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休闲教育错位的哲学反思和实践建构

2010-02-09 07:37赵保全赵建岭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教育

赵保全,赵建岭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徐州 221116)

关于大学休闲教育错位的哲学反思和实践建构

赵保全,赵建岭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徐州 221116)

开展休闲教育,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休闲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有助于构建高校休闲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先进文化意识,为其顺利成材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生;休闲文化;教育

我国正在步入休闲社会,如何科学引导大学生开展休闲活动,加强高校休闲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厘清思想误区,树立科学合理的休闲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而和谐的发展,消除教育的异化现象,实现培养完善的人的终极目标,是高校以及社会各界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休闲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失位

1.休闲教育概念的科学认识

休闲一般是指消除身体疲劳,获得精神性慰藉。1979年,教育家J·曼蒂和L·奥杜姆提出了相对完善的休闲教育的定义,把其作为一种提升人生生活质量的系统体系,是一种与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趋向乃至休闲能力密切相关的活动[1]。此后,尽管中外学者对休闲教育定义的认知多有差异,但在本质性的特点认识方面是一致的,即休闲教育不仅可以使人实现内心的自由,达到精神的闲适,更有助于实现人的根本自由和全面发展。综合各种研究材料,我们更倾向于把休闲教育看做是一种关注人性和人生精神的教育活动,不仅包括了人们如何实现对休闲行为的自主选择和取向价值的判断,也包括了如何教授休闲活动知识、传授休闲技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因此,大学生休闲教育作为休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向大学生传授休闲知识、形成科学休闲理念,使其能够自主调整和科学规范个体活动,受益于科学的休闲方式,从而开发潜能、提升生活品质、实现生命之价值。

2.盘点大学生休闲活动现状

与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员相比,大学生除了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外,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充裕,交往活动的空间较为广泛。因此,关注大学生学习之余的的休闲娱乐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休闲,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休闲活动具有帮助大学生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促进交流、增强情趣、发展个性、增长知识等益处,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休闲实践活动效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闲暇时间多,科学规划少。2007年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面对大量的闲暇时间,只有40%的大学生成为有心人,能够合理利用和开展相应活动[2],大多数学生处于盲目消耗时间之中,没有适合实际的活动规划,特别是部分学生个体意识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正常的师生、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脱离了班级和年级乃至学院这个大群体,对个人发展有所阻碍,也没有使闲暇时间发挥出其最大价值。

二是活动形式单一,休闲内容平庸。综观国内各高校,大学生闲暇之余开展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丰富,主要开展的活动有:上网、看电影、听音乐、闲逛、读书、体育运动。特别从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和所学专业的不同,更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并且在男女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水岭。调查显示,文科学生喜欢聊天、阅读休闲读物等,理工科学生多迷恋网络游戏、泡在寝室等;男生大多爱好体育运动、聚会就餐等群体性活动,女生则更倾向于逛街购物、看电影等消遣性活动。加之大多数学生未能经济独立,消费压力较大,对绘画、书法、旅游等消费较高的文体活动涉足不多。

据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休闲活动方式单一,对休闲理念的认知也较为肤浅,没有从丰富人生内涵、提升素质的角度加以认识,致使许多学生感到无聊、空虚、烦躁,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学习的状态和效果。更有甚者沉迷于趣味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活动,沦落成“打发日子”的俗态,更是毫无乐趣而言,甚至误入歧途,被学校处分,这样的事例也不鲜见。基于此,有学者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总结:观念陈旧、内容消极、意境不高;形式单调、结构失衡、质量较差;知识缺失、技能匮乏、生活迷茫;计划松散、缺乏组织、影响学习[3]。虽然语言犀利,但也符合实情,恰当地反映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总之,对休闲活动认识有所偏差,活动类型偏少,内容不丰富、趣味不高雅,是当前大学生在休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借此反映了大学素质教育存在的内在缺陷。

3.大学休闲教育遭遇尴尬

休闲活动的不理想,也折射出了休闲教育的缺位。20世纪90年代后期,休闲教育理念已经从国外传入国内,但是能被高校真正吸收、借鉴、融合,应用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仍需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与美国、英国等休闲学科发展较为完备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休闲教育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刚起步的初始阶段。

一是专业不成熟,学科不健全。与国外高校规范、系统化的休闲教育相比,我国大学很少涉及休闲教育,在形式上只有体育教育与锻炼、社会实践及一些文艺活动,过于重视增强身体素质和思想修养,很少涉及闲暇时间的科学规划与高效利用,因此,与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中,多是一些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技能型专业,几乎没有设置休闲类专业,更遑论系统的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设置。一些高校开设的运动休闲专业、旅游休闲专业,往往名不符实,多为与边缘学科结合的衍生品,往往是在现有的专业中加入休闲课程拼凑而成,缺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是专业教师缺乏,重理论,轻实践。休闲专业平台的缺失,使得大学专门接受系统休闲教育的教师数量少,从事休闲教育的教师更少,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许多兼任休闲课程教育的教师自身对休闲教育尚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和不足,致使休闲专业形同虚设。出于上述所限,本应在高校开展的休闲教育目前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还没真正进入实践操作阶段,所以让大学生们自由运用休闲知识、利用休闲技能的目标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三是学术研究进展缓慢,视角狭隘凸显不足。近年来,我国休闲教育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休闲研究成果也渐渐增多。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着很多不足。比如,重视对外来休闲理论的吸收和消化,但缺少本土化和地域特色的研究视角;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和广泛的价值应用;研究成果缺乏应用的普遍性、可操作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要加快休闲教育研究的步伐。美国著名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教授曾论述道:“很好地利用休闲意味着一个人必须接受关于休闲的教育,如果中国的公共教育没有教育学生如何很好地休闲,那么学生的自由时间将消磨在诸如看电视、大众媒体和娱乐的消极休闲上。”[4]这番话不仅道出了休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我国休闲教育缺失的现象。

