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新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中华门神尉迟恭以这样简明的开端,走入隋朱唐初那一段天下大乱、英雄辈出的历史,然后登上唐太宗李世民褒奖功臣的凌烟阁,成为一位堪与关羽相提并论的著名战将。
尉迟恭的声名鹊起,主要因为民间传说中他被尊崇为门神。门神尉迟恭是一个玄幻人物。尽量还原一个本来的尉迟恭,还得考证于烟波浩淼的史册。时光回溯到遥远的唐朝,大唐盛世,百邦来朝,那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辉煌王朝之一,人人皆知勿需多说,但离不开承上启下、由大乱到大治的隋朝。隋王朝的创始人隋文帝杨坚的最大贡献,就是终结了300年间的华夏分裂,实在堪比秦始皇。
隋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出来一个二世祖,子辈手里卖了父辈的江山。这里只说隋二世隋炀帝杨广,客观而言有些雄才大略,比如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确立科举制度等,特别是大运河,堪称功在万代,远比秦始皇的长城更具实用价值。所以杨广也干得如《资治通鉴》所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但由于杨广接二连三的穷兵黩武,没完没了的兵役徭役,大隋的国势被拖垮下来,农民造反的烈火熊熊燃烧,世道重新乱了。
乱世出英雄,这时候的尉迟恭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尉迟,是百家姓中的复姓。老早的北方雁门关外有一支属于游牧部族尉迟部,融入鲜卑的拓跋部族。鲜卑族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收容了漠北10万户匈奴人才发展壮大,乃至问鼎中原,屡屡建立皇权,着汉衣,习汉文,同汉俗,改汉姓,与农耕的汉民族交融。而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在北方应该是鲜卑人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尉迟恭就出生于隋文帝开皇五年。当时的朔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既有漠北的风刀霜剑,也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小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境内桑干河源头的一片神头湿地。湿地百泉喷涌,聚集成泊,被北魏皇族拓跋氏视作发祥圣地。他们迁都洛阳后,几位皇帝还数次返回朔州,到桑干河的源头观鱼。
遗憾的是,隋唐前的北魏时候,大规模的移民很频繁,曾经把上万甚至更多的百姓从别处迁来平城一带,而迁都也势必要把平城一带的百姓大量迁往中原,据说从京畿平城一带南迁总数达百万之众,所以隋时朔州人口比北魏时锐减。比如善阳所在的马邑郡4县,总计户数4674户,按唐时朔州平均每户3,67人计算,不过17000多人口。唐武德四年改郡为州,马邑郡才变成了朔州,只管辖善阳一县,普查共计1257户,人口4914人。这是个可怜的数字,拿人烟稀少来概括很恰当。
