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红
[摘 要] 本文研究了高校图书馆构建“教学科研型”图书馆的必要性。提出构建的建议:第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整体素质;第二,创建教学、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的实际工作;第三,为重大科研项目建立用户档案;第四,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面向社会开放。
[关键词] 高效图书馆;教学科研;运作与思考
在邓小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高等院校肩负着培育科学技术人才的重任。作为高校办学条件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既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服务性机构,又是学术研究的研究性机构。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的伟大成就都有图书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图书馆不仅孕育教育一代又一代师生,也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只把图书馆作为教学的辅助单位而不予以重视,表现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科研管理队伍参差不齐。陈旧的管理理念使科研工作的高层战略缺失以及制度缺失、组织缺失、信息渠道缺失、实施办法缺失和激励机制缺失。在此状况下,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职能逐渐趋于萎缩和弱化,至今,仍然还有一些高校只把图书馆事业看成是茶后饭余的消遣之地。在《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有条件的还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科研项目”。此规定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得以扩宽,在基础职能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改变了以服务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为构建“教学科研型”图书馆,贯彻“以教学科研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构建“教学科研型”图书馆的必要性
1、国内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学的突破比以往所有的发明的总和都多得多。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力的进步,并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观念等一系列的变革。高校图书馆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知识殿堂,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兴衰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内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系统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图书馆事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使得过去依赖传统印刷品的形式,而更多地转向于利用信息资料库,追求更有效的电子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社会需求、经济发展都要求它能够提供高质量、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从工业化基础上的文献管理到信息化基础上的信息管理的重心转移。如果高校图书馆仍然恪守陈旧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式,就有脱离社会而失去地位和机遇的危险。
2、教育现代化和高校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科教兴国”,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着高科技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图书馆把自己的业务工作定位在搜集保存文献和为师生借阅服务上,衡量馆员工作是否称职也是以读者服务的满意程度为标准。这种被动的、浅层次的完成日常性工作的服务,将高校图书馆囿于在一个传统观念和传统发展的模式中。长此以往,形成了高校图书馆重业务,轻研究;重服务,轻发展的直接后果,高校图书馆的研究发展职能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因此,构建“教学科研型”的高校图书馆,就成为教育现代化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教学科研型”图书馆的基本含义就是:在教育现代化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结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构建以服务为基础,以主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为主导的图书馆,做到服务和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3、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教学科研工作是为培养现代化人才而进行的开创性的工作。高校图书馆紧密配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图书馆本身的性质、任务所决定的。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也同样落实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上。
图书馆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利用馆藏文献对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使得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思想品格的形成、道德行为的规范、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的树立都在潜移默化、轻松愉快的条件下自觉去完成。在教育——人才——科技——经济这个综合体系中,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掌握科技,科技使经济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强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强调图书馆的教育作用,他认为书籍是学校“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的基础,他形象的比喻说:“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因此,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发挥图书馆作用,指导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兴趣转化为特长,认识升华为意志品质和道德信念。高校利用馆藏文献,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得到人们普遍赞扬和认可,可以相信,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强化,高校图书馆在培养现代化人才中的作用和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二、构建“教学科研型”图书馆的具体运作与设想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的形成,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图书馆教学、科研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由于体制等原因,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平均素质较低专业人员数量匮乏,进修和提升的机会偏少,难以吸收和留住高学历、高素质和有其专业特长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是读者多元化的信息追求,图书馆现代化设备的配备,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职能化、服务知识化、应用个性化都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从图书馆的角度研究和探讨高等院校的办馆规律,研究出符合本校专业需求的办馆特色,就成为很重要的工作,在这里重点是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一是改变过去不利于图书馆发展的用人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用计划,按照合理的机构比例,有计划的聘用、引进图书馆继续的计算机、外语及网络技术等专业人员。二是要把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有计划地对现有馆员进行培训特别是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培训;鼓励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研讨会,坚持在职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在馆里形成自我学习、组织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广大馆员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掌握新信息环境下的新知识、新技能,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教学科研型”图书馆深层次信息服务的需要。
2、创造教学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
树立“以工作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工作”的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理念,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研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努力推进科研工作。要建立图书馆科研管理机构,规划、组织和指导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纳入员工岗位职责,把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工作考核、竞争上岗、职称晋升、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馆级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倡导团队攻关,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组成科研团队,由学术带头人牵头,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立主攻方向,通报研究信息,组织申报研究项目,以高带低,以老带新,形成科研合力,克服各自为战、兵力分散的弱点,从而推动图书馆参加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