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乐韵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杯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政治分歧。
世界杯就是全世界寻找狂欢的藉口:守候同一个时段,沉浸在90分钟的酣畅淋漓中,和志同道合的球迷欢呼叫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比赛。
可是,光嚼花生米看球赛还是有些乏味,加点佐料吧,嚼嚼世界杯的政治、政治的世界杯。
你不来,我也不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杯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政治分歧。第一届世界杯于1930年在乌拉圭举办,之所以选择乌拉圭为东道主,是因为他们在前两届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中都夺冠。感觉受到冷落的大多数欧洲国家拒绝参加,尤其是那些还没有成为国际足联会员的英联邦国家,对世界杯成员的身份简直不屑一顾,懒得迈出国门。
结果,只有4支欧洲球队飘洋过海参加了比赛。法国队凭借工厂工人、业余前锋吕西安·洛朗的一记射门定格了世界杯首粒进球的历史。话说这支法国队的组成还真是奇特:比如队长阿列克斯·维拉普拉,在二战时当了法奸,于1944年被地下抵抗组织暗杀。
乌拉圭赢了第一届世界杯。4年后,第二届世界杯在意大利开赛。乌拉圭无论如何不肯派球队出战——为着欧洲人当初不肯光临自己的球场而忿忿——乌拉圭也因此成为世界杯历史上唯一没有卫冕之战的世界冠军。英足总由于和国际足联不和,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也都没有参赛。倒是3支美洲国家——巴西、阿根廷和美国——派出球队穿越大西洋,长途跋涉13000公里来到意大利,却只打了一场淘汰赛就卷铺盖回家了。早期的世界杯被定义为欧洲人和美洲人的对抗。在今天一些南美人看来,世界杯的意义仍是如此。
1938年第三届世界杯,荷属东印度队作为第一支亚洲参赛队出现在法国赛场上。国际足联将主办国定为法国的决定显然激怒了南美洲的国家,因为他们认为世界杯应该在欧美大陆之间轮流举行。最后,作为抗议,乌拉圭和阿根廷都没有参加比赛。那年意大利队4比2击败匈牙利队,成为卫冕冠军。二战期间世界杯暂停。1946年,国际足联决定恢复世界杯赛,战后欧洲一片狼藉,国际足联指定巴西和瑞士先当两回东道主。这是巴西历史上第一次承办世界杯,一度担心自己有心无力,直到决赛前,计划容纳20万人的马拉卡纳大球场还是个大工地,最终靠士兵突击才确保决赛如期举行。1950年,中断12年的世界杯号角终于在巴西重新吹响。
足球场上的进进退退
这一届世界杯,英格兰人放下“现代足球鼻祖”的架子,英联邦一共有四个足协参赛,只不过实力强大的苏格兰队受到邀请但仍拒绝出席。英格兰足协本以为冠军十拿九稳,岂料英格兰在与美国的比赛中爆冷0比1落败。消息传到英国后方,新闻编辑室还不敢相信这一晴天霹雳,以为英格兰的比分少写了一个“1”,自作主张地发布英格兰队10比1大胜的消息,闹出一大笑话。
国际足联曾想在巴西世界杯上体现出“国际赛事”的精神,这个理想却因为印度队的退出而破灭。理由也很好笑:印度队本已晋级,只因国际足联不允许他们的队员光脚参赛而罢赛。
2003年末,德国一部低成本电影《伯尔尼奇迹》感动了上百万观众,据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看到结尾处也忍不住热泪盈眶。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54年瑞士世界杯上,看似毫无胜算的前联邦德国(西德)足球队如何赢得了几乎不可能的胜利。
渐渐的,世界杯的聲誉和关注度开始持续走高,同时也一直没有撇清与政治的关系。
1958年,苏联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就赚进了足够的噱头。这一年首次实行分组制,抽签的时候,苏联与英格兰队、巴西队和奥地利队分在D组——奥地利虽是上届世界杯冠军,但面对1956年奥运会足球赛冠军苏联、欧洲强队英格兰以及最终夺杯冠军巴西,终究只能感叹时运不济。如今只要历数经典的“死亡之组”,球迷们就会想起这一经典组合。
在这一届世界杯决赛上,最终没有见到亚非球队的身影。当时,土耳其队拒绝参加亚洲区预选赛,算作自动弃权。这就给了他们的对手以色列人直接晋级的机会。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和埃及均未能参赛,所以以色列队和已经打败叙利亚队的苏丹队进入争夺亚非区名额的决赛。
