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安全的“公地悲剧”及其对策

2009-12-26 08:18
社会科学 2009年12期

程 群

摘 要:太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太空。但是太空越来越遭受到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的危险。越来越多的“牧羊人”(行为体)在太空公地上放牧更多的“羊群”(功能各异的航天器),导致“草地”退化,即太空轨道越来越拥挤,卫星有可能相互碰撞;卫星频率变得稀缺;太空碎片越来越增加了撞击航天器的几率。为获得最大收益,美国还增加武装的“羊群”,即采取太空武器化政策,进一步导致太空安全环境的恶化,影响着人类持续利用太空。在目前无法签署禁止太空武器化条约的前提下,解决太空安全的公地悲剧的途径,似乎只有曼瑟尔•奥尔森提出的小集团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目前,有三种小集团方式可提供太空安全:欧洲集体太空安全;中国发起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中国与欧洲、俄罗斯开展太空合作,迫使美国在太空安全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

关键词:太空安全; 公地悲剧; 太空武器化; 太空碎片; 轨道拥挤

中图分类号:D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12001207

作者简介:程 群,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院副教授 (上海 200237)

引言:公地悲剧

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Garret Hardin)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说,中世纪英格兰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牧场,即“公地”,作为福利无偿向牧民开放、自由使用,由此导致了公地毁损悲剧,即“公地悲剧”。 原因很简单,牧羊人因为增加放养的羊会给他个人带来利益,尽管他知道这给他带来的直接利益可能会影响到草地质量的退化,但是他并不会感到这种损失,因为这种负担转嫁到了所有牧羊人身上了。这样,他不断地增加羊只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地上的其他牧民也竞相效仿。结果,公地由于过度放牧、缺乏保护和水土流失而毁损,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羊群全部饿死。最终受损的还是全体牧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从产权的角度、以“公地悲剧”来阐释交易费用问题。他认为,如果一块土地产权不清晰或者说产权公有,所有人都有权利在公地上放牧;在这种情况下,放牧的收益归自己,放牧的成本则由大家共同分摊。在这种成本收益分摊机制下,大家都会倾向于多放牧、多获得收益,长此以往,最终会损害草地,使所有的人都受损失。

哈丁和科斯的“公地悲剧”论异曲同工,说明公共物品在产权不清晰的条件下必然导致滥用而毁损,导致所有牧羊人都陷于生活困境。目前,太空这一“公地”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形成太空安全问题。本文试图从“公地悲剧”角度来探讨太空安全问题的形成及其对策。

一、太空的重要性

太空是指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太空对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如同石油和电力对于工业社会一样。对太空及其资源的控制与利用,将成为国家安全、强盛、繁荣的源泉,成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和保障;因为太空技术对于保障制天权至关重要。战争的过程不仅是暴力行动激烈对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敌对双方对各种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太空系统作为现代战争的太空信息平台,在支持能起“杀手锏”作用的高技术武器和天地空一体化战场信息网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作用和威力,对战争的进程、最终胜负或冲突的解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联合作战中关键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未来战争中,信息中枢必将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对象。由于卫星在信息的获取、传输、控制和使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卫星的破坏与反破坏、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太空为主要战场,以太空武器为主要力量,以反卫星战、反弹道导弹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天战可能在21世纪发生。届时,对于太空技术发达,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信息资源的国家而言,战场将近乎透明,胜算也将大大增加。

太空技术也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展示。国家权力不仅仅依靠军事实力,而且还取决于其经济总量。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经济力量是影响国家力量、权力的主要因素,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军备竞赛。当今世界经济从以工业化为主导转向以信息化为主导,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成为国家财富生成、积累的关键。以通信卫星为主干的空间技术作为人类获取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可实现全球高速、实时、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缝隙通信,形成名副其实的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对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需求。主要空间大国都在建立军用、民用天基系统,充分利用其不受约束地获取全球信息的优势,增强全球信息获取能力,为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强大动力。