二、大学休闲教育失位现象的哲学反思

无论是大学校园里休闲活动的失位还是休闲教育的缺位,都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从我国传统文化的束缚、现代社会功利思想的泛滥以及高等教育的异化都可以找到一些端倪,根源在于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想的束缚以及高校对休闲和休闲教育的含义认识不清,重要性认识不足。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束缚

休闲观念在起初和劳作紧密联系,是与劳动相对的一种生命体验。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力结构和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休闲所追求的生存状态又和农耕文明所崇尚的勤奋劳作、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相背离,导致对休闲产生了矛盾心理。这种从历史文化传承中积淀下来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制约了国人休闲价值观念的建立,这种文化的传承自然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大学休闲教育处于尴尬之中。实际上,中国古代是重视休闲教育的,2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休闲教育的雏形,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有所发展。《学记》曾这样论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居学”在此所指就是休闲教育。《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乐经》构成的“六经”和礼、乐、射、御、书、数构成的“六艺”,都极其注重休闲教育对人的内在陶冶。单纯从文字学意义来看,“休”从木,表明人当和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本能这一倾向。无论是道家的“返朴归真”、儒家的“成己成人”、佛家的“无为、无象、无念”等哲学思想[5],都以生活的完满和幸福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实践了古人对休闲教育原始而崇高的追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虽然摆脱了繁重的劳动束缚,具有更多相对闲暇的时间,但在注重享乐的思想冲击和市场经济追求利益至上的诱导下,使得人们过度重视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难以享受和体验生命的自由和极端快乐,甚至无法割舍外在的物质诱惑,从而把物作为衡量人生和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只见物不见人,人也被异化,包围在丰富的物质之中却难以避免心灵的孤独和寂寞,更无法自由追求内心的独立。从哲学上而言,这种现象本质上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被颠倒了,物实现了对人的掌控和统治,人已经沦为物的奴隶,失去了人原本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也失去了利用物质来改善人生的根本目的。在这种极端追求物的思想影响之下,休闲活动难免陷入误区,由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异化之象,任由“工具理性主宰一切”泛滥,社会现代化之途走向歧路。可以说,在休闲中表现出来的拜物教倾向,体现了社会现实与心理现实的交织,使得高校和大学生不可避免产生浮躁心理,造成了休闲活动不休闲,休闲教育功利化严重,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高等教育功利性的极端异化

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育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包括能够自主学习科技知识、锻炼生存技能和实现心灵自由的双重发展和完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勃发猛进,人们对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绝对力量产生一种盲目的遵从和崇拜感,以及由此导致自然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型中形成的功利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社会浮躁文化形态,使得高等教育已经失去了原本在古希腊时期传承的崇高性,转向了以物质利益衡量个体价值的庸俗性,致使工作伦理盛极一时,并影响至今。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大学以传授谋生就业的工作技能为本,逐渐忽视了对学生心灵慰藉和精神健康的人文熏陶,神圣的精神殿堂成为了职业培训所,成为塑造高级“机器人”的基地。特别是许多大学顶着“与社会亲密接触、注重社会实践”的高帽,在面向市场开门办学的过程中,放弃了原应坚持和维护的教育法则和责任意识,以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作为衡量办学成败的主要标准,这种功利的教育模式和短视的教育视野,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幸福和独立,只会让他们更加迷失人之本性,成为社会和人生的奴隶。最重要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工作和休闲的关系,难以体会人生的乐趣和人之根本价值。总之,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体制影响下,不论从教学方法还是从课程的实际应用来看,都是以学习和工作为核心设计的,将人进行工具化、机械化的培养,认为休闲是不务正业,与正业是相悖的。这样的认识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背道而驰,对休闲教育的认识偏差致使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些问题。同样,教人们学会休闲,在自由时间里获得全面充分发展,本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从另一层面而言,休闲教育缺位根源也在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中的教育失误。其实,休闲教育作为消除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鸿沟的天然连接体,既要传授人们“何以为生”的技能,更要引导人们对“为何而生”深入思考,反思生命应有的价值向度,这方面教育教学的缺失,结果必然造成休闲的异化和人的异化、教育功能的异化。因此,为了避免知识、技术和技能束缚人,忽视价值观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塑造等现象再度泛起,必须正确处理关系生存的形而下的“器”和引领人实现精神超越的形而上的“道”两者内在关系,通过休闲教育推进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和生活的“应然”追求。

