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林 田庆波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山东省“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马玉林 田庆波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从山东省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出发,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山东省“两型社会”三层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山东省 1999~2008年“两型社会”的建设情况,并提出政策建议。
两型社会;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
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进入 21世纪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项战略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负荷,面临着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人均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山东省作为人口、经济大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资源缺乏情况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匮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地区污染现象仍广泛存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为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设势在必行。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度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地区、城市资源节约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术界通常将资源节约或环境友好指标纳入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指标下,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综合指标体系开始研究,[1-3]山东省“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且针对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4,5]本文从山东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出发,建立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两型社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代表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等原则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将山东省“两型社会”的综合评价的问题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支撑三个方面来描述,并建立了一套三层次 36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表 1)。
根据表 1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准则层三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出资源节约指数、环境友好指数、支撑能力指标的因子得分,再结合权重加权求和的数据进行排名,最终得到山东省 1999~2008年 10年“两型社会”的建设情况评价结果。
表1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为了方便综合指数的建立,保证数据在使用时不受量纲的影响,需要将指数标准化。本文采用计算公式为:x为原始数据,x¯为原始数据的i均值,S*为原始数据的修正标准差。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得到了建立综合评价指数的标准化数据。
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准则层指标的权重。根据资源节约指数、环境友好指数和支撑能力指标对“两型社会”社会的影响程度,经过参阅大量文献和专家咨询,建立了如下的判断矩阵 (表 2),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的结构有满意的一致性。
表2 准则层判断矩阵
由于准则层各个指标所涉及的具体指标太多,对于这些指标的处理,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出资源节约指数、环境友好指数、支撑能力指标所对应的具体指标的公共因子,并计算因子得分。
1.确定公共因子
使用累计贡献率标准提取主成分,基于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 80%的标准,分别提取有关资源节约指数、环境友好指数、支撑能力指标所对应的具体指标的主成分因子,其中有关资源节约指数、支撑能力指标所对应的具体指标的主成分因子个数的选择是基于最大特征根大于 1的原则,而环境友好指数的则是利用因子固定数量来筛选因子个数,在此设定的要提取的因子分数为 2。然后利用的最大方差法(Varim ax)旋转寻找公共因子,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准则层指标分别对应 2个主成分因子。经旋转后最终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其中的逆指标对应的载荷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其对公共因子的影响越大。结合其对应的载荷系数,得到最终的公共因子:
资源节约指数下对应的公共因子:Y11为资源消耗因子,Y12为经济贡献因子;
环境友好指数下对应的公共因子:Y21为污染排放因子,Y22为治理效果因子;
支撑能力指标下对应的公共因子:Y31为经济支撑因子,Y32为社会支撑因子。
2.计算因子得分
本文运用 SPSS软件计算各因子得分,然后再以各个因子所对应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分别得到资源节约指数B1、环境友好指数B2和支撑能力指标B3的综合评价得分 F1、F2、F3:
再利用AHP所得出的 B1、B2、B3的权重与因子得分 F1、F2、F3加权求和,就可得山东“两型社会”建设综合得分 F=0.4545F1+0.4545F2+0.0909F3,根据所得结果即可计算山东省 1999~2008年 10年间“两型社会”的建设情况(表 3)。
根据表 3中山东省“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山东省“两型社会”的建设情况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好,符合山东省“两型社会”平稳向前发展的大趋势,这说明山东省“两型社会”的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当我们再分析资源节约指数、环境友好指数、支撑能力指数的因子得分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虽然资源节约指数的因子得分逐年增加,但是环境友好指数、支撑能力指数的因子得分却出现数据的波动现象,这说明山东省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各部分系统不协调、资源配置不合理,即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比例不协调的现象,尤其是支撑指标因子得分的波动更为严重,这进一步说明山东省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严重的内部问题。虽然综合得分反映出山东省“两型”社会建设越来越好的趋势,但不能说明山东省“两型社会”的建设已经达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状态,三指数的波动说明了山东省“两型社会”的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表3 “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得分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但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省,虽然“两型社会”的建设情况越来越好,但是,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还存在过多的问题,还不能过于乐观,“两型社会”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
第一,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的环境友好保护的法律法规,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明确激励政策、规范的执法主体、加大的惩戒力度的体制。
第二,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重点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第三,推广新机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推行节能资源协议,实施政府节能采购,降低政府机构、能源消费开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经济社会资源节约型发展,针对山东省传统生产、生活模式,资源利用效率低、排放废弃量高、资源再利用程度差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使用减量化、资源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再循环。
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山东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省为例 [J].中国科技论坛,2009, (6):73-78.
[2]《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5(30):114 -117.
[3]陈瑜,马北玲.湖南两型社会发展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求索,2009,(11):37-39.
[4]刘海丽,尹建中.资源节约型和社会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研究——以山东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6,4.
[5]张淑琴,张东光.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7,(3):53-55.
F062.2
A
1008-2670(2010)06-0030-03
2010-10-18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09DJG13)。
马玉林,男,山东莱芜人,山东财政学院统计与数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投融资管理;田庆波,男,山东聊城人,山东财政学院统计与数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融资管理。
(责任编辑:时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