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优梅 王海英
我们教完《三顾茅庐》一课后,学生感到文本中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弦,那么,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历史事件也就成为必然。
一、 依托文本,培养读书兴趣
师:我们刚学完了《三顾茅庐》一课,故事里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张飞是个性格急躁,风风火火的人。当刘备准备三请诸葛亮的时候,张飞说:“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生:刘备是一方之主,竟然能恭恭敬敬地三请诸葛亮,说明他是个礼贤下士之人。 刘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遇事不灰心,以真诚感动诸葛亮。他第一次去,正好碰到诸葛亮有事出门。第二次去,还是扑了空。第三次去,诸葛亮正在午睡,他在门外等了好长时间,才等到诸葛亮醒来。
生: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的才华,是从他和刘备的言语中体现出来的。如: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他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跟诸葛亮交谈后,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评析】依托苏教版教材中的《三顾茅庐》,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抓住细节,于细微处品人物品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
二、 课外延伸,激发读书热情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这几个人物形象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有没有其他特点?
生:有。就说关羽吧,在课文《三顾茅庐》中,他好像只是一个随从,没有任何言语动作。其实,关羽是个不寻常的人物,他有几大特点:忠——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勇——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华容道义释曹操;智——水淹七军。
生: 不过,关羽到了晚年,变得高傲自大,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生:在课文《三顾茅庐》中,张飞好像是个莽撞之汉,其实,他勇猛过人,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可是,张飞脾气的确暴躁了点,对士兵非常严厉。关羽死后,张飞酗酒后痛打手下,最后被部下所杀。
生:在课文《三顾茅庐》中,并没有集中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果你读《三国演义》,就一定会为他的智谋折服,不说别的,单是草船借箭、借东风、赤壁大战,他功不可没。再有,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大摆空城计,即使死诸葛也能吓退活仲达。
生:你别把诸葛亮捧得太高,他也有指挥失策的时候。比如,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他还是任命马谡去守街亭,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为副手,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有利地形,也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
【评析】从《三顾茅庐》出发,教师引领学生走进《三国演义》的众多故事中去,品味了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在阅读与品评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心田上播下读书的火种。
师:三国中的英雄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悉心阅读《三国演义》,分小组,把你了解的英雄讲给同组的同学听。但能够把《三国》故事中的这些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他才是了不起的英雄。你猜,他是谁?
生:(异口同声)罗贯中。
师:是呀,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与历史已遥隔一千多年,而有关三国的材料真是浩如烟海,罗贯中要将这繁杂的素材提炼成文史相融的历史小说,从史实传记升华为经典演义,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艺术过程啊!可以说,没有罗贯中,就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中国的名著何止这一部,著名的小说家何止罗贯中一人,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吗?
生:曹雪芹的《红楼梦》 ,施耐庵的《水浒传》, 吴承恩的《西游记》。
【评析】通过分小组讨论,把学生的胃口吊得足足的,老师对罗贯中的介绍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作者创作的手法,更让学生体会到这部名著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爱上名著,主动去阅读名著,并为其他名著的导读引领了方向。
师:同学们,从《三国演义》中,后人也创造了不少歇后语,你能说一些出来吗?
生: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生: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生: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
师: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阅读需要经典来维系,经典需要我们来演绎,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与经典同行。今天,我们品《三国》;下次,我们品《水浒》。
【评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表现欲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知识,扩大阅读面,提高认识。
(作者单位:太仓市浮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