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明 张海琳 顾才铭
体育运动对舞蹈专业学生力量素质提高的研究*
黄文明 张海琳 顾才铭
舞蹈专业学生的力量素质直接影响该专业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术技巧的提高,对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学生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了解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掌握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对舞蹈专业学生力量训练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照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力量素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得出每个阶段进行综合测试后的结果。
体育运动;舞蹈专业;力量素质;提高
人们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专业运动训练及舞蹈训练,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肌肉带动骨骼的运动,肌肉是运动的基础,没有肌肉力量就没有运动,也就没有舞蹈。肌肉力量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术技巧的提高,对专业学生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专业学生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力量素质的训练尤为重要。以下就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力量素质,在一定理论的支持下,结合实验结果,谈一些初步的设想和建议。力量训练会为我们的肌肉生长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它唤醒人们的神经。力量训练很快就能让因不活动而处于休眠状态的身体充满活力,它还能让身体各部位相互协调。其次,刺激肌肉细胞的生长。肌肉细胞如果得不到利用,就会萎缩。力量训练可以刺激肌肉的生长。刺激产生一些有益的酶。在肌肉变得更有活力后,我们身体制造各种有益的酶的速度也加快了。有些酶有助于肌肉贮存和利用养分,有些则有助于将体内废物排出。这能影响你的每一块肌肉,甚至影响你的全身。力量训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提高人的活跃程度。新的研究结果证明,活力对于人同样重要。力量训练可以增强人的活力。了解力量训练的作用,是想从他们的效果中,分析今后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力量训练,以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体育运动对舞蹈专业学生力量素质提高的研究。
调研对象:2008级芭蕾舞、2009级中国舞专业学生中各抽取12名男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大量阅读有关体育学、学校体育、科研方法、统计学等方面的理论专著。连接互联网,查阅了中国期刊网检索数据库1994—2009年的舞蹈专业力量素质方面的电子文献,得到相关研究需要的文章30多篇,著作5本,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力量训练对舞蹈专业学生力量素质提高的作用方面的文献进行整合、归纳,初步得出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力量素质作用的体系及结构模型。
2.实验对照法
选择我院2008级芭蕾舞专业男生12人作为实验组、2009级中国舞专业男生12人作为对照组。
3.数理统计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实验分组
选择我院2008级芭蕾舞专业男生12人作为实验组、2009级中国舞专业男生12人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2009级中国舞蹈班男生12人原始数据
实验组2008级芭蕾班男生12人原始数据
(二)实验内容
1.卧推
发展的肌肉群:锻炼部位是胸大肌的胸肋部,同时可以减少乳房中过多积聚的脂肪,增强其弹性。
练习的方法:仰卧于器材凳上,屈肘持杠铃于两乳房之上,上臂自然分开,腰背肌肉收紧,胸部向上挺起。吸气并收缩胸肌、伸臂,举起杠铃至两臂完全伸直。稍停后,呼气落下,杠铃回原位。连续做此动作,胸部要始终挺起。(如图1)
练习量:每次训练15次×5组,每一组要在30—40秒内完成。
图1
图2
2.仰卧起坐
发展的肌肉群:腹部肌群、耻骨肌、股直肌、髂腰肌、大腿上部的深层肌肉。
练习的方法:用力收缩腹部和髋部肌肉,以爆发力来启动动作。吸气、屏住呼吸,与此同时,弯曲髋部,然后抬起上身,躯干和手臂也同时上抬。然后弯曲脊柱并收缩屈髋肌,将你的躯干上抬,直至与地面呈45—60度角时止。(如图2)
练习量:每次训练15次×5组,每一组要在30—40秒内完成。
3.颈后臂弯举
发展的肌肉群: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肱三头肌等。
练习的方法:近固定收缩时,该肌群可使上臂向后伸或后摆;两上肢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单杠引体向上动作。若与屈肩肌群一起远固定收缩,可以完成“十字支撑”运动。(如图3)
练习量:每次训练15次×5组,每一组要在30—40秒内完成。
图3
图4
4.负重深蹲
发展的肌肉群:股四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并对竖脊肌、梨状肌、大收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小腿肌等也有很强的作用。
练习的方法:将杠铃置于颈后,双手抓握杠铃,身体挺直,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同肩宽。屈膝慢慢蹲下至大腿平行地面或稍低于膝,保持后,股四头肌等到收缩用力,蹬腿伸膝至还原。动作节奏:蹲2—3秒,静止1—2秒,蹲起2秒。
