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玲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而我们的课堂中,很多学生并不会倾听。听是复杂的智力活动的综合,它是人脑多种功能协调活动的结果。在听的过程中,人的大脑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就倾听培养倾听,而应在教育过程中综合训练、协同发展。
1.听算训练。计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尽量做到每天坚持5分钟的口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中,我们不仅要进行视算练习,还必须穿插听算练习。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形式,又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要注意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听算对学生的要求比视算更高,因为学生在听算中,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必须迅速对问题做出反应。听算中,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协调运用。对听算的要求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一年级时,我们以较慢的速度报算式,有时甚至报两遍。算式也由一步的加、减法过渡到连加、连减。反馈形式上也可以多变,如一生口答其余手势判断、记录得数后集中反馈等,以保证全体同学的积极倾听。二年级时,我们尝试采用口算接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即老师出一题,每个小组“开火车”式地用前一题的得数接着出题,学生既专注听题,又积极编题。到高年级,平时训练四则混合运算,我们也通过口述习题(如“五分之三与三分之一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学生先记录再笔算的形式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提高了数学倾听能力。
2.听记训练。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听记训练,听是前提,记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记得无误。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在倾听活动中倾听人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快速的。因此,听记时,学生需要将所听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加工转化成数学符号并记录。这样的训练不仅对听的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都很有好处。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时,教师将一段包含多位数的故事以录音的形式播放出来:同学们都喜欢孙悟空的故事吧。有一次,唐僧师徒四人他们走了3800米的路,好不容易来到万树山下,万树山高1625米,山上有4008棵杨树。正当他们想坐下来休息,机敏的孙悟空听到丛林中的脚步声,是何方妖怪追来了!孙悟空故意沿着去千松山的方向弄了些脚印。据说千松山上有3060棵松树。妖怪上当了,走了9072级台阶,结果爬上了高1709米的千松山,却发现唐僧师徒四人在万树山的山顶对着他笑。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听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中的数学信息,第二遍记录故事中的6个四位数,并把它们写出来。在听写数的训练中,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学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3.听说训练。倾听的目的在于思考,而思考则需要用语言来表现。让学生善于倾听,勤于思考,进而乐于表达,主动倾听,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形成一个丰满的、立体的能力系统。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学会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数学语言的发展又依赖于模仿、理解和运用。“说”的本真含义就意味着倾听、思索、表达、沟通与分享。所以,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训练,既能提高倾听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比如,在学习了转化的策略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老师先示范说出表达两个数量关系的句子“桃树棵数是梨树的1.5倍”,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说法表达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倾听和理解的基础上,说出了“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2”、“梨树和桃树棵数的比是2∶3”、“桃树棵数比梨树多50%”等其他几种表达方式。接着由学生自由出题,并由出题者任意抽取学号对答。学生在紧张、愉悦的氛围中,调动了积极倾听的意识,激活了对同一关系的不同表征,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拓宽了思考的空间。
4.听画训练。数学课堂中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说、写,画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们常常在数学课堂中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内容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能够将听到的声音信息经过加工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并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对倾听内容的回应和输出,无疑是倾听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比如,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教师可以将题目先通读一遍,再分句读,学生捕捉到关键信息后,立即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标示相关数据,从而迅速解决问题。再如,在学习长方体、圆柱等图形知识的时候,我们对于问题的叙述远远赶不上图形的直观形象,但通过听画训练比看题画图更能促使学生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并适当记录,再用图表针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解决问题。
5.听辨训练。倾听时往往会有思辨的过程,要想辨得准,听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判断题,由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学生判断“对”与“错”。通过这些判断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判断。这在不露痕迹中,就锻炼了学生倾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