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平,董 博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orders)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重要病因引起有一定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的某些躯体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心身疾病[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身医学的发展,有关冠心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专业的重视[2]。为了调查冠心病病人心理社会因素中人格特征的特点,研究者对我院100例冠心病病人特质愤怒和特质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4月—7月在沈阳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45岁7例,45岁~55岁 25例,56岁~65岁35例,>65岁3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或中专52例,大专及以上22例;婚姻状况:已婚82例,丧偶 18例;医疗保障:有医保78例,无医保22例;职业:工人 56例,干部20例,农民13例,无业11例;患病时间:小于3个月25例,3个月至半年8例,半年至1年16例,1年以上51例;吸烟:是35例,否 65例;饮酒:是22例,否 7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ISFC)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②愿意参加此项研究。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异常,不能合作;②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及肿瘤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状况调查表。自行设计一般状况调查表对病人的自然人口学变量和基本临床信息进行调查。②特质愤怒分量表[3]。由刘宁借鉴Spielberger的理论构想及其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中的特质愤怒量表编制的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量表。由 13个条目3个维度组成,即愤怒气质——耐心(6个条目)、愤怒气质——发泄(5个条目)和愤怒气质——理性(2个条目)。修订后的量表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值为总量表 0.79,各维度Cronbach'sα值分别为0.78,0.74和0.32。量表采用Likert 4分制计分,4分为完全符合,3分为符合,2分为有点符合,1分为完全不符合。最低分13分,最高分52分。研究者对 206名健康大学生(男62人,女144人)进行了测量,得出了大学生常模均值。③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4]。由我国学者姜乾金发展。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分为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两个维度。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70和0.69。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采用5级~1级评分。作者测定1 305例健康人群的得分为:NC(30.26±8.74)分,PC(21.25±7.14)分;1 184例综合性医院各类病人的得分:NC(30.22±8.74)分,PC(23.58±8.40)分。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及训练的调查员在病人床旁采用会谈法进行一对一调查。每份问卷用时10 m in~15 m in。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对资料进行t检验
2.1 冠心病病人特质愤怒情况 愤怒气质——耐心(14.52±3.58)分,愤怒气质——发泄(10.85±2.66)分,愤怒气质——理性(5.19±1.15)分,总分(30.55±5.50)分。与常模[3]比较结果见表 1。
表1 冠心病病人特质愤怒评分与健康大学生常模评分比较 分
2.2 冠心病病人特质应对得分情况与常模[4]比较(见表2)
表2 冠心病病人特质应对得分情况及与常模比较 分
3.1 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病人健康的影响 心身疾病是指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理因素是心身疾病的生理始基,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分成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性因素3类[5]。国内对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6-8]。人格是人们在认识、情感等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已经形成的人格特点又有力地影响和制约着各种心理活动,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带有个人的色彩[9]。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人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面临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风险[10]。人格特征对一个人的心身具有重要影响,是心身疾病的内在致病因素。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只有在一定的人格和行为基础上,才有可能伴发过度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应激[5]。
3.2 冠心病病人的人格特征 20世纪50年代,旧金山心脏病学家Friedman和 Rosenman开始了他们对导致动脉阻塞、心绞痛和心脏病的心理社会风险因素的研究,该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确认了A型行为方式对冠心病发生的作用[11]。他们用非贬义的术语“A型”来描述某种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特点的人格特质的人。另外,这种人野心勃勃,富有侵略性,并体验到自由放纵的敌意[11]。但是通过后期的大量研究,现在倾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A型行为都具有致病性,A型行为中的愤怒和敌意维度因为是冠状动脉倾向的A型行为的主要特点而得到相当的注意[11,12]。愤怒和敌意与冠心病之间的行为机制主要在于:这类个体常常具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一般人相比,更容易吸烟、酗酒、具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肥胖、容易激惹、发怒、孤僻、不愿意接触社会获得社会支持[13]。大量证据表明,愤怒和敌意与冠心病之间关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非敌意个体相比,敌意个体表现为对刺激反应强烈,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中血压波动较大[13,14]。有证据表明,敌意个体更倾向于表现为高皮质醇血症和儿茶酚胺水平增高[15],减少的单核白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16]。初步的数据也表明,敌意个体表现为迷走神经心功能调节下降和血小板反应性增强[17,18]。
3.3 冠心病病人的特质愤怒 特质愤怒是指导致一个人容易愤怒的稳定的人格特征,它使人更容易在一系列令人不快的事件中体验到愤怒。特质愤怒又被进一步分为愤怒气质与愤怒反应。前者指在没有任何事件刺激情况下,个人很容易变得愤怒的这样一种稳定的性格倾向;后者则指在面对批评、不公正待遇等情境时,容易引起愤怒反应的特质[3]。本调查所用特质愤怒分量表的愤怒气质——耐心领域指个体在没有处于明确可以诱发愤怒情绪的情境中是否容易生气的稳定的人格特质,究其生气的原因,是缺乏耐心,属情绪波动范畴。如“我是个脾气急躁的人”。愤怒气质——理性领域指的是无诱发情境下易怒的特质,与耐心相比,它所描述的生气的原因是缺乏理性,属认知范畴。如“我是个理想的人”。愤怒发泄领域反映的是个体处在可能引人生气的情境中,如面对批评、不公正的待遇等情况,是否容易生气的人格特质。如“被批评时,我会很冒火”。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病人的特质愤怒中,愤怒气质——耐心和愤怒气质——理性高于大学生常模,而愤怒发泄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冠心病病人在愤怒人格特质上具有情绪波动大、缺乏耐心、缺乏理性、急躁易怒等特点。这也证实了冠心病人格特质研究的结果[5,11]。虽然在本次研究中,冠心病病人在情绪发泄维度得分低于常模,这也进一步说明并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即压抑愤怒与心脏病发病相关联。早在1939年,Franz就认为,压抑愤怒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的长期兴奋和高血压。1942年,Ham ilton的研究也证实了压抑愤怒与高血压紧密相关。1982年,Diamond对40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愤怒的作用及其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消极影响。他把高血压者描述为“心中充满敌意并一直压抑冲动表达”的人。Dimsdale及其同事(1986年)的研究再一次证实,高血压与压抑愤怒存在显著的相关。血压正常者释放愤怒的可能性是高血压病人的两倍[11]。在本研究的特质愤怒分量表中,愤怒发泄维度主要条目内容为,“受到冤枉时,我会非常生气”“当得到负面评价时,我会很气愤”,“受到不公平待遇,我会非常气愤”等,在这个维度,冠心病病人得分低于健康常模,进一步证实了压抑愤怒对冠心病的消极影响。
