓶;对于铝箔单粒包装的片剂或胶囊,保留内包装存放于药杯内,以避免药品因剥离、裸露后再经过多个环节,造成污染。
我院已经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每日上午各病区查房结束后,口服片剂医嘱输入电脑并传至中心摆药室。摆药人员立即打印摆药清单进行摆药。这样可减少药品脱离包装后在药杯内的贮存时间,又可避免医生查房后因医嘱改变停药、退药等引起的药品增减、挑拣等二次污染。我院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与协调,中心摆药室实施实时摆药制度后,减少了污染环节,各病区反映良好。
药剂师摆药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并定期清洗;同时,不得佩戴饰物。摆药人员应每年体检,患有传染病、皮肤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为患者摆药。摆药相关人员必须掌握洗手指征、洗手方法、手消毒指征,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每次摆药前做到彻底洗手,摆药时与手接触的相关物品应加强卫生消毒,减少药品污染。
中心摆药室摆药过程要经过多个环节,极易造成污染,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摆药污染,让患者用药更安全。
[1]刘晓燕,任丽娟,王 志,等.摆药室工作人员手带菌情况调查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3):263.
[2]沈树梅.治疗护士手的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1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