朔州这些不多的人口,繁衍生息用不了多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据唐书记载,朔州朝贡的土特产品是白雕羽、豹尾和甘草,说明渔猎资源丰富。而马邑城附近的神头湿地,应当是尉迟恭走出故乡前经常光顾的地方。尉迟恭在以后拒绝齐王李元吉金银贿赂时说了这样的话:“敬德起自幽贱,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窜身无所,久沦逆地……”《资治通鉴》也同样通过尉迟恭之口说:“敬德,蓬户瓮牖之人……”幽贱就是低贱的意思,而住“蓬户瓮牖”,更说明他出身布衣。至于他老婆,他也提过:“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可见是一对贫寒夫妇。
尉迟恭在马邑的活动,《马邑县志》就寥寥几句:“金龙池,在司马泊。其水渊深清澈。池中产一马,朝出暮入,人莫敢近。尉迟敬德闻而收之,因名其池。”马邑之所以成城、成郡,实际都赖于秦时筑城养马,即所谓“筑城备胡,备胡养马”。尉迟恭最著名的传奇,就是擒住一匹野马,作为他朝夕相伴的坐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尉迟恭力气很大,身手矫健,或者已经练有武功。正史说尉迟恭善槊,特指丈八的长矛。一支长槊,一匹骏马,尉迟恭在马邑完成了他奔向战场和走入历史前的充分准备。对于建功立业的目标,不论他主观上怎么想的,客观上他是有备而来。
《旧唐书》的尉迟敬德列传,刚进入正题,直接就把时间记录在隋炀帝大业末年,说尉迟恭从军于高阳讨捕群贼,凭借他的武勇,一级一级,辛辛苦苦,逐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朝散大夫是个职称式的文职散官,“无职务者为散官”,但级别已经是从五品,功劳相信不是很小。
说到尉迟恭从军高阳讨捕群贼,高阳也确是动荡所在。与高阳牵涉的,史书提到了两位贼寇,名气都不算大。其一,上谷人王须拔造反,自称“漫天王”,还建了国号为燕,随众数万人。他的副手魏刀儿自称历山飞人。这支队伍于大业十一年攻破高阳郡,后来王须拔入掠幽州,中流矢战死,魏刀儿带领其众继续啸聚深泽,结果并非官兵剿灭,最终落败于窦建德,部众也被窦建德收编。其二,大业十二年8月,“贼帅赵万海聚众数十万自恒山寇高阳”,大约没有占领,只是鼓骚掠夺,可是这支队伍后来在史书上消失得干干净净。
隋时易县称上谷,真定(即今正定)称恒山,都属河北,离高阳不远。比较下来,当时河北的所谓贼寇算是最多的。究其原因,隋炀帝在国势极盛之际,大业三年首先“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大业四年“发河北男女百万凿永济渠”,同年还在北方“发男丁百余万筑长城”,死者十之五六。大业八年又举兵110万集于涿郡出发征讨高丽。这些密集得催命一般的兵徭,使得“役使严急,丁夫多死”,“役行者不归”,“丁男不供,始役妇人”,征粮征税,名目百端,搞得民不聊生,海内骚动。从大业七年起,走头无路的百姓在全国各地纷纷揭竿而起,而河北恰是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重灾区之一,当贼寇的能少么?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漳南孙安祖聚众高鸡泊,鄃县人张金称聚众河阻,穆县人高士达聚众清河等,还有河间格谦、上谷王须拔、恒山人赵万海等,部众动辄成千上万或十数万,而最著名的农民军领袖窦建德那一阵还是高士达手下的司马。
大约大业十二年,名将太仆卿杨义臣率领从高丽归来的隋兵万余出师河北。由他来对付盗众,隋炀帝倒是选对了人。“隋将善用兵者唯义臣耳”,这句话是窦建德亲口承认的。杨义臣果然用兵不凡,首先一举剿灭张金称于清河,接着乘胜大破高士达,张金称、高士达都被斩杀,只有高士达手下的窦建德带领的百余骑兵逃到饶阳。然后杨义臣一鼓作气降刘霸道、擒格谦,“破降河北贼数十万”。
