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栽培鸡腿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2009-12-31 08:33万鲁长黄春燕庞茂旺田召玲邢作山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过磷酸钙培养料出菇

万鲁长 黄春燕 庞茂旺 田召玲 邢作山

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09)07-0102-0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优质生产鸡腿菇(Coprinuscomatus)的产地环境、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栽培鸡腿菇,为山东省地方农业标准。

2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应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离,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发酵、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应合理分区。每季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废土,对菇场进行消毒,并开展菌糠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循环利用。

3生产技术要求

3.1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以利于保温、降温、保湿、遮阴和防治病虫害。可采用冬暖式大棚、人工土洞、人防工程设施等栽培。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等不应对环境和鸡腿菇产品造成污染。

3.1.1冬暖式大棚建造采用东西长40~50m、内宽7~9m的冬暖式半地下塑料大棚,棚内地面下挖30~60cm,墙体厚0.8~1.2m,北墙高出地面1.8m以上,每隔2m设一个直径为30~35cm的通风孔或建拔气筒,棚内菇畦或出菇床架设为东西向,操作道宽40~60cm。棚顶覆盖无滴膜或黑色薄膜,上覆草苫,低温季节顶膜下适度横遮黑色薄膜,高温季节棚顶上方架空搭盖遮阳网。

3.1.2人工土洞建造选择适宜的黏土沟壑,于距地面垂直厚度大于6m处,水平开挖长80~100m、宽2.5m、高2m的土洞。洞要平直,洞门处应建通风缓冲室,一般长4m、宽3m、高2.5m,前、后门高1.8m,宽1.2m。洞里端通风口上下垂直,下口直径1.5~2.0m,上口直径0.6~0.7m,总高度7.5~8.0m,一般高出地面1.5~2.0m。洞顶部呈弓形,洞内靠两壁可搭支架,进行多层栽培,中间设走道,宽0.4~0.5m。

3.2栽培季节

3.2.1冬暖式大棚栽培利用冬暖大棚栽培,一般安排在3月至6月和10月至12月出菇。在装袋栽培前两个月生产原种,提前一个月生产栽培种。采用发酵料生产,需在栽培前10d左右对原料进行堆制发酵。

3.2.2人工土洞和人防工程栽培采用人工土洞和人防工程设施可进行冬夏反季节栽培,实现周年生产。采取洞内洞外结合发茵与低温存袋、洞内出菇方式,一年分3批栽培出菇,每批出菇2潮,洞内栽培管理期平均3个月左右,批次间隔期约1个月。即从每年3、4月份开始装袋发菌,5月份人洞覆土,6月上旬开始出菇,至7月中下旬第一批栽培结束;清理土洞及换茬消毒后,于8月上中旬将第二批菌袋入洞,9月中下旬开始出菇,至10月下旬第二批栽培结束;第三批菌袋于11月中、下旬入洞,12月下旬开始出菇,直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份第三批栽培结束。

3.3品种选择及菌种质量要求

3.3.1品种选择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山东省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鸡腿菇品种或菌株。使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结构育成的鸡腿菇菌种,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有关转基因微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

3.3.2菌种质量要求鸡腿菇成品菌种质量要求:母种要求菌丝呈灰白色,稍稀疏,可见到棉线状爬壁菌丝,成熟后略有土黄色,接种块色素较重;原种菌瓶色泽一致,瓶口处有气生菌丝,稍稀疏、纤细,菌龄适宜,未分泌黄水珠;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未受高温培养和贮存,无老化、退化现象。

3.4原辅材料

3.4.1主辅原料栽培鸡腿菇可利用的作物秸秆类原料有:玉米秆、玉米芯、小麦秸、稻草、花生茎蔓、豆秸等,要求新鲜、纯净、无霉、无虫、无异味、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用秸秆栽培鸡腿菇,要求作物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并防止有毒有害不洁(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病虫杂菌活体等)物质混入。

3.4.2覆土材料应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河塘土、草炭土、林地腐殖土或农田耕作层以下的黏壤土。要求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好,有一定团粒结构,土粒大小以直径0.5~2.0mm为宜,不含病原物,无虫卵、杂菌,pH6.8~7.5。

3.4.3用水管理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井水、湖水等。喷水时不能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3.4.4培养料添加剂培养料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氰氨化钙、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灰、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不能使用未经有关部门作安全性评价的任何添加剂和原辅材料代用品。

3.5培养料配方

配方1:玉米秆75%,干牛粪20%,尿素0.5%,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2.5%;

配方2:玉米秆75%,干鸡粪10%,麦麸8%,棉籽饼(粕)粉3%,尿素0.3%,石膏粉1%,生石灰2.7%;

配方3:玉米芯80%,麦麸10%,棉籽饼(粕)粉4%,尿素0.5%,石膏粉1%,过磷酸钙1.5%,石灰3%;

配方4:玉米芯60%,棉籽壳30%,麦麸5%,尿素0.3%,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2.7%:

配方5:小麦秸70%,干牛粪15%,麦麸10%,尿素0.5%,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2.5%。

上述配方栽培料均需堆制发酵处理,发酵前料水比应调至1:1.7以上,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

3.6堆制通风发酵

选取地势较高、平坦硬化、朝阳的场地,将1000~1500kg培料(干)建成半球形料堆。从堆底中心的预留空间引出一根通风管,外接一台小型鼓风机,堆表面拍平后,均匀向堆心的预留空间插通气孔。建堆完毕,用二氯异氰尿酸钠1000倍液和5%氟虫腈2000倍液将料堆表面均匀喷洒一遍,以消毒和防虫,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并将周边压实。当发酵料最高温度达到65℃以上,用鼓风机进行间歇式鼓风,每次0.5h左右,间歇2~3h,夜晚停止鼓风,覆盖草苫,维持24h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应将堆表层料翻至内部,上部和底层料翻至堆中间。翻堆后重新建堆,再次升温后,按第一次发酵升温通风方式进行间歇式鼓风,以此类推,共翻堆3~4次。最后一次

猜你喜欢
过磷酸钙培养料出菇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怎样提高农家肥肥效
过磷酸钙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