同时,太空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欧盟估计,空间商业市场正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商业卫星产业收入达到888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业自1996年以来增长了3倍,产生了528亿美元的收入,占当年整个商业卫星产业收入的70%。2006年太空产业的总收入跃至14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3%。卫星导航(GPS)也是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新型高技术产业。现在几乎所有民用和军用飞机以及部分船舶、汽车都使用了卫星导航接收设备。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卫星导航的商业用户已超过了军事用户,并在继续扩大。2005年,全球GPS收入估计为218 亿美元; 2007 年GPS收入达526 亿美元

Space Security Index, Space Security 2007, August 2007, pp 79 - 80, http: / /www spacesecurity org/SSI2007 pdf; Space Security Index, Space Security 2008, August 2008, pp 91 - 93, http: / /www spacesecurity org/SSI2008 pdf

。2007年5月通过的《欧洲太空政策》估计,到2025年卫星导航装备与服务的全球市场将达4000亿欧元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2 ropean Parliament, European Space Policy, Brussels, 26 4 2007, COM (2007) 212 final, p 6, http: / / ec europa eu / enterp rise / space /doc _ pdf/ esp_comm7_0212_en pdf

二、太空安全问题之一:轨道拥挤和碎片增多

由于“公地”太空的重要性,吸引了许多牧羊人——“主权国家”加入进来,竞相在太空“放牧”,而且努力增加“各种羊群”,即包括卫星在内的功能各异的航天器。由此,产生了“公地”质量退化,即太空安全问题:太空轨道拥挤和碎片增多,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转。

冷战结束后,原来由两个超级大国支配的两极太空世界转变为多极化太空世界,“太空奥林匹克竞赛”大幕拉开。许多国家、地区设立太空机构,到2008年全球有近40个太空机构;截止2007年,具有独立发射能力的国家扩大到11个,哈萨克斯坦、巴西、韩国、朝鲜也在大力发射运载火箭,此外还有阿根廷等18个行为体具有亚轨道发射能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航天器和卫星,到2008年一共有47个行为体先后向太空发射卫星

Space Security Index, Space Security 2008, August 2008, p 69 加上2009年8月韩国半成功的卫星发射,以及早些时候的伊朗发射卫星,现在应该有13个国家能够独立发射卫星。

,目前有近900多颗卫星在轨运行。

目前,大多数航天器在三个轨道上运转。通常把高度2000千米高的轨道称为近地轨道。中高轨道的高度约为2000千米到20000-30000千米。地球同步轨道大约在36000千米高度。低轨道具有信号传输时延短、距离地球较近的优点,一些通信卫星和侦察、气象卫星采用低轨道。中高轨道的环境复杂,范•阿伦辐射带就位于此,辐射粒子漩涡对卫星的太阳能帆板、集成电路、传感器造成伤害,因此,此轨道高度的卫星较少。地球同步轨道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24小时,且方向也与之一致。位于该轨道上的卫星,“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特定位置。这一高度能使三颗等距离的卫星覆盖地球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航天器越来越多,太空这个公地的“牧草”出现退化,即轨道显得越来越拥挤,出现无线电频率干扰;同时,卫星越来越多,导致卫星频谱已经耗尽。在轨道拥塞地方,卫星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信号交叠,虽然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卫星距离间隔,但是轨道空间资源有限。“同步卫星的‘定点已经成了稀缺物品,引发了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美]琼•约翰逊•弗里泽:《空间战争》,叶海林、李颖译,国家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47页。

。为了增加更多的利益,各国竞相发射航天器进入太空“公地”,尤其是美国几乎不顾一切地增加“羊只”,在轨的900颗卫星,其中有一半是美国的。美国的这种自私行为是建立在牺牲他国“羊群”基础上的。在轨道拥挤下,其他“牧羊人”的“羊只”没有“牧草”可吃,也就是没有足够的轨道和频率可用。

“羊群”的增多,可能出现“羊群”的相互挤压和踩踏,即所谓的卫星相撞。2009年2月,俄美两国卫星发生碰撞。如果排除美国进行试验的假设,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卫星相撞,导致了更多的太空碎片产生,也就增加了碎片撞击航天器的几率。

