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翔
作文贵在创新。古人云:“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这就告诉我们:不守旧,图创新,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但中学生作文因囿于方方面面的不足,要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很不容易。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师应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突破小课堂的束缚,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使学生的作文走出“一般化”的低谷,再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要在下面四“别”上下功夫。
一、选材别有洞天
“文章切忌随人后”。记叙文要求选材不落俗套,别有洞天,或旧词谱新曲、或老瓶装新酒。初中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够,观察往往游于表层。因而无法发现新颖的材料。其实,新颖的材料往往就存在于那些司空见惯、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中,有时只要我们换一下角度,或抓住某一点不同,言他人所不言,道他人所未道,即能使得“普通”变“新颖”。
新颖材料来源于精细的观察。有时还须借助想象或联想。有时候,一件事情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意思,但与其他事物一联系,就平添了无限韵味。如有篇学生习作《在老师家作客》,写的是教师节看望老师。看到老师家里一件象样的家具也没有,却有两个很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文章如果是这样写,了无新意。但小作者看透这一平常现象,马上联想到自己正在操办婚事的表哥“他家里买了许多高档家具、电器、却忘了添购一本书”。这样写来,老师的家具陈设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材料新颖还要求努力紧扣时代的脉搏,使文章能够反映新思想,新风貌,迸射出时代的火花。如2004年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以“以人为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考生能把眼光投向火热的当代生活,把思维的触觉伸向生活的广阔空间,聚集时代风云,造取了新近发生诸如抗击非典,国际反恐等材料。这些材料新鲜蒸腾扑面,从而使的这些考场作文新意迭出,让人读后不忍释卷。
二、布局别具匠心
布局指的是文章的整体安排。既有记叙的顺序、人称的运用、过渡和照应、设伏和释疑等的设计,又包括了文章表现形式的选择。而后者常常为我们同学所忽视、商品出售要注意以新美的包装招揽顾客,好作文要吸引读者当然也不能忽视外部“装满”。这一点,考场作文尤为如此。
记叙文的表现体式主要有基本式、分布式、日记体式、书信体式,除上述形式,还有题记式、课本剧、科幻等。
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就出现了不少令人拍案称奇的好文章。比如在2005年中考作文中,内地有一考生的《有家真好》一文就是以科幻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未来地球上人类面临的灾难,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关注,写法堪称别具一格。又如南京市一考生写的一篇题为《错?对!》的考场作文,大胆采用了独幕剧形式,不愧是一篇写法新奇的难得佳作。再如山西一考生写的《拥有现在》一文,更是以主题辩论会的形式,实录了以“时间”为主持人,辩论者“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论述,形式独特,新颖别致,读后令人咋舌不已。
初中生写作文,常表现为基本式,众人一体,千人一面。这样的文章当然缺乏吸引力。如果我们在注重文章内质美的同时,能根据命题需要合理地运用一些其他体系,使之形成独特的风格,那我们的文章必须能脱颖而出,文采倍增。
三、表达别开生面
有些同学作文常常通篇是呆板单一的叙述,缺乏新美的感染力,这就是表达的问题。记叙文以继续为主要表现手段。但在写作中,常集合其他表达方式。《孤独之旅》写的文情并茂。作者向人们描绘杜小康这个人物的同时,用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在介绍杜小康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则是运用了叙述,揭示这篇小说所叙之事的意义。歌颂杜小康在孤独中战胜困难,挑战自我,最后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以激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则又运用了议论抒情。文章所以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还包括语言运用技巧。文采要富于变化,还要注意句式的选用,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相间,尤其要注意词语的斟酌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在记叙文中准确地使用动词、形容词,妙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学生习作中其实不乏佳词妙句。如“爷爷站成了弯弯的月亮,目送着孙子远去”,定格的画面,浮雕式凸现“爷爷”形象,“我坐在台灯前剪断一天的心事”,“又准备像以前那样走进他那神气的故事里”,“剪断”、“走进”炼词独到,饶有意味。“细流脉脉,如丝如缕,那时淌过我心头无声的母爱,多少年来,它一直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此句用比喻修辞,整句散句结合,极富有文采和意韵。清晰活泼,优美流畅的语言使文章格调雅致,赏心悦目。
四、想象别有情趣
想象力是智慧的翅膀,让学生动情地想象可以使人的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认识局限,透过“有限”深人“无限”。而观察力是想象的前提,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可以把教室里的生活跟教室外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带领学生们深人到大自然中。春天,让学生去踏青,观察生命的雏形,或感受生命的勃发、欣赏“流连戏蝶”的美景,听取“自在娇莺”的啼鸣。柔柔的春风抚着脸,暖暖的阳光沐着全身,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学生们兴趣盎然,当场就能把所见、所感、所想写人观察日记中。春天我们赏春化,夏夜听雨声,秋天看落叶冬天读白雪……以前觉得平淡无味的乡村景色,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它的美,在他们笔下成了世外桃源,成了自己无比钟爱的所在,有位哲人说的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适时地运用现实情境,让学生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赋予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露以人的思想感情,在描写时尽量生动化,新颖化,人生化,使立意尽量深刻,想象尽量新颖,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
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在一次以《鲜花》为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同学这样写道:“春天给了我娇美的容颜,我却用它来装扮大自然。”“我的心是一朵三色花,红色给亲人,黄色给家乡,绿色给和平。”“鲜花无语,却最有情。你不见清晨、夜晚它脸上滚动的泪滴?那时因为它心中充满对大地的感激……”这些诗一般的语句表达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感悟,充满着哲理和灵性,闪烁着想象的火花。
及时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指导学生长期观察不断积累。生活是写作不竭的源泉,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何愁写不出佳作?关键在于教师的适时指导,点拨—优选显示情境作文,让学生表现“特点”,释放“个性”,找准突破口,这样的作文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