3.4 冠心病病人的特质应对 应对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中介因素,与应激事件性质以及应激结果均有关系[4]。应对具有跨情景一致性或人格特质属性,同时对个体的心身健康有比较稳定的影响[4]。如表2所示,冠心病病人在积极应对方面高于常模。本次使用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在积极应对维度应用的条目列举如下:“能尽快将不愉快忘掉”“当做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通常向好的方面想,想开些”“天底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通常与类似的人比较,就觉得算不了什么”“通常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局面”等。正向问卷研究者指出:“所谓积极和消极是相对的,并不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就一定有积极的后果……”。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特质应对问卷的积极应对维度反映病人多采取否认的应对机制、情绪应对机制、幽默应对机制等来解决问题,虽然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这些方面被冠以积极应对,实质上这些应对方式只能暂时缓解情绪上的应激,并不能真正达到解决问题和冲突的作用,反而可能导致问题的累积,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在消极应对方面,冠心病病人得分高于健康常模和综合医院各类病人常模,更进一步说明了冠心病人所具有稳定的消极应对特质。与健康人群和医院各类病人相比,冠心病病人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如“易陷入对事件的回忆和幻想之中而不能摆脱”“易迁怒于别人而经常发脾气”“不愉快的事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喜欢将情绪压在心底里不让其表现出来,但又忘不掉”“遇苦恼事喜欢一个人独处”“遇到难题往往责怪自己无能而怨恨自己”等,这一结果与周英等[1,20]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研究者通过研究证明,冠心病病人常常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比国内常模更少采用“面对”应对方式[19-21]。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公认的心身疾病,个性特质对冠心病疾病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冠心病病人具有的愤怒特质和不良的应对特质,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使病人认清不良个性特质对健康的影响,教会病人疏导愤怒的方法,帮助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对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1] 周英,张晋碚,关念红,等.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59-461.
[2] 龙金亮,王红玉,王永学,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40-142.
[3] 刘宁.愤怒自评量表的编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0-123.
[5] 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65-767.
[6] 范芳芳.愤怒和敌意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3):170.
[7] 马建琴,徐玲,王淑平,等.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J].心血管学进展,2009,30(增刊):18-19.
[8] 吴辉,刘壮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身医学机理与防治[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22(1):33-35.
[9]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
[10] H ofer S,Sliw inski M.A associations betw een health,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evidence fromLongitudinal studies of aging[J].Geronologist,2004,44(1):765-775.
[11] M ·迈凯,P·罗杰斯.控制你的愤怒[M].曾守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12.
[12] Rozanski A,Blum enthal JA,Kaplan J.Impact of psy 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Circulation,1999,99:2192-2217.
[13] K rantz DS,M cCeney MK.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on organic disease:A critical assessment on research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nnu Rev Psy chol,2002,53:341-369.
[14] Sul J,Wan CK.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rait hostility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A quantitative analy sis[J].Psychophysiology,1993,30:615-626.
[15] Suarez EC,Blumenthal JA.Ambu latory blood pressu re responses during daily life in high and low hostile patientswith a recen tmyocardial infarction[J].JCardiopulm Rehabil,1991,11:169-175.
[16] Suarez EC,Kuhn CM,Schanberg SM,eta l.Neuroendocrine,cardiovascular,and em otional responses of hostile men: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challenge[J].Psychosom Med,1998,60:78-88.
[17] Suarez EC,Shiller AD,Kuhn CM,eta l.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hostility and beta adrenergic recep tor physiology in healthy young males[J].Psychosom M ed,1997,59:481-487.
[18] Sloan RP,Shapiro PA,Bigger JT,etal.Cardiacautonomic control and hostility in healthy subjects[J].Am JCardiol,1994,74:298-300.
[19] Markovitz JH,Matthew s KA,K iss J,et al.Effects of hostility on platelet reactivity to psychologicalstres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nd in healthy controls[J].Psychosom Med,1996,58:143-149.
[20] 胡荣,姜小鹰,郑翠红.老年冠心病病人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7B):1810-1812.
[21] 张玉清,黄飘.冠心病病人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8A):205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