发射的卫星在其功能丧失、寿命到期后,大多继续留在太空,久而久之出现解体,形成碎片;火箭升空后,也在太空留下残骸,形成太空垃圾和碎片;在太空进行包括武器在内的各种试验,也会产生碎片。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太空中有超过17300个直径不小于10厘米的物体和大约有30万个直径介于1到10厘米的物体,小于1厘米的物体则数以百万计

Kevin Whitelaw, “The Problem of Space Debris”,玌盨 News and World Report, 4 December,2007

http://www眜snews眂om/articles/news/2007/12/04/the-problem-of-space-debris県tml

。 大于10厘米、小于1米的物体大约有13000个分布在近地轨道上,其中有9000多个已经确认,这其中只有6%是卫星,40%是失去功能的卫星和送它们入轨火箭的上端部件,剩下的54%由碎片(41%)和与航天器相关的物体(13%)组成

John M Logsdon, et al, ed,獵ollective Security in Space: European Perspectives, Space Policy?獻nstitute , 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January 2007,p5

。碎片与碎片相撞存在着可能性,也就存在着产生更多碎片的可能。美国航天局的最近一份研究表明,在未来50年内,碎片相撞成为碎片产生的重要来源,随着碎片的增多,最终形成碎片“碰撞潮”,威胁着人类可持续性地进入太空

Space Security Index, Space Security 2008, August 2008, p27

。小于2毫米的碎片会给航天器带来严重的安全灾难,威胁到未受保护的能源线路和其他敏感部件;通过加装保护装置,可以防御1到10毫米的碎片碰撞,抵御较大碎片则只能通过碰撞规避程序实现;1到10厘米的碎片则能击穿和损坏多数航天器,卫星的功能将会丧失,同时也会产生大量额外碎片

Center for Orbital and Reentry Debris Studies, “Space Debris Basics: What Are the Risks? ”http://www盿ero眔rg/capabilities/cords/debris-risks県tml

。太空碎片的不断增多,使其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增加。1996年7月法国微型军事卫星(Cerise)突然失灵,经查就是因阿丽亚娜运载火箭的残片撞击而造成的。这是航天器被碎片撞击的首次记录。自1980年以来,航天器被碎片撞击或差点被撞击的次数已达10次

Bhupendra Jasani, “New Approaches to Achieving Space Security”,in John M Logsdon, et al, ed, op眂it,p47

简言之,作为一个理性的主权国家、行为体在面向它们开放的太空上尽可能地发射航天器,对它们而言,发射的航天器越多,获益也就越多,很少会想到它们的行为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对太空轨道、卫星频率等资源的影响,产生太空安全问题。各行为体所追求的往往是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对长期的利益却无暇顾及。因此它们行动的贴现率非常高,结果就是碎片越来越多,航天器被撞击或相互撞击的几率提高,影响可持续进入太空。这印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最多的人共用的东西得到的照料最少,每个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几乎不考虑公共利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8页。

三、太空安全问题之二:太空武器化

在公地上,作为一个理性的牧羊人总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牧羊人之间要么产生冲突、要么进行合作。根据囚徒困境模型,每个牧羊人采取增加羊只(抵赖)的方式获得的收益最大。在获取太空利益上,美国不仅仅为了获得太空的绝对收益,还要获得超出他国的相对利益

有关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的概念参见李彬《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对华安全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1期。

; 为此,不惜采取武装的“抵赖”方式,即采取太空武器化手段,导致其他国家仿效之,由此导致太空安全问题更为严重。在太空利益上,形成了这样的情形:“属于所有人的财产就是不属于任何人的财产,这句保守主义的格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得到的财富将得不到任何人珍惜”

[美]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2页。

为了获得太空公地上的最大收益,美国开始防范他国对其太空利益的侵蚀,开始着手制定太空作战设想及计划。1997年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发表《2020年航天构想》,称21世纪前半叶“太空力量将发展成一支具有与其他军种同等地位的独立军种”,空间优势日渐成为战场获胜和未来作战必不可少的因素

United States Space Command, “Vision for 2020”, February 1997, p5県ttp://www眆as眔rg/spp/military/docops/usspac/visbook眕df

。 该构想明确提出太空作战的战略概念,标志着美军在太空领域的争夺进入了理论化与实战化相结合的新阶段。2002年美军又制定了《太空行动的联合行动》文件,计划于2009年开始部署天基监视卫星,成立太空攻击队,并制定了太空作战的设想

