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严复翻译的成功因素及对翻译学习的启示

2009-12-30 09:52王大亮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严复成就启示

[摘 要] 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是当今中国翻译理论的基石。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对中国社会、思想、翻译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即翻译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翻译需要策略;翻译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

[关键词] 严复;翻译家;成就;启示

一、严复其人和翻译成就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历史上,严复被评价为清末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翻译界一提到严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这八部著作包括了西方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逻辑学等社会学科,可以说囊括了西方社会学的各个方面,八部著作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治国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复的翻译著作对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启蒙起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翻译实践中的大量译著外,严复的翻译思想也成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代表。他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翻译教科书中找到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展,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更加全面的翻译理论。可以说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是当今中国翻译理论的基石。甚至有人说他的翻译三原则是“中国传统翻译的理论核心,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1]。

总之,严复的翻译生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成功对于当代搞翻译的人来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严复翻译的成就因素

1、严复的留学经历以及他的博览群书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翻译看成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因此,对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至关重要。对于严复那个时代,外语在中国不可能像当今中国一样普及。而传授外语技能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少数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才有可能接触到外语和文化交流。在那个时代,系统学习外语的最佳途径应该是出国。在国外的留学和生活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有翻译两种语言的能力。从严复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2]可以说,这两年的国外留学生活对严复的翻译生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的生活和大量阅读为他的英语语言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大量的涉猎了反映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著作,并且受之影响,这为他日后翻译这些著作奠定了基础。“严复所译的书,都是他精心研究过的”[3]。“在留学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悉心研究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考察西欧国情,了解中西政教、风俗之异同,关心国家大事。”[4]

严复的翻译成就和他的文采也是分不开的。严复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读书,早岁聪慧,13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由当时清廷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的福州马尾船厂船政学堂。学堂全部用英语授课。这也为严复的英语水平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多年的教育和阅读使得严复古文功底十分深厚,文采也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

所有这些都为日后严复翻译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2、严复的社会地位

严复先后担任过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1890年被提升为学堂总办(校长),虽然他四次参加科举未中,但后来在20世纪初相继担任过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长。这些经历使得严复不仅仅是一个翻译者,而且是一个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的社会活动者。他在社会活动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社会地位也使得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著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

与之相对应,我们可以想到马建忠。“1876年,出洋欧洲,留学法国,窥西学要略。”论翻译水平和功力,以多年的留学生涯使得马建忠在翻译上应当与严复不相上下。但由于在社会地位上他只是李鸿章门下的一个无名小卒,他当时很有见地的《拟设翻译书院议》最终并未被采纳。在人们眼中,马建忠和严复的地位简直是天壤之别。

另外一个例子是林纾。论翻译著作的多少,林纾远远超过了严复。林纾的翻译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与严复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他被人们称作“译界之王”。林纾在翻译实践上远远超过了严复,他的作品众多,语言和风格深受人们喜爱。林纾的一生似乎都是在搞文学,搞翻译。翻译思想上,林纾和严复的思想极为相似。然而当人们提到“信、达、雅”的时候,想到的却只有严复。作为一个单纯的译者和文学家,林纾似乎在这方面吃了亏。

所以,除去翻译水平,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也会深深地影响他的翻译生涯。

3、严复的翻译策略

1912-1914年,在担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严复打起了复古运动的旗帜,提倡尊孔读经,主张使用古文。在当时,白话运动虽然已经初见端倪,但还没有完全兴起。复古运动使得他之前用古文文体翻译的著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使得人们认为用古文翻译是时之所趋。

从当代来看严复当年的作品,很多是现代人很难读懂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包括翻译著作的语言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品评价的标准有着明显的时代性。

4、其他因素的影响

《天演论》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严复的语言功底,翻译内容为时代所需,严复的社会地位。当然前面提到的都是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我们不可以忽视,文坛巨匠——吴汝纶为严复的《天演论》作了序。“吴汝纶的思想比较开通,主张研习西学。他主讲莲池书院时,曾特聘英文、日文教师。又曾为严复译《天演论》,《原富》和美日学者多种著作写序,倡导启蒙。《天演论序》传诵尤广,在清末思想界发生很大影响。”[5]

三、从严复的翻译生涯得到的启发

不可否认,严复在中国翻译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对中国社会、思想、翻译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民间流传当年严复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是同班同学,严复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伊藤博文第二名。在政治上,严复本应当是将帅之才,然而由于当时中国国力羸弱,严复科举多年不中等诸多原因,严复不得不去搞翻译,试图从思想上解放当时的中国。

虽然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但在翻译界中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严复搞翻译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他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试图用自己的翻译来影响中国的思想,从而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可以看出,翻译对于严复来说,只是副业而已,但他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也许,我们可以从严复的翻译成功案例学到一些东西,孟凡君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翻译策略学”。我觉得这门学问以前是被忽视了的,但是它又是十分重要的。之前很多人会认为,翻译就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东西,拿到语言去翻就好了。但是通过研究翻译史,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更全面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翻译是需要策略的。

不可否认,翻译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包括母语和外语),这是每个翻译者所必不可少的。其次,翻译需要谋略(策略)。踏实的真本领和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是我们需要的。

另外,仅仅有翻译实践是不够的,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对翻译事业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如今在我们翻译材料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几个基本的问题要面对。一是所翻译的东西是否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翻译;二是所翻译东西的销路如何,也许这点看起来比较功利化,但当今,这个标准已成为判断所翻译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三是我们的翻译水平是否达到了作品的需要。

综上所述,翻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只有考虑的更加周全,再加上自己不断提升的翻译水平,才有可能使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译者变成一个人人皆知的翻译家。

[参考文献]

[1] 王秉钦.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5.htm.

[3] 马祖毅.中国翻译史(上).湖北教育出版社.

[4] 王秉钦.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 http://baike.baidu.com/view/80413.htm.

[作者简介]

王大亮(1979-)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助教,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笔译)

猜你喜欢
严复成就启示
严复的遗嘱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