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历年国内排名情况分析

2010-01-22 07:04周克荣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校友会历年名次

周克荣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首次推出了全美大学排名;随后,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国内大学排名。1987年开始,我国媒体上也陆续发布了一些主要依据科研成果的数据对大学所作的专项排名。2000年,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首次依据高校的基本功能对大学进行评价,推出了国内大学的综合排名。有关国内外大学排名情况的综述可见有关文献。[1]51-72,,[2]10-16,[3]29-136,121

大学专项排名评价的只是大学活动的某一方面,排名依据的只是一个或少量几个评价指标,排名结果与人们的直观感觉比较相符,所以较少引起争议。而大学综合排名评价的则是大学活动的全部或主要方面,需采用比较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排名依据的评价指标可能多达数十项甚至上百项,综合排名结果的合理与否,仅凭人们的直观感觉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争议较大。本文着重对同济大学历年在国内的综合排名情况做些分析,以更深入地了解同济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1 同济大学历年综合排名情况

目前,国内持续发布大学综合排名的机构主要有四家:

(1)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中国大学评价”(文中简称“武书连版”)于1993年在《广东科技报》上首次发布;从 1997年开始,每年一次持续发布,排名结果公布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杂志和网络媒体上。2000年是“武书连版”的分水岭,此前的“武书连版”均为大学的“研究与发展”专项排名,从2000年开始,“武书连版” 改以中国高校基本功能为评价指标对大学进行综合排名。

(2)深圳网大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文中简称“网大版”)是从1999年开始发布的,每年一次,但2006年只发布了两个单项指标(声誉、新生质量)的排名,2009年没有发布。

(3)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文中简称“中国校友会版”)是从2003年开始发布的,每年一次。

(4)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文中简称“武大版”)是从2004年开始发布的,每年一次。

图1汇总了同济大学历年在这四个排行榜上的排名情况。

图1中的版本年份,一般情况下为排名结果发布时的年份;但对1998版(2000年发布)及之前的“武书连版”,版本年份为数据统计截止时的年份。由于版本年份定义的不同,形成“武书连版”1999和2000版本年份数据的“空档”。

图1 同济大学历年综合排名情况汇总

从图1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多年间,同济大学在四个排行榜上的综合排名波澜起伏,都经历过若干年的下降阶段:

(1)在“武书连版”上,同济大学的综合排名从最高的2001版的第18位,震荡下降到2006版的第26位,下降幅度为8个名次;2006版以后,排名有见底回升的迹象,2010版已回升到第23位。

(2)在“网大版”上,同济大学的综合排名从最高的2000版的第14位震荡下降到2008版的第28位,下降幅度为14个名次;从2008版以后,排名有停止下降的趋势,2010版仍为第28位。

(3)在“中国校友会版”上,同济大学的综合排名从最高的2004版的第16位,下降到2007版的第23位,下降幅度为7个名次;以后的排名一直保持在第23位。

(4)在“武大版”上,同济大学的综合排名从最高的2005版的第18位,下降到2009版的第23位,下降幅度为5个名次;2010版仍为第23位。

迄今,我国“官方”没有发布过大学综合排名,只发布过一些专项排名,它们的评价方法也有别于上述四种综合排名。

2002─2004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了第一轮高校学科评估,同济大学有8个学科被指定参加了评估。2007─2009年,学位中心又组织了第二轮高校学科评估,同济大学的51个一级学科中有 41个自愿申请参加了评估。学位中心对两轮学科评估的排名结果均予以了公布。虽然学位中心没有公布高校的总体排名,但如果将各校在每门学科上的评估结果加以综合,实际上还是可以对学校总体进行排名的。文献《学科评估结果在大学排名中的二次利用研究》[4]104-109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同济大学总体学科竞争力可排在第19位。

2009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上刊登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表的题为“影响高校绩效的主因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报告,该文中公布了 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结果与排序。该份高校绩效评价,采用的投入指标有12项,产出指标有13项。在2006─2008年这三年中,同济大学的整体投入综合得分排第13位,整体产出综合得分排第14位。但是,依据产出综合得分与投入综合得分之比进行相对评价,同济大学只排在第 36位。对像同济大学这种投入和产出均不低,但得到的绩效评价却不高的现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这样解释道:“绩效高低与学校综合水平并不简单相关,……用绩效来评价高校……是对高校资源利用状况的一种客观反映,……产出高—绩效低的学校……没有被定义为差学校”。[5]

