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
第一期
《正义论》之后的西方政治哲学
评诺齐克以权利为核心的正义观 徐友渔 (1,2)
当代社群主义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批评龚 群 (1,9)
拯救平等:科恩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两个批判段忠桥 (1,16)
从 《正义论》到 《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后期政治哲学 姚大志 (1,23)
国外学者论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与法律在社会保障中的影响[德]乌尔里希·贝克尔 (1,30)
全球化与韩国社会福利的发展 [韩]洪坰骏 (1,35)
经济危机下日本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日]阿部诚 (1,44)
超越 “西方中心论”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叶险明 (1,52)
英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新趋势 付文忠 (1,60)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福柯研究 刘永谋 (1,67)
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刘元春 阎 衍 朱 戎 (1,73)
对中国经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思考 王晋斌 (1,83)
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管理改革 蔡立辉 (1,92)
美国高级文官制度与政府回应性朱立言 龙宁丽 (1,101)
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 徐兆仁 (1,108)
战事中的非常规捐纳——论康熙朝平三藩开启的捐纳事例刘凤云 (1,115)
新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陆贵山 (1,124)
苏轼与白居易的文化关联及差异 尚永亮 (1,131)
巴赫金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论争和对话范方俊 (1,138)
文化资本与文化 (创意)产业 牛宏宝 (1,145)
第二期
碳减排:正义原则与对策
全球正义: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伦理原则杨通进 (2,2)
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分析 冯俊新 (2,11)
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 洪大用 (2,19)
《存在与时间》为什么重要? 张汝伦 (2,27)
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徐 春 (2,37)
毛泽东的理性观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邹晓芟 萧诗美 (2,46)
正义的优先性问题 杨伟清 (2,53)
康德同萨德:拉康的绝配 吴 琼 (2,61)
政治联系、市场力量与工资差异——基于政府补贴的视角 杨其静 杨继东 (2,69)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新探讨谢富胜 李 安 (2,78)
关于社会养老保险私有化的反思 李 珍 (2,87)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关系的演进与重构 许飞琼 (2,95)
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视角林 卡 (2,105)
在国家体系的转变中突显暴力的内在张力——对吉登斯理念的一个增补黄 璇 任剑涛 (2,112)
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外交新课题金正昆 徐庆超 (2,119)
历史比较:现代化研究不可或缺的视野张飞岸 (2,128)
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看国家权力、公民权利与义务 欧阳景根 (2,137)
建构新闻道德规范的逻辑环节与内在要求杨保军 (2,144)
列维纳斯的 “道德他者”思想试析 江马益 (2,151)
第三期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批评
唯物史观视野与当代文艺批评 赖大仁 (3,2)
论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多维向度季水河 (3,10)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 张永清 (3,17)
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与文艺思想关系的再思考汪正龙 (3,24)
当代伦理学发展的三维向度 曹 刚 (3,31)
伯纳德·威廉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毛兴贵 (3,38)
试论社群主义的道德教育观 何霜梅 (3,46)
恩格斯自然科学发展规律思想探析 张 新 (3,51)
理论的相对一致性 许涤非 (3,56)
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及其影响 魏德东 (3,61)
从慧远鸠摩罗什之争看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的转向 张风雷 (3,70)
凤潭对中国华严思想的批判及其理论意义张文良 (3,76)
大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与大国金融模式——美、日经验与中国模式之选择 吴晓求 (3,83)
中国就业管制的测量 杨伟国 代 懋 (3,89)
基于 “GNP+SCC”框架的我国地方政府新政绩指标体系设计与实现 王红梅 王 健 (3,95)
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李迎生 方 舒 (3,101)
中国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研究 乔庆梅 (3,109)
从 “他者”到 “主体”——一项关于犯罪人自我归因的实证研究郭星华 (3,118)
中国情境下职业成功观的内容与结构周文霞 孙健敏 (3,124)
管理者关系对企业资源获取的影响:一种结构性观点 郭 海 (3,134)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反抗及其启示 舒绍福 (3,144)
古史传说与华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邹明华 (3,151)