眼看杨义臣讨贼效果显著,不料隋炀帝听了战报,不太相信,连连质疑:“我原来还不知道呢,怎么盗贼这么多?义臣怎么破降了这么多盗贼?”但内史,侍郎虞世基知道炀帝不想听到不好的消息,说真话没有好下场,所以善于揣摩炀帝心理,竟然奏道:“那都是一些小赋,不足为虑,倒是杨义臣拥兵在外,不得不防。”炀帝竟听信了虞世基的进谏,召回杨义臣。结果窦建德喘息过来,趁机攻下饶阳,重新收拢被打散的盗众,一枝独秀成了气候,最终形成隋末唐初主要的军事割据的窦建德集团。
这里瓜葛到刘武周的主要部属宋金刚。“上谷人宋金刚有众万余人在易州界为群盗,定州贼帅魏刀儿与相表里,后刀儿为窦建德所灭,金刚救之战败,率余众四千人奔武周。”魏刀儿不就是大业十一年攻破高阳的王须拔手下的历山飞人吗?宋金刚与其互相呼应都没能斗过窦建德,失败后投奔刘武周的时
间已是大业年号终结后的唐武德元年。而尉迟恭也是这时回到朔州加入刘武周的队伍,由官而匪是否与宋金刚有关?可能就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大业十三年,那时还叫马邑郡的朔州也已乱套了。
当时的马邑郡太守是一员60岁的名将王仁恭。
在炀帝二次征高丽时候,北方的突厥也蠢蠢欲动,不断袭扰马邑、雁门一带,于是朝廷委派王仁恭前往马邑担任太守。依照隋制,上州刺史为正三品,中州刺史从三品,下州刺史正四品;人口满4万户为上州,满2万户为中州,不满2万户就是下州。马邑郡当然是下州,让一位二品官员担任下州刺史,可见马邑大约相当于一处军事特区。而王仁恭也许没有想到,他其实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对付突厥,王仁恭也获得几次不小的胜利,但于整个大隋太微不足道了。时值天下大乱,百姓饥馁,道路隔绝,已经60岁的王仁恭“颇改旧节,受纳货贿”。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居然收受贿赂,和来马邑前的清廉判若两人,或许他开始考虑多弄些财物回去养老。而且他又没敢轻举妄动,打开仓廪济恤在饥寒线上挣扎的百姓,结果首先从后院起火。
轮到刘武周登场了。
刘武周在隋唐时的马邑,属于仅次于尉迟恭的名人,作为反王角色,与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一起走入唐书。刘武周本是河间景城人,跟随他的父亲搬家到了马邑,据说他的母亲梦见一只光亮的雄鸡飞入怀中,然后怀孕生下了他。这个人长大后确实有些不大普通,骁勇善射,喜欢结交豪侠。豪侠之中,难免良莠不齐,大约也包括不少吃喝嫖赌作奸犯科的混混,所以刘武周的哥哥刘山伯经常训诫他说:“你这样不管好歹胡乱交友,迟早要惹是生非,让咱家被灭族。”责骂得多了,刘武周实在心烦,就离家出走,前往东都洛阳,投身杨义臣帐下当兵;也曾参加过远征辽东的大战,因军功被授予正六品散职武官建节校尉,接着又变成鹰扬府校尉,还是正六品散职武官。史书说,隋末多战事,以军功获取散职的士卒,动不动就有成千上万,合金量不是很高的。、
不管怎样,刘武周没有战死在辽东战场,而且取得了功名,他光荣回家,难免刘家会在社会上炫耀一番的,自然引起太守王仁恭的注意。王仁恭正当用人之际,一见刘武周果然气度不凡,又曾经同在辽东出生入死过,所以看着刘武周格外亲切,马上给他安置工作并予以重用,让他领着一班虞侯在郡府办公。
刘武周是个好色之徒,经常呆在衙门,慢慢地就和王仁恭的一位小妾勾搭成奸。一旦私情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心狠手辣的刘武周抢先下手,“阴怀异计”,他先是在郡中散布:“如今百姓活不下去了,眼看饿死的相枕于野,可是太守见死不救,也不开仓赈济,这样的狗官心中只有自己,哪里还管百姓?”刘武周足够高明,散布的传言充满政治色彩,深得人心并且极具煽动性,一时郡内群情激愤怨声载道。他感觉时机已经酝酿成熟,随即开始下一步行动,假装生病了和王仁恭请假不去上班,呆在家中操纵局势。这时候他结交的那些朋友都关心他前来探病,“乡间豪杰多来候问”,刘武周趁机杀牛宰羊摆开酒宴,酒酣时他发表演说:“现在各地造反的盗贼多如牛毛,我们这些有志气的好汉反而替无道的官府卖命,死了连个葬身的地方都没有。看看郡内的仓廪积粟如山,已经霉烂了,王仁恭都不肯拿出来救赈父老乡亲,太可恨了。谁敢给我去杀了这个老家伙?”他的一帮子朋友争先恐后宣誓愿意追随他甘冒一死,最后刘武周选定一个名叫张万岁的作为杀手。