2 同济大学与其他高校综合排名比较

正常情况下,大学的各项活动都是连续、平稳开展的,同一所大学的水平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一些与教学、科研成果有关的数据可能并不是均衡地反映在各个年度中,而是可能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某个年度,因此,依据这些数据对大学进行评价,可能会造成学校排名在不同年份的波动。那么,前面叙及的同济大学排名在某些时期的下降,是由于上述数据统计的原因而造成的正常波动,还是确实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的非正常下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又对四所兄弟院校历年的排名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希望通过比较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认识,我们选择了两所上海顶尖的高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还选择了两所类型、层次与同济大学比较相似的高校——东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这4所高校与同济大学历年在四个排行榜上的排名情况一并绘于图2中。

图2 同济大学与兄弟院校历年的国内排名情况比较

在四所兄弟院校中,以复旦大学历年的排名情况最为稳定。在“武书连版”上,复旦大学历年的最高排名为第4位,最低排名为第7位,波动幅度为3个名次;在“网大版”、“中国校友会版”、“武大版”上,复旦大学历年排名的波动幅度分别为3个名次、1个名次、1个名次。

上海交通大学在是几所高校中上升势头是最好的。在“武书连版”上,该校的综合排名是震荡上升的,从2002版的第10位一路上升到2006版的第4位,上升幅度为6个名次;此后,排名一直保持在第4位。在“网大版”、“中国校友会版”、“武大版”上,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的波动幅度不大,分别为4个名次、3个名次、2个名次。

东南大学的排名,也经历过一波明显的下降。在“武书连版”上,东南大学的排名从2001版的最高第10位,震荡下降到2007版的最低第23位,下降幅度为13个名次;在2010版,排名为第18位,已从最低点向上回升了5个名次。在“网大版”上,东南大学的排名从1999版的第11位,急剧下降到2001版的第23位,下降幅度为12个名次;此后,一直在3个名次的幅度内波动,2010版排名仍为第23位。在“中国校友会版”、“武大版”上,东南大学排名的波动幅度分别为3个名次、4个名次。

大连理工大学的排名变化情况为,在“武书连版”上,从1998版第24位下降到2003版第30位,下降幅度为6个名次;又从2003版第30位回升到2010版第22位,回升了8个名次。在“网大版”上,从1999版到2000版,排名从第18位下降到第23位,下降幅度为5个名次;从2000版到2005版,大连理工大学的排名从第23位回升到第16位,回升了7个名次;2005版后,排名略有下降,2010版,该校排在第19位。在“中国校友会版”、“武大版”上,该校排名的变化幅度分别为5个名次、1个名次。

看来,一所大学的排名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是难免的,但来自外部的非常规因素可能导致学校的排名在某些时期波动加剧。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掀起过一阵高校合并潮,它改变了各高校间通过几十年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座次,有些高校通过“强强联合”,使学校的实力在短期内迅速上升;而有些高校在并校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磨合过程,在一定时期内,学校的排名有所下降。

在上述几所高校中,大连理工大学是唯一没有被卷入并校风潮的高校,其他高校都有过并校的经历。复旦大学在2000年合并了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则在1999年将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又合并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但由于这两所大学与所合并的学校在学科设置上重复较少,并入学校的学科水平较高,因此,并校不但没有导致这两所大学排名下降,甚至反而巩固和加强了它们在排名上的优势地位。(以这两所大学来自被并入学校的部分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 2007─2009年组织的第二轮高校学科评估的排名结果为证,复旦大学:基础医学排名第1,中西医结合排名第2,临床医学排名第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排名第3;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排名第1,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2,口腔医学排名第2,基础医学排名第4,园艺学排名第6。)另外,这两所大学在政策上也得到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它们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对象,政府给予的资助力度是其他“211”、“985工程”建设高校的数倍,相对其他高校的优势更加明显。

东南大学并入的学校层次、类型与同济大学颇为相似。在 2000年,东南大学合并了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也被并入东南大学。在一段时期内,东南大学的排名下降幅度不比同济大学小。例如,在“武书连版”、“网大版”上,东南大学排名的下降幅度分别达13个名次、12个名次,同济大学则分别为8个名次、14个名次。

没有经历过并校的大连理工大学,虽然排名也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例如,在“武书连版”、“网大版”上,也分别出现过6个名次、5个名次的下降幅度,但下降幅度相比经历过并校的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还是要小些。而且,该校排名的回升速度也较快,在“武书连版”、“网大版”上,排名曾经回升过8个名次和7个名次,甚至超过了上一波的高点。而经历过并校的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排名回升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

3 同济大学历年单项指标排名情况

为了深入研究影响同济大学排名的因素,我们将同济大学在上述四个排行榜中的各个单项指标的排名情况绘于图 3,同济大学的综合排名用虚线示出。简单地,若不考虑各指标的具体得分值和权重的影响,显然,当单项指标的排名在虚线上方时,在该指标上的得分有利于同济大学综合排名的上升;反之,在该指标上的得分则会使同济大学的综合排名下降。