练习量:每次训练12次×5组,每一组要在120秒内完成。
5.坐姿哑铃交替弯举
发展的肌肉群:肱二头肌。
练习的方法:坐姿 (或站立),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然后控制还原。轮换做。(如图4)
练习量:每次训练15次×5组,每一组要在30—40秒内完成。
(三)实验结果
根据训练计划实施两年的训练,我们发现,两组学生在身体肌肉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
1.对照班2009级中国舞蹈班男生12人后期数据
序 姓 名 出生 身高 体重 胸围 腰围 臀围 臂围 大腿 小腿 跳1 吕 密1991 168 57 83 70 88 26 50 35 215 2 周科橹1992 163 40 72 61 80 21 45 33 212 3 王 鹏1991 170 58 83 70 92 27 52 34 235 4 黄周峰1990 178 65 86 71 97 25 56 39 255 5 曹正男1992 171 49 77 62 88 23 49 36 225 6 陈 挥1991 172 52 81 66 88 23 47 36 227 7 吴 超1992 172 52 78 64 89 23 50 34 221 8 黄 益1992 175 57 85 70 96 26 55 38 236 9 徐 哲1991 174 40 74 60 84 24 46 35 241 10 杨浩蔚1991 169 58 83 72 93 26 51 34 227 11 胡墨豪1992 180 63 83 76 94 24 53 38 214 12 徐骁威1990 168 54 79 68 92 24 50 34 241
2.实验班2008级芭蕾班男生12人后期数据
序 姓 名 出生 身高 体重 胸围 腰围 臀围 臂围 大腿 小腿 跳1 徐真睿1990 180 61 82 69 93 25 56 36 248 2 陆非单1990 179 55 76 67 94 24 49 35 247 3 项百川1991 175 55 78 66 88 22 49 34 216 4 赵康康1989 183 62 77 69 92 25 49 35 215 5 张 啸1991 177 57 81 66 89 24 51 37 243 6 鲍德黎1992 184 61 79 67 96 25 53 38 233 7 陈天宇1991 179 62 82 66 92 26 52 37 225 8 王 淇1990 187 64 84 73 94 25 56 38 235 9 黄 亮1989 175 56 79 66 89 24 52 36 225 10 张 海1989 183 72 89 74 99 29 58 39 264 11 杨 亮1990 179 53 77 66 89 24 49 36 239 1991 179 57 84 67 89 25 49 37 239 12 邵医求
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肉活动时的能量代谢、营养状况、自身的结构特点,还与神经系统的机能因素和性别、年龄及训练方法等有关。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通过力量训练在肌纤维的类型、肌肉生理横断面积上有了较大改变。
(四)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
1.肌肉的解剖生理特征
表现在肌纤维的类型、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肉的初长度、肌肉的牵拉角度四个方面[1]。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的神经冲动频率越高、强度越大,募集的运动单位就越多,肌肉收缩的力量越大。一般舞蹈演员运动时只能动员60%—70%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而优秀的舞蹈演员可募集90%的肌纤维参与工作。通过合理的训练,能够提高中枢神经发出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2]。
3.力量训练因素
舞蹈训练中的方法也会对力量的大小和特性产生很大影响,主要是通过肌肉肥大、改善肌肉神经控制、肌纤维类型转变和肌肉代谢能力增强等多种机制实现的。因此,合理设计训练强度、练习组数、每组重复次数、每组练习的间歇、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等是非常重要的。
(五)舞蹈力量的分类和训练
1.舞蹈力量的分类
肌肉力量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不同的类型。肌肉力量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如“探海”、“冲天跑”等技巧,属静力性工作;而“双飞燕”和“分叉跳”等技巧,属动力性工作。
根据表现方法,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按照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可分为最大肌肉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根据舞蹈表演的实际需要将力量分为相对力量、静力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2.舞蹈力量的训练
(1)相对力量训练:相对力量是指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它主要反映舞蹈演员绝对力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提高相对力量,肌纤维数量和肌肉体积却不增加,这对舞蹈演员非常重要。对于相对力量训练应安排大强度、少重复次数和相对多组数的练习。一般采用自身最大力量的80%以上大负荷强度每组1—4次。不能低于60%的中强度练习,随强度的增大,重复次数相应减少,练习组数应以不降低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宜,速度适当快些,每组休息时间一般为2—3分钟。
