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神话

2009-12-30 09:52芦世玲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芦世玲

[摘 要] 传播学视野下的好莱坞电影在为公众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同时,也是美国进行全球意识形态宣传,实现其帝国梦想的有力工具。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认识到电影当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支配和“文化殖民”、“文化霸权”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文化传播;文化霸权

20世纪开始,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传播开始跨越民族、国家的界限,进入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以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及各种文化艺术服务为手段,竭力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一个帝国神话。关于媒介帝国主义或称文化帝国主义的论争应运而生。有美国“梦工厂”之称的好莱坞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一、好莱坞现象

目前,全世界放映的电影大约85%由好莱坞制作。以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为首的七个顶级好莱坞电影工场在全球电影事业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欧洲电视上播放的电影有七成来自美国。从票房收入来看,虽然好莱坞仅仅生产全世界故事片的一小部分,但它却取得了电影院放映总收入的大约75%。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好莱坞一统天下的

局面更是愈演愈烈,它咄咄逼人的气势几乎要挤跨其它国家的电影业。

二、传播内容

传播学者席勒指出,电影等随处可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它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消息和娱乐,同时也是传播社会价值或政治观点的工具,最终它将会对全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美国人心中普遍存在的使命感源于清教徒“拯救世界”的宗教理想,把自己当成圣战者、自由堡垒、世界宪兵、和平保护者等等,实质却是一种自由名下不断膨胀的扩张欲望。《星球大战》中,美国就是以地球的拯救者这一形象而出现的。该影片隐含着这种思想:似乎美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美国。在许多好莱坞大片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流露。

但是,这种优越感和救世军意识并不是一种集体、国家、民族至上的观念,个人主义才是美国民族主义的核心。《巴顿将军》是历史片性质,巴顿的自大、狂妄、酷爱冒险、为赢得竞争不惜任何代价,是美国民族性的典型特征。影片开头,一面美国国旗占满了整个屏幕,在激昂的军乐声中,银幕右下方出现一个小黑点并且越来越大,原来是巴顿向前景走来。电影史中这个经典镜头将个人即美国、美国即个人的观念演绎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观众就在接受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巴顿的过程中,接受了美国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向全世界灌输的“美国梦”中,还包含着一种他们所认可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渗透更具有隐蔽性。电影中所展现的白领阶层富裕、奢华的生活就成为许多年轻人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经济生活中的消费至上的理念也时时影响着观众的思维,大量影片无时不在凸显着美国经济、技术的发达以及文化上的向心力。

三、传播策略

美国的帝国神话是怎样实现的?其策略不外乎以下几点:

1、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索绪乐把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能指表现为声音或形象,是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是由这种声音或形象在人们心里所引发的概念,是符号的内容。这二者间的关系是任意的,非自然的,仅仅是习惯的结果——文化的约定俗成。其弟子罗兰•巴特则进一步把渗透了意识形态的符号文本称为“神话”,他认为“神话”自然化了它所建构的符号关系,将符号“锁定”在某些特定意义上。好莱坞正是利用了影像这一符号,将其赋予了美国的价值观念意义,来获取其他国家民族的认同,从而实现其意识形态主导全球的帝国梦想。曾获多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勇敢的心》虽以十二、十三世纪的英格兰与苏格兰之战为背景,男主角威廉姆•华莱士实际上却成为美国精神的一种表征,在他受尽酷刑后拼尽全力喊出的却是“freedom”(自由),全世界的观众在为之震憾不已的同时,很自然的就会把美国所鼓吹的民主、人权、自由观念与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相联系。

2、大手笔、大制作,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倾力合作。统治阶级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影片生产中,巧妙地运用电影这一美国“软权力”的重要载体,达到“非领土化扩张”的目的。“软权力”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的综合体,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它通过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而不是强力来实现对人的控制。观众在消费好莱坞大片时,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美国“主旋律”的宣传。

3、多元文化旗帜下的一元文化扩张。好莱坞正在从美国的好莱坞变成国际的好莱坞,但这并未削弱它意识形态传播功能。多元文化的拼贴依然带有鲜明的美国文化印痕。《花木兰》中的巾帼英雄,无论其外形气质,还是性格特征,都已经丧失了中国味,完全是西方化的、美国化的花木兰。动画片《狮子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然而此片中的主角辛巴已不是那个优柔寡断的王子形象,在它身上,暗含着美国自由精神中无往不胜的权力欲望和统治魄力。因此,好莱坞的神话依旧是美国的神话。

4、百余年历史的好莱坞积淀了大量制作各种类型电影的经验,集聚了世界最优秀的电影制作人,也培养了一大批国际观影群体。在商业运作方面,更是有其独到之处,每年一次的奥斯卡电影艺术节聚焦了全世界目光。今天的好莱坞电影已不再局限于胶片的概念,录像带、VCD、DVD、碟片等新兴技术已成为电影的延伸。这些都为它更有效地传播美国文化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四、传播效果

被人称为“铁盒子里的大使”的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文化扩张的有效手段。事实证明,美国电影正被全世界所有人种、文化和信仰的观众热忱地接受着。有人批评说,美国文化把我们的潜意识殖民化了。美国文化扩张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一名中国人在《我如何走进“亲美情结”的》一文中谈到八十年代他上大学时的亲身经历,偶然的机会他们惊喜地发现某台正播放美国故事片《农家女》,他的朋友喜形于色地说:“要讲寻根的话,我们的根全在美国——看到美国片真亲切!”好莱坞神话般的地位让我们意识到作者的忧虑不无道理,“很难想象许多和我一样有着自由思想特征的中国青年不会对美国产生浓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上的根深蒂固是真实的,它不一定以十分狂热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深沉的、持久的,甚至是温馨的状态,左右着我们的尺度,影响着我们的追求。”

内化的价值观念外在的表现是,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流行音乐、快餐、饮料、汽车、建筑、时装以及其它各个方面都打上了深深的美国烙印,这些与好莱坞电影所极力宣传的美国生活方式不无关联。

多数学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好莱坞影片所带来的文化后果,然而,也有少数学者对全球化下的文化帝国主义还存在一些浪漫的想法,认为相对一些国家媒介体系所呈现出来的种族中心主义、国家主义以及对他国的仇视,文化的全球化还是可取的。诚然,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但他们忽略了在此进程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支配和“文化殖民”、“文化霸权”问题;过分强调“全球化”带来的同一性而忽视了“民族性”。当我们把好莱坞放在美国社会、美国文化背景下分析时,就不得不承认,好莱坞正在严肃地传播美国意识形态,正在有效地将美国文化行销全球。

[参考文献]

[1] 1990年代英国电影工业.皮特•托德著.梅峰泽译.当代电影.2001.2.

[2] 好莱坞、全球化与亚洲电影市场:给中国的启示.骆思典著.载于 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孟建主编.复旦出版社,2003.

[3]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人大出版社.

[4]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转引自 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著.新华出版社.

[5] 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著.清华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