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2003年春,李岚清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岗位上退下来后,确定以“健身、健脑、读书、写作”为退休生活方向,并重拾旧趣……
如歌如曲的音乐人生
“音乐的魅力在于使生活更有情趣,使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为音乐爱好者。”在一场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中,李岚清对音乐艺术的深邃理解、他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范深深倾倒了观众。
李岚清说,一个人只有知识不等于高素质人才,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他说,在近代中国,蔡元培先生率先提出了“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但在很长时期里,我们只讲“德、智、体”三育并举,忽视了美育。
正是基于上述对于音乐的看法和认识,李岚清很早就萌发了一个愿望:有朝一日,作为一个音乐的爱好者,写一本普及性质的书,以期更有利于广大读者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理解。为此,李岚清在多年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在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知识的同时,注意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仅图片就有上万张,还做了部分笔记。但因为工作忙,无暇系统整理、充实。在离开工作岗位并写完第一本书《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以后,他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始了《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的写作。算下来完成这一过程历时8年。
李岚清谦虚地说:“我写的只是一本普及音乐的‘小人书,只想把你们带到音乐殿堂的门口,让你们往里面看一看。如果读者因此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我就非常欣慰了。”更令人感佩的是,他把《李岚清音乐笔谈》和之前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退休以后,李岚清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作过音乐与人生话题的讲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成为广大师生崇敬的“音乐爱好者之星”。
方寸之间的生活情怀
李岚清同志是71岁时开始学习篆刻的。他戏称自己是“为外国音乐家篆印第一人”,“江南老童生”,分别为“乐圣”贝多芬、“乐仙”莫扎特、“圆舞曲之王”斯特劳斯篆印。他笑称这是他“经营的副业”,不是为当篆刻家,而是为了训练自己脑、眼、手的密切配合。他用“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来形容他对篆刻艺术的感悟。
刚开始学篆刻,他是买书自己看,学着去练习,在篆刻了50枚印章之后开始拜师求教的,用他的话说是,这样人家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他。
一方印就是一个故事。记录生活,关注时代,是李岚清篆刻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一方“竞选失败”印很逗。“我退休以后,家里召开‘家务会议,选举‘家务总裁。我们家一共8口人,我‘仅以7票之差落选,因为我孙女说,如果让爷爷当选,我们家恐怕连饭也吃不上,全家只能吃石头了。她奶奶作为新当选的‘家务总裁对我说,以后家里的事情,你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就只好刻了一方‘竞选失败的印章来自我安慰了。”
2007年7月28日,他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古城,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2元店”。李岚清挑了几件,还对随行人员说:“你们尽管挑,最后我来付钱。”这时,外面有群众认出了李岚清,就对老板娘说:“你认识他是谁吗?”老板娘摇摇头。“他是原来的副总理啊。”“是哪个公司的总经理?”老板娘问。“是国家的副总理!”老板娘似乎恍然大悟:“哦,国家也有总经理呀。”大家哄堂大笑。一位群众说:“真没想到,副总理也到2元店购物呀。”“副总理退休了,钱挣得少了,也得省着点花呀!”另一位群众风趣地回答。又是一片笑声。回到驻地后,李岚清拿起刀和印石,刻了一方“古城之幽默”印章作为纪念。
近年来,他始终如一地从事篆刻艺术创作,至今已创作了400多方印章, 并已先后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作品展览,成为连许多年轻篆刻家都望尘莫及的高产作者。
丰富适应的晚年课程
有人问李岚清:“离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后,退休生活怎么样?”他笑着告诉大家,退休后的生活“非常丰富、非常适应”,他用八个字概括:健身健脑,读书写书。在退休后的第二天,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日程表。他说,身体健康好处多啊!为此,他还作了一首打油诗:“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李岚清兴趣广泛,爱游泳,爱打网球,球龄20年,虽然过去工作很忙,但总要抽出40分钟打球,打到全身大汗。谈及健脑,他说和别人交流很重要,年纪大了其它器官会磨损,但脑子越用越灵,越用越健康,越用越有智慧,不要怕用多了会伤脑筋。他健脑的秘方是打桥牌,已有60年的牌龄。他说,邓小平、万里等老同志打桥牌的水平相当高。“桥牌不仅是一种很健康的娱乐活动,而且是思维开发和训练的手段,既训练逻辑思维又训练创意思维。” 他风趣地向同学们建议:把打“拖拉机”、“拱猪”、“斗地主”等改为打桥牌吧,桥牌会让同学们受益无穷。
退休后,李岚清最得意的是学会了电脑。以前,他在批文件的时候习惯用铅笔,然后再交给秘书去打印。退休后,他有了写书的计划。为了不麻烦别人,他专心学起了电脑,现在他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软件编辑和排版了。
有着“岁月如歌”精彩年华的李岚清,正如薄熙来同志所说,岚清同志在退休后又走出了一条路,达到了一种境界,告诉我们退休并不是事业的终结,六七十岁以后,还是海阔天空,大有可为,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