U盨 Department of Defense,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Doctrine for Space Operations”, “Joint Publication 3-14”, August 9, 2002 http://www眃tic眒il/doctrine/jel/new_pubs/jp3_14眕df

。 2004年美国空军公布的《美国空军飞行转型计划 2004》详细描述了美军太空作战的发展方向、武器研发、短期与长期目标等,认为美国要获取制太空权就必须具备3种实力:保护太空资产、制止敌方利用太空、快速发射航天器以替换被摧毁或失效的太空资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计划制定了太空作战的武器规划,包括天基与全球激光发射器、机载反卫星导弹、太空定向能反卫星武器系统和其他太空战系统。新的太空战计划的出炉清楚地表明了美军进一步加快太空武器部署,在臭氧层上空建立军事帝国以独霸太空的野心

The U盨 Air Force “The U盨 Air Force Transformation Flight Plan 2004”,http://www眔ft眔sd眒il/library/library_files/document_385_2004_USAF_Transformation_Flight_Plan眕df

。该计划还首次明确了太空武器地位

孙晔飞、张志昌:《美国太空武器部署也想‘先发制人》,《中国青年报》2005 年11月25 日。

。如果说美国空军制定的太空武器化是单一军种的设想的话,那么2006年10月美国公布的新国家太空政策则为美国全面太空武器化打开了方便之门。新政策指出,美国反对任何旨在限制美国太空部署武器的条约,“对美国来说,保持太空行动自由与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同样重要”,“美国反对任何国家对太空、空间体或其中部分拥有主权,反对限制美国在太空行动和获取资料的基本权力”。美国的“太空系统拥有自由进出太空和在太空不受阻碍的权力”,“任何对美国太空系统的恶意阻挠都将被视为对其权力的侵害”,“必要时,美国将剥夺敌人使用太空的能力”

US National Space Policy, http://www眊lobalsecurity眔rg/space/library/policy/national/us-space-policy_060831県tm

。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地打击对其太空资产与能力构成威胁的各种系统。2002年6月,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就是实现独霸太空目标所采取的第一步行动

Kenneth S Blazejewski, “Space Weaponization and US-China Relations”, 玈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 Spring 2008, p36

。为此,美国防部正全力加速太空武器的研发与部署。美国发展太空武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发展太空侦察、预警设施,提高空间环境的透明度;二是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增强抵御反卫星武器攻击的能力;三是发展进攻性手段,毁坏敌人的卫星系统。为验证太空作战方案以及武器系统的有效性,美国多次进行太空大战演习以及实战。从2001年开始,美军每两年举行一次“施里弗”太空战演习。美国还多次进行拦截弹道导弹试验,以验证其导弹防御系统。2008年2月,美国用导弹摧毁了本国的军用间谍卫星。所有这些都敲响了星球大战实战的大门。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太空武器化架势,俄罗斯奋起应对。除了继续研制反卫星武器外,俄正在研究粒子束反卫星武器。俄航天兵司令波波夫金上将于2007年8月22日在莫斯科航展上宣布,俄罗斯“将会考虑将载人航天学用于军事目的。再过两年俄航天兵将开始试验新型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轨道集群”,“两年后在其框架内,航天兵将开始试验整个系列的各种用途的新型太空装置”

谢慧敏、郭多娴:《2007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二)•俄罗斯部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 http://www眘pacechina眂om/zxyzx_gjht_Details眘html?recno=53520

。其他国家也开始追求武器化,以应对美国的独霸。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正大力发展太空武器,中美的太空军备竞赛已经出现,由过去的“口水战”,转变为“冷战”

Theresa Hitchens,“U盨-Sino Relations in Space: From ‘War of Wordsto Cold War in Space?”獵hina Security, Winter 2007, pp 12 - 30

。现在印度也大力发展军事航天技术。印度军事太空计划庞大,2007年2月,印度成立太空司令部,2008年6月又成立综合太空部。印度的导弹拦截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距离建成导弹防御系统已为时不远了

