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2009-12-25 08:54王冬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本源健康心理

王冬东

[摘要]有专家指出,至少有2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中的消极、厌世、自残、跳楼、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发人深思!探究本源,笔者用从教二十余年的体验,实事求是揭示了: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固然重要,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本身就是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妨从磨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入手。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是新时代成功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心理 本源 锤炼 健康

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近年一些特殊事例和专家调查显示: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专家指出,至少有2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中的消极、厌世、自残、跳楼、暴力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人们往往归为学习负担重,竞争残酷,很少有人谈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住打击的主观因素;评论教育方法时,多怪没有正确疏导,方法陈旧,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心理受挫能力。人们都希望培养出的下一代是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能在风雨中翱翔的雄鹰。可苍白的现实发人深思。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固然重要,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本身就是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妨从磨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入手。

一、原因分析

当今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其时代原因。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教育,推崇的是“严师出高徒”,“黄荆条子出好人”,官宦子弟,先生一样要打屁股、打手心,平民子弟,更视科举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便有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当年上山下乡和集体化时,父母疲于为温饱而劳作,老师批评,父母责骂,同伴武斗,象家常便饭,惹了祸很少盼到父母为自己撑腰,总是自己细心检查自己的过失,而今,他们却成了社会建设的中坚。毋庸置疑:社会和环境给每个人都刻上了时代的烙印!随着社会进步,经济水平提高,教育条件改善,独生子女增多,加上各种教育理念和人权问题的冲击。致使今天的教育在实践中出现新的问题。教育部门多次下令减负,却未见成效,为何?谁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们重视教育和前途,总是倾其所有,让孩子读升学率最高的学校,片面关注学业,却忽视了孩子的品德行为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提倡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自尊自信心的培养,却忽略了惩戒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混淆了体罚与惩戒的界限,发展与放纵的界限,伤害与教育的界限,我们的教育手段软弱无力。在教与学的矛盾中,因为学生相对教师是弱者,人们往往站在学生一边,但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和学生背后的广大家长和社会,谁又是弱者?教师被打、赔钱、受辱的事例时有发生,2008年网上数据显示:教师被打八十多万人次,教师“教”的权力得不到保护,所以,“杨不管”之流不足为奇。教师的怕,家长的宠,生活环境的优,升学压力的重,理想的缺,导致当今许多学生自私,奢侈,娇贵,空虚,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

不管社会进步发展到何种程度,物质条件何等优越,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总要独立于社会,总要独立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压力,打击和困难。生命只有一次,能经受住打击,战胜困难而崛起,这才是能力,这才是我们的培养方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先做到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不能掉以轻心,要从当下做起,把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成绩好,更需身体和心理健康做后盾。但也不应谈虎色变,心理问题不等同于心理疾病,轻易给孩子下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结论是鲁莽和愚蠢的,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

2.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和谐环境。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案例:1.今年一高中生上了二本线,不想复读的他在家长的逼迫下于建国六十年国庆前夕投水自杀。自杀前他给一些同学发过信息,结果没引起重视酿成悲剧。2.2009年“六一”,一小学老师按学校指标,在班上评优。结果宣布后,一家长在家当着孩子给老师打来电话威胁说:“我孩子双科都考九十几分,你为何不评三好学生给她?孩子不吃饭了,心理受影响了!”老师据实相告,家长依旧固执己见。第二天孩子到校后与教师形同陌路,经过开导和鼓励,孩子才重新绽放笑颜。)这些鲜活的案例,深刻揭示了离开了家庭和社会,学校教育是有限而脆弱的。整体和谐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将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心理问题有一定隐蔽性,不容易发现,等到表现突出时,问题往往已经相当严重。它又有一定复杂性,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尽相同。培养应从小学抓起,小学和中学是最重要的时期,绝不能忽视。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单独的学科教学行为,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努力。

4.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伟大的工程。心理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复杂,而它对每个孩子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又决定了这项工程的伟大。具体表现在:法无定法。教师没有固定的教材,学校没有固定的科目,单凭现有的健康教育远远不够,一切都要靠教师因时,因事,因人,因地,因势而定,可变性极强。教师不妨从几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知道,困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任何人都不可能过一生一帆风顺,都不可能不劳而获,人类的进步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最终取得成功。正视困难,学会调整,当困难实在不能战胜时,退而求其次也不失为一种策略。红军长征,不一样也迎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吗?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人生目标,明确人生意义,建立必要的自信,珍爱生命,理解生活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融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锻炼,增强意志品质,锤炼心理承受力;贴近社会真实生活,懂得不易和珍惜;正确对待成绩与成功,升学与生存等问题,减轻心理压力。

第三,及时利导。教师的“教”重在一个“导”字,不论是教师故意设置的心理历练过程,还是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都要注意及时利导。及时与同事,家长和社会取得联系,形成合力,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方案,消除孩子内心障碍。

第四,鼓励学生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明白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承担责任,从而实现的心理环境回归自然。

培养孩子,是家长、社会、学校的共同责任。只有社会支持,家长理解,教师努力,各科教学相互配合,营造自然的教学环境,及时因势利导,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磨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这样的教育也才谈得上是新时代的成功教育。

猜你喜欢
本源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