(2)速度力量训练: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是速度和力量的结合。人体的速度力量是通过提高肌肉用力的能力以及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来提高的,而力量的决定因素是肌肉收缩速度,提高力量是提高速度力量的有效途径。其代表性训练是爆发力训练。在舞蹈训练中速度力量常表现为爆发力,如弹跳力、手臂的推举力、腰腹的收缩力等。目前多采用各种超等长练习,其工作原理是肌肉先做退让工作,并且肌肉被极度拉长,然后在最短时间内转入克制工作并快速收缩。如各种跳跃、深跳、单腿跳、分腿大跳、弹腿练习等。根据舞蹈的特点,爆发力训练是以克服自重需要来确定的,练习组数和重复次数不可太多,一般每组数以动作速度不明显降低为准。以最快的速度或尽量以极限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量,休息时间较充分但不宜太长。
(3)力量耐力训练:力量耐力是指肌肉在静力性和动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肌肉紧张而又不能降低工作效果的运动能力,它是力量与耐力的综合能力。舞蹈表演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要求演员整个表演过程中都要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从而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根据舞蹈的特点,舞蹈力量耐力分为快速力量耐力和静力力量耐力。舞蹈演员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每次练习要力争增加重复次数,当重复次数适应舞蹈动作要求时,就应增加负荷量。一般采用25%—60%的负荷强度,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重复尽可能多的次数,并且在机体尚未完全回复时就进行下组练习。
(4)静力力量训练:静力力量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以完成某种静止不动的用力动作或在整个动作中肢体不产生明显位移的力量。如舞蹈中前、后控腿,探海、踹燕等亮相,控制等静态动作就需要静力力量完成。在训练中要选择舞蹈静力动作,以及动静结合的复合型力量组合进行练习。例如,中国古典舞中控制短句的组合。在训练课中静力力量和动力力量练习应交替进行,动力性练习在前,静力性练习在后,静力性力量训练也可向静力性力量耐力转化。应该注意的是:静力练习时肌肉缺乏收缩和放松的协调,易导致肌肉的协调性下降;长时间静力练习,易造成肌肉局部缺血影响肌肉的弹性。因此,静力力量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通过卧推、坐姿哑铃交替弯举训练,加强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力量,提高学生手臂和肩带的对称与控制能力。通过仰卧起坐、颈后臂弯举训练,加强腰、腹、背力量,提高学生平衡的能力。通过负重深蹲训练,加强腿部支撑力和弹跳力量,提高学生对动作姿态的控制能力。
力量训练必须循序渐进,训练前做好热身。在力量训练时应以速度力量为主,达到肌纤维的数量增加而体积不增加的效果。力量训练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强度和运动量。
[1]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高云.舞蹈解剖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Sport for Improvement of Students’Strength of Dance Major
HUANG Wen-m ing,ZHANG Hai-lin,GU Cai-m ing
The strength of students of dance major directly influences their mastery of dance technical movements and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skills,plays a vital role in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speed,sensitivity,coordination,and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measure students’training level.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of dancemajor to know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strength and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basic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of strength training.The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of strength of students of dancemajor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experimental control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as well as testing results of each stage.
sport;dance major;quality of strength;improvement
J70—05
A
1672-2795(2010)04-0056-05
2010-09-07
黄文明 (1961—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教学;顾才铭(1980— ),男,浙江上虞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教学科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张海琳 (1979— ),女,浙江绍兴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杭州 310053)
* 本文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07年度科研课题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