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建
一、反思教学准备
本节课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我在研读完教材、教参及课后练习后结合七(1)、七(2)两个班的实际完成了自己的教案。通过与本组的蒋红玉、孔新国两位老师讨论发现了很多问题,经过修改,对教案进行完善。在准备过程中基于两点考虑:
1.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体现分层教学
在设计教案过程中,首先复习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及有关多项式的一些内容,后让学生利用小学学过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计算-24×﹙-10+0.5﹚,将计算结果与用普通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比较,提出问题,“乘法分配律对于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是否也同样适用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通过计算课本58页图形的面积得出a(b+c+d)=ab+ac+ad,解决问题,引出课题。之后通过乘法分配律公式让学生试着完成两个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习题,然后再让学生试着总结出法则,让后进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的信心。
2.本节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
通过例1和两个判断题,让学生试着反思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积是一个多项式,运算时,要注意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前面的“+”“-”号是性质符号,并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然后完成一组练习题,达到对法则的运用。最后通过例2化简题,达到与加减法的结合,从而强调运算顺序,随之进行一组练习,进行强化。让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互相批改学会发现问题,教室及时给与指导。删去了过繁的化简求值的例题。最后分层进行课堂检测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反思教学过程
1.本节引入收到了良好效果
通过复习乘法分配律,为引入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法则打下良好的基础。很顺畅的引入了课题利用课本求长方形的面积,形象直观地引入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法则,并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概括出其结论。
通过例题分析、讲解并示范板书,让学生规范解题过程。学生板书工整认真,错误率减少。
2.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
(1)注重倾听,关注每个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
首先,在(1)班讲时,出示完题目后我就让某个同学判断对错。其他同学的情况我只是通过“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这句话进行了检验。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这样处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老师不能了解到每个同学的真实想法,应该采取一个方式让老师能知道全体同学个人真实想法,课后想了想如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来完成目标的检测这样就好。在(2)班讲课的时候我试着改进,结果比在(1)班效果好。
其次,在讲课过程中,叫同学回答问题我板演时,学生明明说错了,但是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正确答案写了出来,我这时就没有注意倾听学生回答也没有及时分析错误的地方,使学生在作业上仍然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
(2)注意教师提问语言要精炼要有的指向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讲课是发现自己语言不简练有许多地方重复啰嗦,使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分析主要原因是提出问题指向性不明。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回答: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仍是多项式,其项数与原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一样。而我指着板书这样问“大家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结果是和的形式”。我一听学生的回答和我的初衷一点也不一样。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完全是因为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明确,这样不得不重新提问,因此耽误过多时间,这样就可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所以在(2)班讲的时候,就吸取了前面的教训。我是这样问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结果仍为单项式,那么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呢?”学生回答“多项式”。我又问“那么结果的多项式的项数与原来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一样”。通过第二次改进,学生很自然就回答了问题,进而节省了重复提问的时间。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还要注重自己提问语言的指向性,使自己的提问更加明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个别的错误仍然是出现在符号方面。本课从课堂反馈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单项式乘多项式”可以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得到法则: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因此我在板演例题时,特别注意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用加号把若干个单项式乘单项式连起来的形式,甚至还把加号用彩色加以强调,可我发现在学生板演展示的习题中,几乎都写成了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出现了跳步的现象,对于简单的题来说,这样写可能更好,但是这样写对于混合运算就很容易犯符号错误。所以我还是强调了用法则进行计算,把过程写详细,避免出错。如果我要增加几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其结果直接写成代数和的辨析题,把学生易错的情况都及时体现并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对符号问题是否就会认识更深?
总之,通过教学反思,使我再次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我要经常反思、总结,使这门艺术不断贴近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