第四期
侵权责任法学:从立法论向解释论的转变
论我国 《侵权责任法》保护范围的特色王利明 (4,2)
《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成功与不足杨立新 (4,9)
互联网上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解读张新宝 任鸿雁 (4,17)
康德哲学研究新论
《纯粹理性批判》对形而上学的贡献 张志伟 (4,26)
论 《纯粹理性批判》如何成为 “基础形而上学”黄裕生 (4,29)
从 “方法论”看康德形而上学的架构与主旨郭大为 (4,32)
康德的 “形而上学”之思 张能为 (4,35)
康德先验哲学的谓词 “像”如何 “是”?张志扬 (4,38)
对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12中三个范畴的解释邓晓芒 (4,41)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 陈嘉明 (4,44)
康德的 “分析判断”概念是成问题的 钱 捷 (4,47)
气候变化与应对
世界贸易组织气候变化谈判:主要议题及中国战略程大为 (4,50)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李艳芳 (4,58)
坚持实与理的统一——读李瑞环 《务实求理》 郭 湛 (4,67)
正统理学的终结者:阳明心学发微 宋志明 (4,71)
儒学向经学转变的意蕴及超越 王鸿生 (4,79)
反垄断领域中的宽大政策:实践、理论及中国的对策思考 吴汉洪 孙耀祖 (4,85)
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叶卫平 (4,93)
意识形态话语结构:当代中国基层政治运作的符号空间 戴长征 (4,99)
政府绩效的公众主观评价模式:有效,抑或无效?——关于公众主观评价效度争议的述评倪 星 李佳源 (4,108)
公众感知行政服务质量对政府声誉的影响机制研究吕维霞 王永贵 (4,117)
西高穴大墓是否为曹操墓?——高陵地望、朝向与墓葬类型之推证牛润珍 (4,127)
“作者之死”与作家重建 刁克利 (4,134)
论后现代主义的排比构成的特殊文本陈世丹 王祖友 (4,141)
侦探小说研究与文化现代性 任 翔 (4,149)
第五期
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 郑功成 (5,2)
完善我国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议题 关信平 (5,15)
费改税不符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战略取向郑秉文 (5,23)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金炳彻 (5,31)
“市场失灵”不是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兼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 晨 张 宇 (5,38)
美国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黄卫平 胡 玫 (5,46)
美元本位制下的全球经济失衡与调整——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思考彭 刚 廖泽芳 (5,52)
马克思是怎样讨论正义问题的 ? 王新生 (5,62)
马克思主义的重建与人的解放——阿格尔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旨趣探析赵卯生 杨晓芳 (5,71)
古代性和现代性,还是中国与西方?——对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考察 聂敏里 (5,77)
试论中国传统法中的 “和谐”观——兼论古今法理念的连接 马小红 (5,83)
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与非典型担保的命运高圣平 张 尧 (5,92)
民事审判中的村规民约与基本权利 刘志刚 (5,102)
宪政体制与政党政治的关系分析 周淑真 (5,112)
政党类型与党内民主分析 刘红凛 (5,119)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应对新社会运动策略分析孟 鑫 (5,128)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理念与政策建议李文钊 董克用 (5,134)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标准:取向、机制及策略徐 刚 (5,143)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之哲学基础与内在逻辑 施雪华 刘耀东 (5,151)
第六期
信仰与理解:儒学在现代中国的处境
儒学知识化与现代学术 李明辉 (6,2)
倾听注者,了解圣人—— 《论语》注释传统之省思 傅 熊 (6,8)
知识和信仰的分途:近代社会变革中儒学的宗教化和知识化的争论 干春松 (6,12)
“十二五”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6,21)
随机冲击、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 张成思 (6,31)
信贷激增与经济金融风险——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视角 黄 隽 (6,40)
19世纪的经济学和心理学——一个经济思想史的视角 周业安 (6,49)
传统、正义、人性、方法——国外哲学近三年发展概览 江 怡 (6,57)
康德与启蒙运动 李秋零 (6,6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刘建军 (6,71)
经学的生命与选择—— 《公羊春秋》的时代价值 张立文 (6,78)
苏轼、苏辙的 “性命之学” 叶 平 (6,86)
议题与空间: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间的一场误会谭安奎 (6,93)
新制度主义对改善决策方式的思考及其意义王金水 (6,101)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向 红 (6,109)
当前江南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 法 (6,116)
宜居城市与城市文化建设 王旭晓 王敬川 (6,123)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时期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刘向兵 梁敬芝 万 静 (6,13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梁敬芝 刘向兵 付春梅 (6,136)
论作为 “中国之敌”的康德 赵敦华 (6,144)
与经典相遇—— 《康德著作全集》编辑手记 李艳辉 (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