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哭闹 查病因

2009-12-28 05:15
启蒙(0-3岁)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佝偻病阵发性生理性

哭闹是婴儿的一种本能反应,由于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常用哭闹提出要求或表达痛苦。无论是生理性哭闹还是病理性哭闹,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化验进行鉴别。即使一时难以鉴别,也应继续观察哭闹的性质、规律和伴随症状等,细心查找原因。

哭闹的性质

⒈哭闹声音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满足要求后即停止,多为生理性哭闹。

⒉长时间剧烈哭闹且哭闹声音异常者多为病理性哭闹。

⒊突然剧烈哭闹且挣扎不安者应特别注意肠套叠、嵌顿疝、婴儿肠痉挛的可能性等。

⒋出现高调尖叫声或哭声发直提示颅内出血、脑膜炎、脑炎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

⒌哭声单调、缺乏变化,提示脑发育障碍或婴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⒍哭声嘶哑提示喉炎、喉水肿、白喉等。

⒎哭声细微无力提示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或疾病严重。

哭闹的时间

⒈进食前哭闹有可能是饥饿所致。

⒉夜间哭闹应注意饥饿及昼眠夜哭的不良习惯。过冷或过热、活动性佝偻病、肠寄生虫病等也可造成夜间哭闹。

⒊排便时哭闹应注意结肠炎、膀胱炎、尿道口炎和消化或泌尿系统畸形等。

⒋经给刺激后哭闹较正常婴儿延迟者多提示大脑病变。

哭闹的体位

⒈当身体某部位有炎症、外伤、骨关节病变或痛觉过敏者,常因体位改变或触及病变部位而哭闹。

⒉抓扯耳郭哭闹者提示外耳道疖。

⒊转头或屈颈哭闹者提示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或有颈部软组织损伤。

⒋睡时哭闹,抱起则不哭者多为不良睡眠习惯。

哭闹的伴随症状

⒈哭闹伴发热、流涕、咳嗽者多为呼吸道感染。

⒉哭闹伴呼吸、心率加快者多为心肺疾病。

⒊阵发性剧烈哭闹伴呕吐或便血者应注意肠套叠、肠梗阻、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痢疾等。

⒋哭闹伴多汗、枕秃、易惊等应注意佝偻病、营养不良的可能性等。

⒌哭闹伴面色发黄或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应注意血液病的可能性。

最常见的导致哭闹的原因

⒈饥饿:是婴儿最常见的生理性哭闹的原因之一,因喂养不当使婴儿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因而反复哭闹、频繁觅食和吸吮手指等。改善喂养情况、满足营养需要,婴儿的哭闹即停止。

⒉婴儿肠痉挛:由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所致的腹痛,可能与添加或更换辅食、饮食过量、摄入糖类过多、肠内积气、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

肠痉挛是婴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昼夜均可突然发生,表现为不规则的阵发性反复哭闹,疼痛剧烈者出汗、面色苍白,每次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疼痛停止后,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病容,也无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⒊肠道寄生虫:肠道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腹痛和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钩虫感染常导致明显的缺铁性贫血,甚至大量便血。蛲虫感染常有夜间肛周瘙痒,大便检查可见虫卵或发现成虫即可确诊。

⒋口腔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卡他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舌炎和咽炎等均可因疼痛引起哭闹,喂食时疼痛加剧,婴儿甚至因此而拒食。口腔黏膜表面有不易擦掉的白膜者多为鹅口疮。牙齿萌出通过骨膜时也可引起疼痛,应特别注意。

⒌中耳炎:婴儿的耳咽管相对短而粗,呈水平位,且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容易患中耳炎。有的婴儿中耳炎的其他表现不明显,仅因疼痛引起反复哭闹,尤以夜间严重,如果不加以注意,常至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方可确诊。对反复哭闹的婴儿,应注意观察耳朵,如果是中耳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听力。

⒍低钙血症:低钙婴儿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疾病早期可出现兴奋、烦躁、易怒、哭闹、惊跳、睡眠不安。仔细观察可能发现面部或四肢局部肌肉小颤动,如果不及时用钙剂治疗,症状可逐渐加重,甚至导致抽搐窒息。询问喂养史、户外活动情况,观察有无佝偻病体征,必要时检查血清钙方可确诊。

⒎其他:常见的尿布疹和湿疹也是婴儿哭闹的原因之一,应注意护理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小提醒

除去病因是避免婴儿哭闹的根本。只有尽力查明病因,彻底纠正或及时治疗,才能真正有效,否则延误诊治,反而影响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佝偻病阵发性生理性
骨密度检查对诊断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及作用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刍议临床检验中血液生理性
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例
肺癌症状早知道
大孩子还会得佝偻病吗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