当然,刘武周还是和一帮子朋友经过细致的密谋划策的,于大业十三年2月的一天,带着张万岁等十几个杀手赶到署衙。刘武周假装病愈上班,一如平时走入郡厅和王仁恭行礼,突然张万岁从后面冲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将王仁恭一刀斩杀。然后刘武周提着王仁恭的首级示众,无论官吏还是军士都吓得发抖,谁还敢动?于是刘武周自称太守,下令开仓济贫,获兵2万多,他又及时派出使者联络,主动依附了突厥。
由于有突厥的援兵作后盾,刘武周战败讨伐他的隋军,然后大队人马越关南出勾注谷,袭破楼烦郡,进取隋炀帝的避暑山庄汾阳宫,所获奇珍异宝、官妇美女不计其数。他把劫掠来的财物美女送去贿赂突厥,突厥始毕可汗回赠他许多良马,这样刘武周“兵威益振”,野心空前膨胀起来,就回师攻陷定襄郡,然后凯旋马邑。突厥拥立他为定杨可汗,送给他狼头大纛,扶持他当了一个儿皇帝,号为天兴。卫士杨伏念为左仆射,妹夫苑君璋为内史令,大小百官一应俱全。马邑郡出了一个皇帝,历史上很罕见的。
再过一年,上谷人宋金刚带领4000多人前来投奔老乡刘武周。宋金刚在河北盗众中根本没有名气,他去救援燕山飞人魏刀儿败于窦建德,那也没有表现出多少军事才能。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刘武周听说宋金刚善于用兵,所以十分高兴,就像刘邦得到韩信似的,马上把宋金刚封为宋王,委托指挥军事,并平分家产给宋金刚,还提出嫁给他一个妹子。宋金刚怎能不高兴?他爽快地体掉自己的原配老婆,迎娶回刘家的长公主,一时春风得意,进谏刘武周发兵南下晋阳,以争天下。提出的方针倒像个宋金刚版的隆中对。,刘武周立刻听从,开始厉兵秣马,进行战前准备。
其时天下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直下长安,立隋代王杨侑为恭帝,独揽军国机务,被封唐王;第二年3月,宇文化及等杀死隋炀帝于江都,立秦王浩为皇帝,自称大丞相,举兵北上,当年又杀掉杨浩,称帝魏县,国号为许。前前后后最终形成几大军事势力,包括刘武周在内,都在虎视眈眈图谋帝业,群雄割据,开始为逐鹿天下而互相拼争。
当然,最突出的尤数李渊。作为隋炀帝的姨弟,他于大业初就担任荥阳和楼烦太守,后来一直作到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及太原留守,苦心经营晋阳多年,“素树恩德,接纳豪杰”。所以当天下大乱时,仍能保障晋阳境内的百姓安居乐业,虽有河北流窜过来的农民军入侵,但都被李渊一一击溃。后来在二公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的竭力推动下,李渊起兵太原。
那时炀帝远在江都,留守东都洛阳的主力隋军在王世充带领下与瓦岗军杀得昏天黑地,从晋阳到关中恰是隋军的薄弱环节,李渊就是不失时机利用了这一良机,得以乘虚入关,慰劳吏民,赈济穷苦,百姓归心,群盗也归之如流。他于隋炀帝被杀死的那年5月称帝,废掉隋恭帝取而代之,史称唐高祖,建元武德,建都长安,国号为唐。立建成为皇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