三、国内大学休闲教育体系的创新思考和实践建构

教育应当重视培养人的崇高品格。为此,需要做到工作教育和休闲教育两者并重,不可偏废一方。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当前高校休闲教育缺位现象严重,完善和发展高等教育,必须推进休闲教育的学科和专业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的休闲文化观念,传授相应的休闲理论和休闲技能,形成富有特色的闲暇教育,并为他们开展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活动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大学生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同时,完成人生更高层次的转化和提升。

1.彰显时代精神,构建和谐休闲文化理念

休闲教育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大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休闲观念,从根本上认同和支持实施休闲教育,为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和谐人生贡献力量。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并以此作为重要目标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大学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其价值导向与休闲教育不谋而合,共同指向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生追求,成为有机联系休闲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契合点。为此,要深刻认识并发挥休闲教育对于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机能,不断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强化校园和谐文化理念建设,为大学生开展休闲生活创造条件、开辟空间,使之接受情感熏陶,提升生活质量。另外,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不能脱离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要在休闲生活方面体现出时代感,充分凸显时代赋予的深层内涵,彰显出时代精神特质,自觉和社会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并且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2.融入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先进休闲文化观

休闲本身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载体,具有传播和孕育先进文化的特质,与先进文化在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存在一致性,必然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保障。休闲教育研究者马会梅曾指出:“和谐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富足,还包括人的身心健康、精神的、感情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社会教育体系中,休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6]因此,将休闲教育融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内生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为此,校园休闲文化要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不仅能体现先进的理论指导性,又可使大学生休闲生活方式体现出鲜明的生活实践性,在平凡和普通之中彰显浓重的文化精神底蕴。所以,高校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休闲观念、休闲理论、休闲技能教学活动,积极关心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逐渐使学生在休闲教育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创新高校休闲文化平台

开展大学休闲教育,构建休闲文化,不仅要和现实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更要融入虚拟世界,使之在大学生的精神和现实世界里都得以生长,从哲学层面最为真实地表达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才是唯一而正确的途径。

(1)完善休闲教育课程。休闲教育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体育活动课程、艺术活动课程、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四大板块,可在休闲教育实施方案中将之系统化,并贯穿于教学活动及课外活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实现教学内容与休闲教育有机结合,把学习变成愉快的休闲活动,使教育过程更有休闲性质;开设休闲教育选修课、专家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休闲氛围,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使之充分感受休闲乐趣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休闲学科课程教学与休闲活动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更见成效。

(2)增设休闲设施和场所。休闲场所和设施是休闲教育的必要条件,学校要尽可能地开放本校休闲资源和运动娱乐场所,丰富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激发他们内在潜力和无限热情,自主开展休闲教育、休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公布本校各种休闲资源和机会,并坚持全场开放、免费使用的做法,不以营利为目的,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大学生积极休闲的作用。还要坚持开辟外部空间,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和志愿者活动的便利条件,在社会实践中整合外部资源,丰富大学生休闲生活。

4.加强休闲文化研究,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1)完善休闲教育学科专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方大学休闲教育学科体系健全、专业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经验丰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吸收和利用,结合实际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教育体系。一方面,可以引进西方高校休闲学科专业和课程,根据我国高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方向,开设一些休闲课程吸引学生选修,例如开设休闲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休闲心理学、休闲与文学创作等课程,开设表演、文学创作、绘画、书法、音乐欣赏、手工制作等课程,提高大学生休闲意识、丰富休闲思想、培养休闲技能。

(2)培养休闲教育专业师资力量。教师是人才培养之本,也是授业的主体。休闲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专业教师极度缺乏。培养充足的从事休闲教学的师资是大学生休闲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可以从重点高校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到国外进修,攻读休闲教育课程博士学位,提升研究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师内在潜力,结合国情实际,借助休闲教育学科体系,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形成本土研究特色,使休闲教学上水平、有闪光点。

总之,在新时期,休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大有可为,重任在肩。高校应该坚持与时俱进,适应休闲社会发展的需要,动员社会和高校的各种力量和资源,精心为大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休闲教育,使他们努力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1] (美)J·曼蒂,L·奥杜姆.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 王镜.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与休闲教育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04.

[3] 尹惠,等.大学生休闲与休闲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5):222.

[4] 杰弗瑞·戈比.走向休闲社会:中国未来前景的展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63.

[5] 胡伟希.中国哲学中的休闲[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4(3):55.

[6] 马会梅.和谐社会呼唤休闲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6(5):5.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s Leisure Education

ZHAO Bao-quan,ZHAO Jian-ling
(Office of the Presid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Leisure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some myths in student’s leisure education,so specific measures must be adopted to perfect it. The perfection will help construct the leisure education system,cultivate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advanced culture,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ll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leisure culture;education

G640

A

1009-105X(2010)04-0078-04

2010-10-12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7B029)

赵保全(1976-)男,中国矿业大学党政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

赵建岭(1963-)男,中国矿业大学党政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博士在读。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