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使用校本课程

2009-12-25 08:54孙方峦
新一代 2009年9期
关键词:讨论教育教学

孙方峦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校本课程的推行和现行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写下有关校本课程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同仁们共同讨论,提高。

关键词:教育;教学;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75-0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校本课程的推行和现行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写下有关校本课程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同仁们共同讨论,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一是学生层面。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二是教师层面。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三是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的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作为一名常年在教学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从多年来的教学经历中感受到了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有关校本课程的实际问题。

电学部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的总体结构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版的编排是把这部分放在了初三的物理书上,即初三年级来学习。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把它放在了物理八年级的下册,即八年级下学期学习。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数学问题。这就要学生和教师对这部分有协调的能力。在学习和教学中谋求数学和物理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以获取支持和双赢。

例如,在八年级下半学期一开始,学生在物理学中开始学习欧姆定律。在探究导体的电流和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时,分别用到了表格法和图线法来研究三者的关系。但是成正比和成反比的关系以及用图象对这几个量的关系进行的表述并没有在数学上学习到。这对学生在这三个量的关系上有了很大的认识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问过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由于对数学比较感兴趣,而且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对成正比和反比的关系能够掌握;有的学生对数字之间的关系不很敏感,对成正比和反比的关系不能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前种学生我直接用正比和反比的数学关系解决这部分问题;针对后一种学生我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生活中买东西时,只报单价。我们买的东西越多需要花的钱数就越多,而且钱数和你所购买的东西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成正比,单价就是那个成正比的比例常数。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成正比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今后的物理和数学学习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虽然这会花费一节课的时间,但是学生可以轻松了解成比例的问题,对物理后面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

国家课程专注于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不太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不太关注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性。因此,这样的课程设计常以知识内容为纲。作为弥补国家课程缺陷的校本课程,应改变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采取以学生的发展或社会问题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要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课程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经验,才能起到培育人的作用。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性向、能力是课程统整的焦点,借此要让所学的不同课程能够融入到学生的身心结构中,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学生是来源于生活的社会个体,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本着好学、好用的原则。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道理。在教学中应该把握这个关键问题。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其中很多问题集中在与生活脱节的关键地方。在教学中我体会了一次这样讲课:

在讲到内燃机时,学生们对内部结构不太清楚,但对车辆的很多问题都十分清楚!上课一开始,我没有直接开始讲解内燃机的问题,而是提出了几个我生活中的问题:汽车的性能指标是什么?我想买车,在选车的品牌外,我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说应该买国产车,便宜,而且便于维修。我们要支持国货。有的说应该买进口车,说是性能好。学生还为我买车说了好多注意事项。学生们好可爱噢!这时我话峰一转,问:车的性能好指的是什么?车的核心在什么地方?发动机!哈。。。学生说我连这也不知道。生活中的东西可以比老师多,这可能是学生可以引为自豪的事情了!学生这时的学习气氛已经很高了。那么发动机是怎么工作的?如何了解车辆中的四缸、五缸、八缸和十六缸是什么意思?内燃机的讲解将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在此之前我也让学生查找了与内燃机的相关资料,学生在课上自由发挥,对现有发动机的各种性能指标指手画脚!学生会发现只有对原有东西了解了才能对它的改进提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对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这是物理教师十分愿意看到的事情。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是学习的原动力,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原动力是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去追求的至高点。

学校校本课程教学的开发,应因地、因时、因生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忌盲目照搬。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在地域特点、个人的素质、家庭情况、理解能力、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区域的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对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为此,进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必须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要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尽量突出学校的优势,以提高学校课程开发的成功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在各自自身的优势上深入挖掘教学魅力,不断找寻自身与学生的互通之处,使课堂能溶入学生中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由“教师教”到“学生学”。

有一次,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孩子很认真的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摩托车手在骑车拐弯时会把身体和车一起倾向一侧。对于一个专业物理教师来说这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对于只有小学二年级水平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不过,这一幕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不断的思考,如果孩子们能够把对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当作自己学习计划的一部分,那么学习就有了原动力。这本身和学生的年龄没有什么关系。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认真观察了我的学生,他们对自己年龄段的知识不太感兴趣,但却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感兴趣,例如他们对车的型号很有研究,对电脑软件很有研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有研究,对国际的和国内的很多大事很有研究。我们不得不说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思想领域,有了自己对问题解决和认知观点。作为教师不能再用课本上现有的知识体系去对待这些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这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渴望。面对现代教学的发展,我有一个个人的大胆教学计划:以解决某个生活中问题为任务,由学生自主找寻知识,也可以有教师来帮助,通过了解或制作手工来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例如:在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由教师设计一个方案:自制一个自动控制的红绿灯。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师、学生互助等方式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电路的连接的问题、电路故障问题、电路中的决定电器性能的量以及生活中的节能环保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正是课程要求!当我们把它们嫁接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活生生的实验中时,它们具有了生命力,有了灵魂,有了可以长足发展的能量。教师只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动作做终结性总结。学生和教师的活动都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学习成为师生的桥梁,一座无形的桥将学生和老师这群本不应该有隔阂的人群紧密的联在一起!

教育是个多面体的形成过程,校本课程的出现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必然产物,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能激发教师去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但新的教育理念也在呼唤新的教育测评体系。由于学生的求知欲在现阶段还处在初级阶段,好的教育测评体系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如果教育测评体系不合适,会使学生的求知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会使校本课程的进展受阻。因此,教育部门在教育测评体制的改革应该与校本课程改革同步。

校本课程在各科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毕竟是个新生事物,每个教师应量力而行,切忌一哄而上。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钟启泉先生“每一次课程教材改革几乎都匆匆上马而又匆匆退出,缺乏研究的积累,缺乏理论的武装,缺乏实践的验证,缺乏必要的评估。可以说这是一种游击式经验型的课程改革模式,这种模式不可能引起真正的课程变革。”校本课程的改革应该是个长远的,持久的过程,教师和学校应该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给予足够的解决诚意,对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猜你喜欢
讨论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