(1)“武书连版”

“武书连版”的评价指标体系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一级指标。“人才培养”一级指标下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2项二级指标;“科学研究”一级指标下设“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两项二级指标。

目前,同济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排名均与综合排名接近。不过,在前一些年份,同济大学在“本科生培养”指标上的排名曾经是远高于综合排名的。同济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排名,曾经历过一段超常规发展的时期,从1995版的第207位飙升到2001版的第51位,但从2001版至今,该指标的排名一直在第 50位上下徘徊,目前仍是各指标中表现最弱的。不过,由于其他高校在该项上的得分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普遍较轻,因此,该指标对同济大学综合排名的“拖累”作用有限。

(2)“网大版”

“网大版”的评价指标体系设“声誉”(2002版及之前为“学术声誉”)、“学术资源”(2000斑和2001版为“学术地位”,1999版无该项对应指标)、“学术成果”(1999版为“论文”)、“学生情况”(1999版和2006版为“新生质量”)、“教师资源”(1999版为“师资”)、“物资资源”(1999版为“科研经费”)6项一级指标。

图3 同济大学历年在武书连版排行榜上的单项指标排名

目前,同济大学在3项一级指标上的表现弱于综合排名,在2010版上表现最弱的依次为:“学术资源”、“教师资源”、“学术成果”。同济大学在“学术资源”上的排名,只在2002版及之前是高于综合排名的,在2003版及之后,在该项指标上的排名显著地低于综合排名。从 2000版开始,同济大学在“教师资源”指标上的排名一直是震荡向下的,从2008版起已低于综合排名。同济大学在“学术成果”指标上的排名一直是低于综合排名的,在2002版到达低谷第70位(当年的综合排名为第25位);近几年的排名已趋于稳定,与综合排名的差距逐渐减小,在2010版,该项指标排在第29位(当年的综合排名为第28位)。

(3)“中国校友会版”

“中国校友会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2005版开始基本定型,共包含“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3项一级指标。

从2006版起,同济大学在“科学研究”指标上的排名一直是低于综合排名的;在2007版到达低谷第28位,此后呈逐渐回升之势。在“人才培养”指标上的排名,在2005版和2006版略低于综合排名,此后是略高于综合排名的。

(4)“武大版”排行榜

“武大版”的评价指标体系设“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4项一级指标。

同济大学在“办学资源”指标上的排名比较稳定,但在大多数年份该指标的排名是低于综合排名的,不过,在 2010版的排名已略高于综合排名。在“教学水平”指标上,同济大学历年的排名均高于综合排名,但需要注意的是,从2005版后,该项指标的排名有震荡下行之势。同济大学在“科学研究”指标上的排名,除了在2006版略高于综合排名外,在其他年份均低于综合排名,在2009版达到低谷第27位。

综上所述,从同济大学历年在反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有关的单项指标的排名情况来看,它们大体与综合排名情况相当甚至低于综合排名,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同济大学在四个排行榜上的综合排名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整体水平。

在上述四个国内主要的大学排行榜中,其中有三个(“网大版”、“中国校友会版”、“武大版”)都含有与学校声誉有关的评价指标。我们注意到,尽管在过去十多年内,同济大学的排名情况有过较大的起伏,但同济大学在这些声誉指标上的得分情况明显好于综合排名,大多排在十多位。这一方面说明同济大学在社会上始终享有很好的声誉,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对同济大学的整体水平有较高的期待。

4 结束语

虽然同济大学的排名在并校后的一段时期内有所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从长远来看,并校为同济大学今后的发展赢得了空间。我们不能被社会上大学排行榜的排名结果所束缚,要立足长远,坚持学校综合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同济大学在国内主要的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都有企稳回升的迹象。我们要居安思危,根据学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一些关键指标上表现的不足,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同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使同济大学的整体水平尽快向她卓著的社会声誉回归。

本文的研究引用了六家机构发布的共计 43个版本的大学排行榜的数据及有关资料,其中的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因特网查找到,限于篇幅,恕不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

[1]武书连,吕嘉,郭石林. 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8(7).

[2]武书连. 中国大学排名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8).

[3]李文兵. 我国大学排名研究综述[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4).

[4]周克荣. 学科评估结果在大学排名中的二次利用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0,20(2).

[5]人民网. 我国高校效益有差异,整体效益世界领先[EB/OL]. http://edu.people.com.cn/GB/10574954.html,2009-12-14/2010-10-18

猜你喜欢
校友会历年名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划船比赛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2015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省侨办建立联谊共同体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