韩晓峰:《印度太空军事计划源起与前景》,《国际信息资料》2008年第7期。

。 日本的军事太空计划也出现加速之势。2008年8月27日正式实施《宇宙基本法》、成立宇宙开发战略总部,为发展军事航天大开“绿灯”,允许自卫队发射并操控高分辨率侦察卫星;未来日本自卫队还可能引进早期预警卫星,侦测他国弹道导弹的发射,以完善导弹防御系统。目前,日本已成功发射一百余颗卫星。其中,用于军事的天基探测与监视系统已具备较强战略监控能力。欧盟呼吁要采取措施,形成“欧洲太空威慑”

See Gunter Verheugen, “Europes Space Pla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玈pace Policy, Vol 21, 2005, pp 93-95; F Bujon de l Estang, B de Montluc, “Making Space the Key to Security and Defence Capabilities in Europe: What Needs to be Done”, 玈pace Policy,玍ol 22, 2006, pp75-78; Kavin Madders, Walter Thiebaut, Carpe Diem,“Europe Must Make a Genuine Space Policy Now”,玈pace Policy, Vol23, 2007, pp 7-12; Rebecca E Johnson, “Europes Space Policies and Their Relevance to ESDP”,玃olicy Department External Policies, EP-ExPol-B-2005-14, June 2006;3AF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mmission – Writers' Group, The militarization and weaponization of space: towards a European space deterrent http://www盿aafasso眆r/DOSSIERSAAAF/DOSS盇CCES_LIBRE/PJ_CT/Comm盇ff盜nternat/Militarisation_et_Arsenalisation_Vers盿ngl眔ct07眕df

。 目前欧盟正在研制、部署伽利略定位导航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以及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讯卫星,努力确保欧盟及其成员国太空资产的安全,保障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国家利益。

太空武器化是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胁,严重地妨碍了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探索太空。科学家预测,到2300年,任何航天器都无法安全进入太空轨道了。 “这是一个悲剧。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使用的社会中,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最佳利益,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

Garret Hardin,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玈cience,1968(1) p244 转引自[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1页。

四、解决太空安全问题的对策

科斯教授提供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就是清楚地界定、划定产权,不把草地作为公有财产,而把草地作为私有财产分给每一个牧羊人,让他们对“羊”和“草地”都要负责,过度放养导致草地荒芜,后果将由自己承担。这样,产权明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以科斯教授的方法来解决太空安全问题,很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作为国际 “公地”的太空,其“产权”是不能分割给各国的。1967年的《外层空间法》明确规定,任何国家不得圈占月球、其他星体等太空作为本国的领土。既然如此,那如何解决太空安全这个问题呢?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以个人会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为参照,对促使个人追求他们共同利益的困难性,作了一个与囚徒困境模型相似的考察。一般来说,“认为集体会采取行动以维护他们的集体利益想来是从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行为这一被广泛接受的前提而作的逻辑推论。换句话说,如果某一集体中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并且如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会使所有集体成员的情况都比过去更好,那么就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只要那一集体中的个人是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他们就会采取行动以实现那一目标”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7、3页。

。但是他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是相当复杂。集团成员是否采取共同行动以促进共同利益,涉及到集团成员的多少。“除非一个集体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共同的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体的利益。”也就是说,大集团的所有成员不会自愿地采取行动以实现共同的或集体的利益。大集团合作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为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此不可避免地陷入“搭便车”的困境,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付出全部成本。

在太空安全问题上遭遇到了这种情况。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就如何缓解太空碎片问题、禁止太空武器化问题达成任何协议。尽管国际社会制定出了“缓解碎片指南”和太空交通规则,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尊重执行,因为对许多国家来说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对于还没有进入太空的国家来说,他们只有通过多次发射试验,一步一步地走向太空“公地”,才能获得自己的一份权利。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太空碎片。如果按照缓解太空碎片的要求,几乎等于剥夺了他们走向太空、利用太空的权利。这很显然不符合“公地”的非排他性特征。对于已经进入太空的国家来说,他们会追求更高目标,或为科学探索、或为其他目的,无疑会增加太空发射的机会,也就增加了太空碎片。就太空交通问题而言,需要完善包括登记制度在内的各种透明机制,这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许多航天器带有军事机密,不会向联合国报告其卫星的各种参数;有太空能力的国家,抢先发射多卫星,多占“道”(轨道和频率),后发国家即使有能力进入太空,但是太空没有地方容纳其卫星。很显然,这是对这些国家的不公平。这些国家可能会出现这种心态——我得不到太空的利益,你也别想从中获利,于是发射卫星上天,干扰他国卫星,使其失去功能。没有能力进行太空(军备)竞赛的国家,自然不希望他国采取这种行为。而有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想通过太空武器来带动整个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进而增加GDP,乃至整个国家的军事、经济与科技实力。

