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青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后湾水库位于襄垣县虒亭镇后湾村,东距襄垣县城30 km,东南距长治市65 km,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的多年调节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 300 km2。
后湾水库于1959年11月开工兴建,1960年3月完工。经数次扩建改建,水库最大坝高26 m,坝长300 m,设计总库容1.3亿m3,属大(二)型水利工程,工程等别为Ⅱ等。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及坝后发电站组成。2002年9月经安全鉴定,确定水库为三类病险水库。为确保水库正常蓄水、充分发挥兴利效益,必须对其进行除险加固。
第一,大坝建成后,坝坡脚主河槽处(桩号坝0+077)出现了渗流,渗流量达到0.003 m3/s,该处集中出流比较稳定,未出现过浑浊和流沙现象,也未进行过处理。第二,大坝左岸黄土台地未进行处理,水库蓄水后左岸黄土台地边缘和台地坝坡脚处有水渗出,1982年在台地边缘开挖排水减压井后渗水消失,形成集中出流,出水量约为0.005 m3/s。第三,大坝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坝坡存在失稳隐患。第四,溢洪道未完建,桩号0+212以前的已建部分底板出现冻融破坏,桩号0+212以后未按1994年改建设计完工。第五,输水洞存在洞身裂缝、进水塔倾斜、进口闸门漏水严重、出口阀门老化,不能正常输水等问题。
目前,大坝主要存在两处集中渗漏,分别为坝后坡脚主河槽处渗漏和左岸黄土台地排水减压井渗漏。经大坝渗流稳定分析计算得出:现状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时,坝体最大出逸渗透比降均大于允许渗透比降0.50,坝基最大出逸渗透比降均大于允许渗透比降0.15。加之大坝未经高水位考验,大坝渗流形态不安全,需进行防渗处理。
通过分析观测资料与地质勘察试验,认为库水渗透途径主要为:一是顺坝基基岩裂隙及岩层面渗漏;二是通过坝基卵石混合土、黏土质砂及级配不良砂渗漏;三是左坝肩台地渗漏;四是少量的坝体渗漏。
根据后湾水库地质勘察资料,结合目前土坝防渗加固措施,对坝基进行帷幕灌浆处理,主要解决坝基土层下伏基岩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第一、二岩组强风化线以下透水层基岩裂隙及岩层面渗漏。对坝体与坝基接触部分采取高压定喷灌浆处理,主要解决坝体与坝基接触部分土体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Q2pl)低液限黏土、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Q4pal)卵石混合土、黏土质砂、级配不良砂的渗漏。
加固措施:防渗墙与帷幕灌浆防渗轴线中间部分位于上游马道,两边部分位于坝顶(坝轴线靠上游1.0 m),范围桩号坝0-010—坝0+358,工程处理坝段长368 m。防渗墙与帷幕灌浆结合布置,防渗墙孔点设一排,孔距2.0 m,顶部伸入坝体及左坝肩低液限黏土2.0~4.6 m,底部伸入基岩面 1.0 m,高 3.0~7.1 m;帷幕灌浆孔点设两排,布置在防渗轴线下游两侧各1.0 m,孔、排距2.0 m,呈梅花型布置,顶部与防渗墙底部衔接于基岩面上,底部深入基岩3.9~14.9 m。
根据后湾水库1978年在坝基发生大量渗水后进行的地质勘察试验资料,确定大坝现状渗流稳定、抗滑稳定计算参数,见表1。
表1 后湾水库大坝渗流稳定计算参数
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要求,采用简化毕肖普计算方法,应用北京理正软件开发公司编制的《稳定计算分析软件》,分别对大坝在正常蓄水位918.00 m、设计洪水位921.53 m、校核洪水位924.49 m、设计洪水位骤降至汛限水位、正常蓄水位+7°地震等工况时的最大坝高断面(大坝桩号0+245)和输水洞处大坝断面(大坝桩号0+093)进行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计算。从稳定计算结果来看,各工况下大坝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大于规范允许值,但大坝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规范允许值。因此大坝结构不安全,需进行加固处理。
后湾水库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加固设计对下游坝坡表面砌石及碎石垫层进行拆除,然后进行培厚处理。根据地质勘察成果,上坝土料选定水库右岸上游后湾村土料场低液限黏土。根据土料土工实验成果,各项指标均符合《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要求。
加固措施:大坝上游维持原坝坡不变,下游原坝坡清除500 mm厚表面砌石及碎石垫层,同时放缓坝坡进行碾压土培厚处理。培厚处理后下游坝坡从上到下分别为 1∶2.0,1∶2.5,1∶2.75,1∶3,变坡处各设一马道,宽2.0 m,高程分别为922.00 m,918.00 m,910.00 m。下游坝脚排水棱体处清除表面风化层及杂物后新建堆石排水棱体,排水棱体高2.6~6.0 m,顶宽2.0 m。
由于溢洪道水流能量集中、流速很大,要求衬砌防护表面光滑平整,有足够的强度、抗冲和抗蚀性,在寒冷地区还应有必要的抗冻能力。该溢洪道泄槽桩号0+212以前出现了冻融破坏,泄槽桩号0+212以后由于底板和侧墙均为浆砌石防护,经数年运行,有多处冲坑和边墙坍塌,陡槽挑流段虽采取混凝土防护,仍出现裂缝和剥落,为此必须对溢洪道进行加固设计。
溢洪道轴线位于大坝桩号坝0+375.6处,在大坝左岸,基础绝大部分为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右边墙中部地基及边坡为第四系中更新纪洪积Q2土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本次设计进行了溢洪道泄量复核、新建泄槽段和挑流鼻坎段水面线推算、边墙高度确定、挑流消能等计算。
加固措施:溢洪道工程全长335 m,修缮加固溢洪道毁坏部分(溢0+072~溢0+212泄槽底板冻融破坏部分),对不满足设计部分(溢0+162~溢0+212边墙)进行改建加高500 mm,对未完工部分(溢0+212之后陡槽段、挑流段和护坦段部分)进行重新设计、拆除重建。
土坝下埋设输水洞,承担着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引水发电、放空隧洞等任务。输水洞轴线位于大坝桩号坝0+210处,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输水洞进水塔工作闸门关闭不严,漏水约为0.5 m3/s,水库放水基本上靠出口阀门控制,而出口阀门老化严重,随时可能失控;二是洞内出现3条裂缝,其中有2处为环状裂缝,最大裂缝宽3~4 mm;三是进水塔与交通道的连接处出现裂缝,宽度约12 cm,交通桥向下错落4 cm左右。
输水洞轴线位于大坝桩号坝0+210处,在左岸黄土台地上,基础为夯实土基。
经多年运行,进口闸门变形、出口阀门老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陷造成了进水塔倾斜,导致交通桥向下错落,又有洞身结构配筋不满足规范要求和基础沉陷,造成洞身严重裂缝,致使输水洞无法正常运行。
加固措施:在原钢筋混凝土洞内侧加14 mm厚直径1 320 mm钢板衬砌加固,与原洞间隙采用水泥浆液回灌,加固后内径1.3 m;原进水塔拆除,采用沉井施工重建进水塔,沉井内径为7.4 m,结构高度9.6 m,内布置有闸室、渐变段和与原输水洞的联接段;新建出口阀井,更新输水洞出口压力管道及设备。
后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9年12月底通过竣工验收,大坝除险加固措施均已完建并投入使用,目前,大坝运行状态正常,能够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