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言语的运用分析

2009-12-24 10:48蒋元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领会英语课程言语

蒋元猷

课堂教学言语(teaching speech)是教师的职业言语之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的话语,它不仅仅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力能力时的言语活动,也包括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在课堂上进行的组织管理学生时的言语活动,还包括少量的教育性言语活动,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言语活动。英语教学(College English Teaching)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是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英语(College English)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英语课程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期间的英语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一、人格结构PAC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言语运用的基本原则

高效运用课堂教学言语,充分发挥教学言语的表达指示功能,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自己的心目中确定自己作为教师的地位。

加拿大的库恩博士提出了人格结构PAC理论。他认为,人格结构中的主导态有差异,并且直接影响他们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言语。父母态(P)人格结构占主导时,人往往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课堂教学中,父母态教师的言语最富指示表达功能,能使学生老老实实接受指示,也能叫多数学生老老实实地执行指示,但是却易形成学生的被动性与服从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闭锁和封闭心态,从而形成“一堂言”“哑巴英语”的局面;儿童态(C)教学言语“缩手缩脚”“犹犹豫豫”“畏畏怯怯”缺乏明确的指示性和正确的导向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易形成“低效率”局面;成人态(A)教学言语平和而充满自信,平等而不乏主见,既传递出全面、科学的信息,又表现出教师个人的看法、观点和态度,既明确地教给学生以方法和技巧,又指示给学生以正确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言语,能够很好地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使学生乐听乐学,并且自觉自愿地按教师的意图去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英语教学言语跟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言语一样,它的根本任务在于较好地运用自然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意,并且透过学生的言语活动确切领会学生的意和情,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双向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语运用不仅应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尽可能使自己的话语(speech)规范、确切、得体,易听、易懂、易记,而且还应该追求理想的领会效果,使自己的领会迅速、准确、全面、透彻。

二、言语听辨的肌动模型与教学言语的运用策略

语言感知是语言理解的第一步。根据Liberman等提出的言语听辨的肌动模型,人们的听辨是参照他们的发音进行的,所以听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发音的好坏。只有教师给予的语言输入充足并且准确时,学生的听辨才有可能准确到位,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提高。

课堂教学言语表达的优劣往往直接影响表达效果。所以,教师为了真正有效地在课堂中实现言语行为,就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学会从语言系统中寻找材料,以合适的形式表示并输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此,教师首先要选择语言材料、语言结构规律和语体表达手法。例如,英语教师常常面临英语语言的地域变体的选择: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还是澳大利亚英语;其次,还要选择合适的有声表达或书面表达的形式。如果采用有声表达,则要在声音的物理性质和声音的外在形式方面做出合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响度、亮度、频率、语速;选择适于表情达意的声音语气、语调等声音表情,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面容表情、身姿动作等。如果选择书面表达的写的形式,则要选择文体、书写形式等,具体策略如下。

1.信息策略:确切传达教育教学信息,实现其言语表达指示功能

英语课堂教学信息包括教学信息和教育信息。它以传达英语课程教学信息为主,但并不忽视教育信息的传达,这就要求教师尽量选用英语学科的词语,选用那些能够精确、简洁、明白表达英语知识的修辞方式,句式要完整、齐全,说话方式以严实、简洁、清楚为主,同时辅以生动的表达和丰富的表情,从而从根本上传达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现代人,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并掌握现代人所应具有的智力、技能、道德、意志、个性等,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感情和美好情感的人。

2.话码策略:适应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现“因材施教”

任何不相适的话码交际都会产生焦点偏差,影响交际,甚至会使交际失败。课堂言语中教师与学生的固有身份决定其在言语表达上具有语码特色。

因材施教是教学论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这无疑也是《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所要求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言语表达过程中,对语言从内容到形式的选择都要注意它是否能被学生所准确理解和接受。学生对教学言语的接受与领会既是对教师教学言语表达水平高低的检验,又是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尺度。学生不同,其对教学言语的领会能力也不同。年龄不同,对言语的接受与领会能力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有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和一定的认知水平,比较容易接受抽象、概括、简洁、明了、理论性较强的讲解。

三、教师教学言语领会理解策略

领会是根据表达者说出的话语或写出的文章了解表达者的思想感情,它是言语活动的一种运动方式,是表达的逆向活动。教学言语中的双向活动,既有教师表达、学生领会,也有学生表达、教师领会。这里的教师课堂言语的领会仅谈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领会。

按照先农(Shannon)和韦弗(Weaver)1949年在索绪尔言语交际的结构模式基础上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入码—信号—传递途径—接收—信息解码”的通讯模式,教师对学生话语的理解就是对其话语进行识别、解码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言语的受话人,通过识别、解码获得信息,领会学生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话语理解的基本方式,教师对学生话语的理解也不外乎组合式和推理式,主要运用语音策略——根据感知的话语语音特征识别话语形式,推断话语意义;语义策略——根据语义规则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话语做出语义分析或预测;语法策略——根据话语中的句法成分或句法特征做出预测或推断,从而把握话语的意义;语境策略——根据语境对话语进行处理和联想,从而理解话语的意义。

好教师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听。所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足以说明听的重要。但是,学生由于年龄、身份、理解力、知识水平等背景因素的局限,他们说话不可能没有歧义。所以,教师在领会学生话语时首先要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话语的语义内容不清晰不明确,还是因为语境(语境研究者称之为外显性语境)的影响,然后针对性地补充对应的背景知识,与学生分赏社会文化、心理习俗等内隐性因素,尽量准确地理解学生的本来意义,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通畅、容易,从而更好地更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言语是英语教学交际的媒体,主要用来传达信息、传授英语知识,同时还维系着课堂内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维系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种种交流。所以英语教学语言不仅要考虑说,还要考虑听。言语质量既受说者——教师的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听者——学生的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师的言语首先受教师思维方式、学科知识水平、言语习惯、性格气质等主观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其次还要受教师说话时的环境、气氛、场合甚至气候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受言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环境因素主要是由学生营构的,学生的年龄、思维习惯、言语方式、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诸种因素,会直接影响讲课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听课时的神态表情,随时调整言语的内容和形式,注意用亲切的、灵活的、可接受的有运用策略的活的言语(speech)。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司.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潘攀,周筱娟.教师言语交际.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Teaching Speech Linguistic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 Liberman,A.M.,F.S.Cooper,D.P.Shankweiler & M.Studdert-Kennedy.1967.Perception of the speech code.Psychological Review,74(43).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领会英语课程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领会和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