雄心勃勃的刘武周如果要想争夺天下,宋金刚说得不错,首先必须夺取的就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晋阳。这时候只有一个苑君璋头脑清醒,向刘武周提出不同意见:“唐主凭借一州的兵力入关平定了渭北三辅之地,郡县归附,所向披靡,已经是天命所在。再说并州以南地形险阻,我们如果孤军深入,恐怕后继乏力,结果不会理想。倒不如北联突厥与唐主交好,皇帝你先当着,等待更好的时机,这样才是上策。”让刘武周偏安一隅,刘武周哪里听得进去?其间各种消息接踵而来:唐王李渊称帝;薛举病死后儿子薛仁果继
位被李世民俘杀;窦建德擒杀宇文化及;李密失败,最终降唐;自号迦楼罗王的朱粲和幽州罗艺也上表请求降唐;江淮农民军首领杜伏威露出投唐迹象;王世充废掉隋皇泰帝,自己称帝,国号为郑……
眼看李唐的势力日渐强盛,刘武周再也坐不住了,他感觉时不我待,于唐武德二年拜宋金刚为帅,统领2万精兵入侵并州,自己也随后起驾亲征。“引突厥之众,兵锋甚盛”。而苑君璋被留下守护大后方根据地朔州。尉迟恭就是这时候出现在刘武周的队伍中,“为其偏将”。也不知他怎样在河北讨贼的当儿,怎么和河北娥寇一起参加了刘武周的队伍。
刘武周出兵以后,开始一段时间确实势如破竹,先是袭破榆次县,接着攻陷介州,唐岚州总管刘六儿投降。李渊紧急派出太常少卿李仲文出兵抗击,但败于宋金刚,全军覆没;接着李唐的右仆射裴寂率领一支唐军再来征伐宋金刚。裴寂打仗也是外行,“性怯,无将帅之略”,首仗就在介州被宋金刚打得一败涂地,一日一夜逃往晋州。败也罢了,他还擅自胡闹,传令强迫虞、秦二州的百姓烧掉家产进入城堡,结果惹得百姓惶骇,“皆思为盗”。首先夏县人吕崇茂杀死县令,聚众造反,自称魏王,联合宋金刚在晋州附近攻打裴寂,最终彻底将裴寂击垮,裴寂被召回长安,遭到李渊一顿狗血喷头的臭骂。
裴寂败走,刘武周已兵临太原城下。担任并州总管的齐王李元吉发现大事不妙,带着妻妾连夜出去,狼狈逃回长安。推算李元吉当时仅仅17岁,“年少骄逸,性好畋猎”,虽有勇力,但名声欠佳,丢弃太原使他给自己的履历册上留下一个抹不去的耻辱。太原的失守令李渊痛心疾首,说:“晋阳强兵数万,食支十午,兴王之基,一旦弃之!”
踌躇志满地进入太原的刘武周望着城头飘扬的突厥狼头大纛,一时兴奋无比。想想从4月到9月,不足半年多时间,已经捷报频传,刘武周认定唐军不堪一击,因而来不及休整巩固,立刻帝令宋金刚乘胜扩大战果。宋金刚也不含糊,不几天攻克浍州和晋州,俘虏了唐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不过游侠出身的刘弘基趁机脱身逃出,跑回去向李渊报信。
其时与宋金刚共同与唐为敢的,除了夏县吕崇茂外,还有一员隋将王行本钉子一样坚守蒲州,誓不降唐。李渊派他舅舅的儿子、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前去围剿,但一直没能获胜。当刘武周大军攻击唐军时,王行本考虑与其最终败亡,所以选择与宋金刚信史往来,相约一起对付唐军。
眼看宋金刚所向披靡,吕崇茂和王行本相与呼应,使得关中震动,“人情崩骇,莫有固志。”李渊一时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竟然发布了这样一条手诏:“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这时候秦王李世民站出来上书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段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精兵三万,必能平殄武周,克复汾、晋。”关键时刻,总是二公子敢作敢当,李渊当即决定尽发关中之兵,由李世民挂帅出征讨伐刘武周。
