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侠,魏宏伟,李绍亮
(岐山县种子管理工作站,陕西 岐山 722400)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现代科技的重要载体,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增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小麦良种繁育“三田”建设,保持和提高了骨干品种的优良种性,挖掘了良种的增产潜力,生产质优量足的小麦良种,加快小麦新优品种推广,从而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笔者根据小麦良种繁育“三田”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总结多年来建设“三田”的实践,提出建设“三田”的见解,和同行们商榷。
小麦良种繁育“三田”是指小麦穗行圃、原种田和良种田。目前普遍采用三年三圃制,即穗行圃(生产原原种)——原种田(生产原种)——良种田(生产良种),供应小麦大田生产的技术路线。以种子生产企业为龙头,以育种科研技术单位为依托,以繁种村组农户为基础,通过有组织、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三田”,不断健全小麦良种繁育体系。依据繁殖系数和需种量,确定穗行圃、原种田、良种田和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20∶600∶20 000,即所谓的“一二六二工程”。就是说,1亩穗行圃播种1 320穗,经过筛选淘汰,收获原原种150公斤以上,可供来年20亩原种田用种;20亩原种田生产的原种可供第三年600亩良种田用种;600亩良种田生产的良种可供第四年2万亩大田生产用种。依此类推,年年建立,梯次开发,做到“三田”配套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保证连续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麦原原种、原种和良种。
按照种子管理法规规定,小麦属主要农作物,其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即原原种和原种生产须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良种生产须在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方可安排种子生产。
按规定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种子企业,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管理下,建立小麦良种繁育“三田”。要求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基地情况、质量检验、技术培训和技术措施等。
由于“三田”建设科技含量高,程序多,周期长,费用大,必须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要求基地是具备领导力量强、农户科技意识浓、生产水平高、交通方便的单位或村组。穗行圃一般建立在种子企业自主经营的试验地或集约经营的农场为宜。有的种子企业采用土地托管的办法建立“三田”,值得尝试和推广。种子生产企业还要和繁育基地村组或农场签订繁种合同。
根据“三田”生产的主要技术特点,必须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地力均匀适中、前茬一致、排灌水方便、周围无建筑物或高大树木遮荫,人、畜、鸟不易为害的地块。选择的倒茬地应防止连茬漏生麦混杂。地力不要超过品种抗倒伏能力,以免倒伏后无法进行比较鉴定。“三田”种植地块要竖立标志牌,以加大宣传,方便和引导群众参观,做好品种的展示推介工作。
“三田”生产是露天作业,要根据品种特征特性,采用保优节本的集成栽培技术。大力推广良种统繁统供、测土配方施肥、科学规格播种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四大重点实用栽培技术。对优质强筋品种的原种田和良种田,还要采用“四改”具体技术,即改播种偏早为播种偏晚,改撒播为“三密一稀”机条播,改底肥“一炮轰”为氮肥后移,改晚冬灌为早春灌。运用“五统一专”即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去杂、统一收获和专仓贮藏的有效办法落实关键栽培技术,确保种子质量和产量。
按种子法规规定,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生产单位要固定专门技术人员,详细记录“三田”的生产管理过程,并按《小麦穗行圃和原种田生产记载标准》搞好记载。种子生产档案还要记载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检疫、产地气象、种子流向等内容。切实做到“四清楚”,即种子来源与去向清楚,品种世代清楚,生产程序清楚,质量状况清楚。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出据的田间检验和种子入库抽检的检验报告与通报也是种子生产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