然而出于政治原因,苏丹队因拒绝同以色列队比赛而退出,因此以色列队居然没有踢一场比赛,就作为亚非区的代表直接晋级决赛圈。这样白拣的便宜自然引起欧洲很多未出线球队的不满。国际足联只能提出折中方案,让来自欧洲的威尔士队与以色列队进行主客场两回合比赛,争夺决赛圈最后一张入场券。结果威尔士队以两个2比0击败以色列队进军世界杯。最终,1958年瑞典世界杯决赛圈的球队都来自欧美。
类似令人吃惊的事仍在延续。1966年,世界杯终于回到现代足球发源地英国——也是在那时,英格兰队获得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世界杯冠军。对于要和亚洲争夺唯一参赛资格的不公平待遇感到不满,非洲球队集体抵制了该届世界杯,朝鲜队便成为唯一的亚非球队代表,首次参加世界杯决赛圈,并且在小组赛最后一战爆冷击败意大利,闯入八强。
足球踢出的分分合合
1970年世界杯之前的预选赛,还引发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在此之前,中北美洲两个邻国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就交恶已久,情势危如累卵,而足球恰成导火索。1969年世界杯中美加勒比海地区预选赛中,洪都拉斯第一次主场迎战萨尔瓦多,4万多名萨尔瓦多球迷偷偷越境观战,结果洪都拉斯1比0获胜。但萨尔瓦多球迷认为裁判判罚不公,双方球迷发生混斗,导致100多人严重受伤,洪都拉斯几名主力球员被打得头破血流甚至昏迷。两国媒体开始对骂,萨尔瓦多球迷静坐向政府施压,政府不得不调集军队屯兵边界。
6月13日第二场比赛,洪都拉斯球队被大批警车护送到萨瓦尔多首都宾馆,上万名萨尔瓦多球迷包围宾馆,叫骂威胁,吓得洪都拉斯队不得不向大使馆求援。两国政府敌对之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萨尔瓦多队在主场3比0还以颜色,蓄积已久的火药味在比赛场上终于爆发,双方大打出手,萨尔瓦多拉拉队鲜血满地撤出场外。失去理智的洪都拉斯人回国后竟疯狂杀向在洪定居的萨尔瓦多侨民,洪政府还驱逐了2万名萨尔瓦多侨民。
6月27日,两支球队在墨西哥城进行最后决赛,萨尔瓦多队以3比2胜出,洪都拉斯队无缘世界杯。7月3日,双方军队在边境上首次发生武装冲突。7月14日,萨尔瓦多向洪都拉斯发起进攻,以“解救遭受迫害”的侨民,终于引发震惊世界的“足球战争”。这次战争死亡人数达3000多人,耗资及损失达5000万美元;中北美洲共同市场陷入瘫痪。后来,在美国及美洲国家组织的干预与调解下,双方于7月20日停战,战争共持续了6天,又称“100小时战争”。
1982年的世界杯上,西德队对奥地利队的小组赛被评为世界杯史上最难看的一场比赛。之前西德队小组赛首轮便1比2输给了阿尔及利亚队,最后一轮与奥地利队比赛,只要1比0就能挤掉阿尔及利亚队,确保西德和奥地利双双小组出线。因此,两队大部分时间都在走过场。西德凭借一粒头球领先后,双方就再未制造任何射门机会,假到让台上观众破口大骂。由于比赛在西班牙的希洪举行,被媒体称为“希洪耻辱”。
在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足球起了加速作用。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本就积怨已久,南斯拉夫地区的足球从诞生之日起,自然也不能摆脱政治、民族和宗教带来的影响。1990年5月13日,世界杯开赛前一个月,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红星足球队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的萨格勒布迪那摩队在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的马克西米尔体育场进行比赛时,两个球队球迷、塞尔维亚族青年和克罗地亚族青年发生了长达55分钟的大规模殴斗,并且很快就演变为两国的军事冲突,撕开了前南分裂的口子。此后整整20年,基于政治压力,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仅有一次在大赛上遭遇,即1999年的欧洲杯预赛。
2005年10月,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又称象牙海岸)正式取得世界杯决赛阶段资格。之前这里已经历了5年内战,一切谈判都告无效。但进军世界杯的消息传来,大街小巷连日沸腾,各军事帮派纷纷放下武器达成停火协议,以支持本国球队。
终于,这一次足球成为灭火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