虽然,奥尔森提出了大集团的集体行动逻辑不能促进共同利益,但是他认为小集团更容易促进成员间的合作,维护共同利益②。奥耶(Kenneth A Oye)从交易费用角度也证实了参加博弈的行为体数目与合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肯尼思•沃尔兹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了行为体数目与国际合作的相互关系

有关论述参见张建新《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8期。

。 地区主义应运而生,以此作为解决“公地悲剧”的一种手段。

为应对美国太空霸权而实行的武器化政策,进而解决太空安全问题,世界上出现了几种形式与力量,督促美国达成、签署禁止太空部署武器、不对外空物体使用武器或威胁使用武器的条约,从而维护太空安全。

首先,欧盟实行太空集体安全模式。为了打破美苏两家在太空领域的支配地位, 1975年欧洲几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空间局( ESA) ,主要致力于太空科学研究。欧盟成立后,表示要实行共同的外交与安全、防务政策,但其军事能力尤其是情报、侦察、定位导航系统等太空军事能力的缺乏,使欧盟处处依赖于美国的太空能力,在外交与安全、防务上的成效有限,甚至无力处理家门口的危机。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欧盟尽快出台自己的太空政策,增强其太空资产和能力,藉以为欧洲安全与防务撑腰打气,从而形成“欧洲太空威慑”。欧盟及其成员国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遂与欧洲空间局达成框架协议,表示要联合推进欧洲太空研究,先后出台了欧洲太空政策绿皮书、白皮书,并最终于2007年5 月正式出台《欧洲太空政策》,宣称欧盟成员国和欧空局及其成员国要努力确保欧洲太空资产的安全,“欧洲及其公民的经济与安全越来越依赖空基能力。空基能力必须得到免受破坏的保护”

European Space Policy, COM (2007) 212 final, http: / / ec eu2 ropa eu / enterp rise / space /doc_pdf / esp_comm7_0212_en pdf

。目前欧盟正在研制、部署伽利略定位导航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以及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讯卫星。

另外一种模式是中国发起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中国正日益施展着太空外交,利用廉价的发射与制造卫星优势,以及几乎无条件地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太空支援,吸引了许多国家与中国进行合作。2008年12月组建的总部设在北京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亚太国家。该组织旨在促进成员国在太空科学、技术与应用上的双边、多边合作。

另外,中国也与欧洲、俄罗斯开展太空合作,迫使美国在太空安全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中欧太空合作的主要表现在于中国参与欧洲的伽利略定位导航卫星的研发。中欧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被美国人认为是“地缘技术的平衡器”,意在削弱美国太空霸权

Joan Johnson-Freese, Andrew S Erickson, “The Emerging China- EU Space partnership: A Geotechnological Balancer”, 玈pace Policy, Vol 22, 2006, pp12-22

。中俄在月球、火星探索上进行合作,而且中俄太空合作关系只能加强而不是降低。美国人也视之为“对抗美国的地缘政治博弈的另一工具”

Theresa Hitchens,“U盨-Sino Relations in Space: From ‘War of Words to Cold War in Space? ”獵hina Security, Winter 2007, p 23

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不过是本国国民利益的代表,其所要谋求的不是国际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本国国民利益的最大化,简而言之,在国际上,各国政府是典型的“经济人”。国际公共物品在消费上所具有的非排他性的特性,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的问题——每个国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都会有“搭便车”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是理性的,是符合国民利益的。太空安全问题的产生,符合这种逻辑。但要解决太空安全这个“公地悲剧”,在目前看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责任编辑:李 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