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利云 包银珍 吕寅峰 洪 晶 陆 斌 孙 涌 (浙江省富阳市妇幼保健院 311400)
随着城市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铅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儿童是铅污染的易感人群,血铅每上升100μg/L(0.483μmol/L),儿童智商下降6~8分。因此,铅中毒已成为威胁儿童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于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对富阳市富春街道儿童进行血铅测定调查时,对血铅超标儿童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配合适量补锌的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在我院保健门诊及社区集体儿童健康体检中,轻度铅中毒患儿264例(血铅指标在100~299μg/L),年龄9个月至6岁。
1.2 分组 对264例血铅超标的儿童全部进行特定内容的健康教育指导。选择其中同时配合补锌治疗的儿童119例作为观察组;另外将仅接受健康教育指导的儿童1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性别构成大体一致。
1.3 干预方法
1.3.1 健康教育 ①设立儿童铅中毒防治咨询门诊,对来门诊的儿童家长面对面地宣传铅中毒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帮助家长寻找铅源,让孩子远离铅源;②在幼儿园和社区内开展铅中毒的防治知识讲座,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铅中毒防治的健康教育,如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多吃富含钙、铁、锌的食物,防止或减少铅在胃肠道的吸收;③发放宣传资料,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铅中毒的有关知识,呼吁使用无铅汽油,降低大气环境中的铅污染;动员社会各界开展铅中毒预防性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铅毒害作用的认识。
1.3.2 补锌 观察组在上述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颗粒70mg/包(含锌10mg),35mg/次,3岁以下每日2次;3岁以上每日3次;共口服3个月。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不服用其他保健食品和药物。4个月后按观察前同样的方法对两组儿童进行血铅复查。
两组儿童4个月后进行追踪复查。对照组复查121例,占观察人数的83.4%;失访24例(16.6%)。观察组按要求服锌并接受复查96例,占该组观察人数的80.7%;失访23例(19.3%)。观察组干预前119例,血铅值(155.3±8.1)μg/L,干预后测96例血铅值(89.9±5.6)μg/L;对照组干预前145例血铅值(146.6±5.0)μg/L,干预后测 121例血铅值(92.1± 4.0)μg/L。
两组干预后血铅水平均较干预前有大幅度下降,且均降至正常范围。观察组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u=69.80,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92.32,P<0.01)。两组间比较,干预前观察组血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P<0.01),两组间不可比。
我们对轻度铅中毒患儿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和营养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介绍铅中毒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家长了解到铅中毒对儿童成长的危害,主动配合改善患儿营养,帮助家长找到引起患儿铅中毒的特异性铅暴露源,并进行相应的干预。营养指导可提醒家长如何防铅中毒,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锌、铁、钙等元素。行为指导是通过对家长的教育,规范家长和儿童的一些具体行为,特别是杜绝一些将环境中的铅带入儿童体内的危险行为。田宏等[1]研究发现,血铅与血铜、锌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铅超标时,血浆锌则低于正常水平。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指导能达到降低铅值的目的,同时适量补锌也能达到降低血铅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的同时,是否需要适当补充锌尚需进一步观察。
本次观察两组患儿均有较高的失访率,是否对结果有所影响,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田宏,刘忠良,焦宏,等.铅中毒儿童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变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