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柱
笔者认为,对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传统作业中诸如重基础抓落实的好传统和好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这种方式毕竟在培养学生智力、有效性识记、“熟能生巧”等方面有很大帮助,但也因此形成了大多数学生“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的被动学习方式以及依赖教师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也只能看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身内在的体验(包括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了解甚微。只以习题为中心的传统作业,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已愈来愈凸显其局限性。因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怎样优化高中数学作业作了一些尝试:
一、作业内容设计
主要是在传统的习题后面增加了日记式的学生后记。对于高中数学来讲,解题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数学、学会“数学地思维”的关键途径,学生必须通过适度的习题训练来达到学习的要求,因此,一定的习题量是学生日常数学作业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日记式的学生后记,预期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做完习题后,对当天所学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总结与反思,继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二是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不断改进教学。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要求后记不限内容,不拘形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原则是必须坚持每天写,即使只有一句话,比如“今天的数学课我都听懂了,感到非常愉悦”。
二、实施过程
实践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实践时间为三年(高一到高三),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习题作业已经习以为常,都会认真地完成,但对在习题后面写后记,这种作业形式还是非常陌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规范。
笔者把规范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向学生讲明写后记的意义,并作为作业内容的一部分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交作业时由学习小组长监督检查。刚开始学生不知写什么,怎样写,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指导:内容可以是对数学概念、公式和计算推理程序的理解,说说对某知识点的疑问,表露心中的困惑,也可以是对教学过程、方式的评价,对教师提出建议等,还可以是自己对本节内容学习的体会,抒发自己对数学的感受,反省得失等。总之要根据自己的愿望与需求大胆去表达,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第二阶段:学生后记的内容已经多样化,如,有的学生对自己出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并在参考书上找同类习题进行强化。还有的学生在学完一章后,会主动把本章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梳理总结,形式也由刚开始简单地罗列,到后来逐步用图表,箭头,甚至自己总结出来的朗朗上口的口诀等进行概括。如,三角比是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掌握的一章,有许多概念诸如“弧度制”“任意角”“象限角”等学生不易理解,继而在后面解题时感到混乱、无绪、易出错,有时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第三阶段:部分学生已经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逐步养成了做完习题后写后记的习惯,希望自己的后记与老师、同学分享,交流的欲望也愈来愈强,而且后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实施体会
1.学生方面:习题+后记的作业模式使学生避免了过去作业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为教师检查而写作业等应付现象,是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对数学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
2.教师方面:习题+后记的作业模式使教师避免了重“教”轻“学”,重“整体共性”轻“个体差异”,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现象,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开辟了一条了解学生的新渠道,为教师从学生的思维视角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的重要工具,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四、有待改进的方面
1.实践证明,部分学生很喜欢这种作业模式并逐步形成了个人特色,但不可否认仍有一部分学生作业缺乏主动性,存在应付现象。不管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是从数学成绩来看,班内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怎样利用好作业这一师生交流的重要领域,提高该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及兴趣,是笔者仍在探索并急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2.要让学生持之以恒,保护学生写的欲望。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默然置之,学生就会交差应付;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恰当的反馈,学生就会视教师为知己,写真实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勇于承认学生写后记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帮助。但是,读、批作业占教师的时间比较多,每天认真地写好每个同学的评语更是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笔者平时适时地灵活采取多种作业批改方式。
3.值得推荐和注意的是教师也应坚持写教学后记,对学生在作业后记中提供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综合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等。分门别类地制定学生非智力因素、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档案,并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这样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又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反思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自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