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改:让牡丹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9-12-28 05:15韩卫红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11期
关键词:开题矮化牡丹

韩卫红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唐代以来,洛阳牡丹甲天下,如今更是成为洛阳市对外交流的“城市名片”。致力于推动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侯小改,向记者讲述了她与牡丹结缘的故事。

创新、应用是科研的灵魂和归宿

从1983年到洛阳求学乃至工作至今,作为一个致力于植物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侯小改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同牡丹联系起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繁荣的象征,备受世人的推崇和偏爱。曾几何时,当人们争睹牡丹雍容华贵的风姿、赞叹其不屈权贵的品格时,心中也不免遗憾:什么时候花王牡丹可以像其他花卉那样生长在盆中?什么时候天香国色的牡丹可以绽放在桌几案头?在研究玉米、小麦、甘薯、楸树等经济作物的同时,侯小改开始有意地关注与牡丹相关的事情。经过初步研究,她发现要想让牡丹这张“名片”更靓丽,洛阳就要大力发展牡丹产业,而自己可以为此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研究。但从哪里入手呢?侯小改一直思索着。

花卉微型化是国际花卉发展的趋势,也是花卉业的新技术增长点。2003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读博的侯小改,经导师的引导,找准了专业研究的方向和突破口:要让牡丹走进千家万户,绽放在百姓的桌几案头,培植、生产矮化和微型牡丹是一条不错的牡丹产业化道路。

研究方向找到了,但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哪些牡丹是矮化品种?矮化牡丹之间有无联系?有着怎样的联系?哪些因素控制着牡丹的矮化生长?能否建立一种调控牡丹矮化的机制?怎样才能建立?经过分析、咨询、研究,最后侯小改与“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课题组的同事确定了以AFLP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牡丹矮化资源,采取调控牡丹的光合、水分、营养代谢和根系生长措施实现牡丹株型的矮化。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攻关,最终使牡丹矮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理论研究的突破固然可喜,但距牡丹产业化的突破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牡丹矮化盆栽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盆栽牡丹要轻巧、美观,便于携带,同时还要实现其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筛选(选育)适合盆栽的矮化牡丹品种、盆栽的基质、营养液配方和花盆的种类等,采取完善的配套管理措施。这些条件中若有一项不具备,就不能实现让牡丹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愿望。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应用是科研的归宿。推动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是我今后的专业研究方向。”侯小改对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充满了信心。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植物学研究虽然多是理论研究,感觉比较枯燥,但它却是农、林、药等应用学科的基础。不管任何事情,只要做了,自然就会有收获。”谈起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侯小改笑着告诉记者,是导师丁宝章的这段话改变了她对植物学的看法,使她对自己的事业、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和定位,让她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走到今天。

198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3年后,23岁的侯小改考入河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正为从事植物学研究不容易出成绩而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导师丁宝章上述的那段话让她豁然开朗。思想顾虑打消了,实验室的各种实验也由枯燥变得有趣起来。在新野县一个半月的植物分类学习中,虽然生活艰苦,每天爬山累得腰酸腿疼,但她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读研期间,侯小改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并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信念的指引下,沉醉在一个个看似单调、枯燥实则充满乐趣的科学实验中。

牡丹植株高大,要让它变得小巧玲珑又不失国色风韵,并非易事。侯小改和“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课题组的同事一起,通过对牡丹矮化的细胞学、生理生化、分子的研究,建立了牡丹的矮化调控机制,培育出了集微、矮、精、美于一体的牡丹品种。

虽然牡丹研究有季节性,但侯小改却是一年四季都闲不住。每年的9月到10月间,她选择植株较矮、花色美艳的牡丹品种,根据不同月份装盆,以找到合适的上盆时间,提高牡丹的品质,然后,依据牡丹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施肥、浇水以及做生长记载等精细管理,一直到翌年的花开、花谢、叶落,而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实验。在进行牡丹的促成栽培研究时,即便大年初一也要对温室栽培的牡丹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载,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录牡丹生长中的每一个变化。3月到4月间,她要进行室内实验的采样。上午9时到11时,从100多个牡丹品种的不同植株上选取叶子,放入超低温冰箱冷冻,以备以后实验所用。6月到7月间,为做牡丹的光合作用实验,侯小改往往和学生每天5时就起床赶到国家牡丹园实验基地,6时30分准时打开光合仪、荧光仪,忙到晚上六七点是常事。这中间,他们每隔一个小时测试一次,每次25分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实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高潮迭起,更没有一丝丝的惊心动魄。“高兴的是实验进展很顺利,痛苦的是实验数据没有规律性,睡不着觉。”侯小改的喜与悲显得这样微小,就像如今的讲述一样波澜不惊,但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正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信念坚守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才使他们走向了成功。

多年来,侯小改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屡屡获奖:2004年,“脱毒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物质生产性能研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高产、优质、广适玉米杂交种豫玉28号的选育和推广”与“速生丰产豫楸2号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形成机理及氮磷钾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做就做到自己的最好

“一是侯老师人好,二是侯老师牡丹矮化的研究做得很好。”谈到为什么选择侯小改做导师时,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读研二的佟坚宁这样告诉记者。他说,开朗和气的侯小改老师的两次批评让他受益匪浅。

研一下学期,侯小改要求佟坚宁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很快交了报告的他,不久就被叫到了办公室,侯老师指着他的开题报告严肃地说:“开题报告是要讲给人听的而不是念的,一定要做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交给的任务,做就做到你自己的最好。”最后,侯老师还特别指出了他一个用错的标点符号。

“不过是一个标点符号而已!当时我真的是很不服气。但不久我就明白了侯老师要求得没错。”在学院之后召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评点会上,一些学生因格式不对、标点符号用错等受到批评,而他经过认真修改的开题报告则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一次,佟坚宁按照要求计算了与营养液配比相关的一系列数据。拿到他算过的数据,侯小改又算了几遍,发现其中算错了两个数据。看着疲惫的学生,侯小改和颜悦色而又语重心长地说:“近百个数据错两个不算多,但我们后面的实验却会因此而失败。这个错误虽小却会耽误我们一年甚至几年的工夫啊!”

“当时我心里很委屈,但静下心来想想侯老师的话的确没有错。她这样要求我,是希望我平常就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在与侯老师的接触中,佟坚宁慢慢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目前,侯小改带有2名硕士研究生,是12名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她引导本科生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查资料、写方案和做实验等,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挖掘他们科研创新的潜能。

“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到你自己的最好,这样你以后才不会后悔。”侯小改不仅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作为教师,侯小改把自己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视为职业生涯中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求自己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影响和感染着学生。课前,她认真钻研教材,大量阅读文献,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课上,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尤其是实验课上,她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每一张玻片标本的制作到整个实验的完成,她都亲自指导、从严要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侯小改不断进行改进和探索,多次获得了河南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奖;她主持、参与完成的三项教学研究项目中,两项分别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一项通过省级鉴定。同时,侯小改还多次被评为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责编:晓 岚

猜你喜欢
开题矮化牡丹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冀西北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三不够”牡丹节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牡丹的整形修剪
矮化盆栽菊花的方法
【第三部】
“牡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