武德二年11月,天寒地冻,李世民率军西出龙门关,履冰渡过黄河,驻扎在绛州西南的柏壁,与宋金刚大军已经旌旗相望。显然,两军并非势均力敌,李世民这边战斗力相对不足。虽然说的是尽发关中之兵,但李渊显然还有保留,看看李世民手下的主要将领,除了兵部尚书殷开山,然后只是秦王府的左三统军程知节和右三统军秦叔宝,再加上一位败军之将刘弘基担任左一总管。刘弘基且不提了,单说程知节和秦叔宝,还是几个月前从王世充那里开小差跑出来投奔李渊的。这二人特别有眼光,来头更是有意思。他们本来是瓦岗名将,李密失败后相随投降王世充,也受王世充重用,但发觉王世充肚量狭窄,整天妄语念咒的,好像巫婆老妪一般,实在不像一位成就大业拨乱反正的主子,所以等王世充兵犯毂州、郑唐两军对垒时,程知节便说服秦叔宝等数十人投唐。他们集体离开军营,骑马跑出老远才喊话,彬彬有礼地向王世充告辞,王世充竟不敢追赶。到了唐营,李渊把他俩安置到秦王府供职。虽说秦叔宝、程知节名气不小,也深得李世民看重,但究竟有多少本事,过来后寸功未立,还没有经过战阵检验,大概李世民心中也没底。
但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他首先冷静地分析战局和对策。一次他和年仅17岁的堂弟任城王李道宗登城观望敌情,故意问李道宗:“敌人众多,你认为怎样对付?”李道宗说:“敌军乘胜而来,眼下还锐不可当,不易力敌。最好深壁高垒避其锋芒,坚守不战,那帮乌合之众难以持久,等到他们粮草接济不上,自然一哄而散。”李世民说:“正合我意!”耐心地与宋金刚对垒在柏壁,采取了他惯用的“坚壁挫锐”的战略战术,“唯令偏裨乘间抄掠,大军坚壁不战”,同时竭力安抚人心,“发教于民,民阐世民为帅而来,莫不归附,自近及远,至者日多,然后渐收其粮食,军食以充。”
面对李世民这样一位对手,宋金刚十分无奈,攻又攻不克,战又不来战,心中焦躁可想而知,也只好被动地与唐军持久对垒,“由是贼势日衰。”这一相持就是5个多月。期间两军无法立刻决出胜败,着急的不仅是刘武周宋金刚,还有唐高祖李渊。他派出李世民后不久,又派遣他的堂弟、永安王李孝基担任行军总管,带兵前往夏县围剿吕崇茂,这一对策是不错的,首先让宋金刚和吕崇茂不得呼应,然后各个击破。
李孝基这支队伍来头就大了,麾下将官都官居显赫: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陕州总管于筠等。高官多了,也有其弊病,说出话来七嘴八舌。本来于筠建议抓紧攻城,但独孤怀恩却提出应当准备好攻城器械再说,李孝基听从了独孤怀恩的话,结果贻误战机,吕崇茂已经派人去向宋金刚求援。那年12月,宋金刚派出偏将尉迟恭和另一位将领寻相带领精锐骑兵很快赶到夏县。
尉迟恭也就是这时候让唐军认识到,他决不是一位泛泛之辈。
那是一次史书上没有多作渲染的战役。当李孝基还在组织工匠慢吞吞打造攻城器械时,尉迟恭和寻相的骑兵悄无声息出现在后面,夏县城内的吕崇茂同时出击,结果腹背受敌的李孝基在城南遭到惨败,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于筠等同时被生擒,其部队自然瓦解。尉迟恭派人押解李孝基等往宋金刚处献俘报捷。李渊发现李世民依旧驻扎柏壁没有动静,也没给儿子出难题,他使出一个很无奈也很实用的招数,那就是派出一位使节,潜入夏县暗中见到吕崇茂,告诉吕崇茂说李渊已经决定赦免他的罪过,并且任命他为夏州刺史。吕崇茂看着李渊的诏书,心中动摇了,有了投唐的意向,但李渊这边也有附加条件,那就是让他伺机除掉身在夏县的尉迟恭。
究竟吕崇茂是否真的准备算计尉迟恭,还是李渊这边以反问计的形式故意散布出流言蜚语,反正是尉迟恭获知了风声,哪里能够不恼:好你个吕崇茂,老子帮你打败唐军,又协助你守卫夏县,你小子胆敢谋害老子?你吕崇茂不仁,别怪我姓尉迟的不义!所以他不等吕崇茂有什么动静,马上出手杀掉了吕崇茂,等于间接地帮了李渊一个大忙。吕崇茂一死,尉迟恭等也没在夏县继续逗留,而是率部离去,返归浍州宋金刚大营。吕崇茂手下的人虽然继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