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记忆

2009-12-23 04:45拜学英
民族文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侠义回族村庄

拜学英

广袤的黄土高原,绵延的六盘山里,散落着黄褐色土屋组成的回族村庄,在夕阳的余晖里,在清真寺的弯月下,在高扬的邦克声里,恬静得如一幅油画,一群牛羊的哞叫会打破小村的宁静,一个过往的路人会吸引小村的目光,一个货郎担的吆喝声会使小村兴奋不已。一个个回族小村在岁月的流逝中,在世事的变迁中,平静而安详地面对着一切。

在这样的村庄行走,儿时的记忆被唤起,任人感受一种宁静与祥和,喧嚣浮躁的心灵被轻轻抚慰着,回归自然的亲近感油然而生。有时宁静的村庄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会使一个村庄让人们铭记。

六盘山西麓,宁甘两省交界处的回族村庄单家集,被黄土梁峁围拢在一处相对开阔平坦的区域,黄褐色的土屋依一条大路而建,穿梭于黄土高原的马帮、驼队、脚户踏起一路烟尘,从单家集而过,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闯荡,刨寻着属于自己的光阴与生活。慢慢地,单家集平常的黄土路上,有了回回们的吆喝声,有了摊位、店铺,赶路的脚户行至单家集,把马和骆驼拴在路边的树桩上,喝一碗回回的大碗茶,吃一碗回回做的浆水面,长长舒一口气,抑或在小店的土炕上伸展腰身,睡一个踏实觉,再上路。单家集成了过往者的歇脚地,过往的马帮、驼队、脚户在记忆深处留下了对单家集挥之不去的印象,回回们的勤劳吃苦,单家集的好客热情造就了一个回回村庄多年不衰的集市。从此,单家集响亮的名字在四方鹊起。

那一年,当一支衣衫破烂,满脸疲惫的戴着红五星的队伍经过单家集时,坐落在单家集村中的侠义堂清真大寺的阿訇和社头像迎接贵客一样,迎接了这支队伍,端上了回族待客最丰盛的九碗席,泡上了香甜的盖碗茶,队伍的首长与阿訇在土炕上彻夜长谈。事隔多少年以后,当年的老阿訇去世了,健在的老社头和单家集的人才知道,他们曾接待过的在单家集土炕上睡了一夜的部队首领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首长。当时,人们难以相信这一曾经发生的事实。然而,毛泽东当年的警卫班长拉着曾做九碗席的社头拜文海一遍又一遍地说,这是真的。

一件让单家集引以为荣的大事,在尘封了几十年之后,才揭开面纱,还原了历史的真实,这其中隐含着符合当时情景的缘由。当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单家集村道成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民团、匪帮耀武扬威地路过,国民党队伍也曾频繁在甘宁交界的单家集一带活动,他们各有目的。哪一支人马路过立有集市的单家集都想停留一番,吃一席“长盛堂”的饭菜,世代在瘠薄黄土地上刨食,靠小买卖为生的单家集人慢待或看轻哪一支人马都有可能招致一场灾祸。似乎已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路过者,热情好客的单家集回回都要以礼相待,使路过者心满意足,好让单家集安静的日子继续过下去。因为单家集的人们在动荡的社会环境里,懂得一个道理,持枪的队伍得罪不起。穿着灰军装的红军路过,单家集的人自然以礼相待,何况红军又向人们不停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自己是穷人的队伍,尊重着回族的风俗习惯。单家集的人似乎对红军更有好感,他们卸下店铺的门板让习惯睡床板的毛泽东在宁静的单家集睡了一个踏实觉。路过单家集的红军当年被强大的国军围追堵截的情形下,不便更没必要向一个村庄的人说明红军的最高首领路过这里。单家集的人从细枝末节上似乎已经看出他们接待的是一位重要人物,但压根儿没想到是创造了一个新中国的毛泽东。

单家集的老人们说,毛泽东的命真大。第二天傍晚,人们簇拥着他刚离开单家集不到两个时辰,空中响起人们从来没听过的巨大吼声,几架像六盘山里常盘旋的老鹰似的飞机,向单家集飞奔而来,投下几枚炸弹,在单家集以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响声爆响,单家集在剧烈的爆炸声中颤抖,清真寺院子被炸开一个巨大的深坑,毛泽东与阿訇谈话的房子门窗被飞起的弹片击打得伤痕累累,毛泽东和他们的人马却安然无恙地离开单家集。

随后,紧接而来的是国民党快速开进的部队,向人们打听红军的去向,让人们告诉红军的番号。单家集的人说他们弄不清是哪支队伍,天没亮就离开了村子,哪知道去向。国军只好悻悻地离开单家集,继续搜寻红军去了。恬静了多少年的单家集在那一年真是热闹而惊险,听见过那次爆炸声的老人至今心有余悸。

单家集依旧在恬静中过着光阴。事隔多年之后,毛泽东当年的警卫班长陈昌奉来到单家集,在侠义堂院子里深情回忆当年的情景:“当年长征时,我陪着毛主席在侠义堂院子里吃饭,有个回族社头为毛主席做了回族丰盛的九碗席。”有人指着拜文海说:“就是这位老人。”陈昌奉握着拜文海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又是一个多么感人的场面呀。从那时起单家集名声大振,一个回族聚居的小村庄与中国革命,与一代伟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不出名?而当年曾为毛泽东做九碗席的社头拜文海在晚年却再也闲不住了,机关部队请他去回忆讲解当年那段历史;各路记者采访他,让他谈当年为毛泽东做九碗席的情景。饱经人世沧桑的回族老人却平静地说:“当年我们并不知道接待的是毛泽东。”

侠义堂清真寺当年毛泽东住过的房子,伤痕累累的门窗和发黑的老木柜、大方桌用真实的存在,无言诉说着那段曾让人们值得记忆的历史。老一代单家集人过世了,把一段值得记忆的历史留给了单家集,留给了西北的回回们。

岁月依旧流淌。单家集这个回族村庄注定是一个留下更多记忆的地方。那一年,西吉县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和将台堡会师纪念碑落成典礼,邵华、刘思齐、毛新宇来到单家集,在毛泽东曾睡过的土炕上与回回们忘情地交谈着。人们听说毛泽东的孙子来到侠义堂,围聚而来。面对热情的单家集的回回们,毛新宇动情地说:“当年爷爷领着红军长征路过单家集,人们热情地接待了他,60年后的今天,我又来到单家集,受到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这种热情,我永远忘不了。”后来,毛新宇在《亲情的纽带——珍藏了一笔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一文中深情地写道:

1993年,爷爷诞辰100周年,全村老少用最真挚的思情来表达对伟大领袖似海深情和崇高敬意。按伊斯兰教规,清真寺门前不立石碑。但单家集的群众为了表达对爷爷的无限深情,打破了这个规矩。全村集资3万元,在清真寺门口,立起一块2米高的大石碑,石碑刻上了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民族英雄•人民救星”。我和妈妈、大姨来到单家集时,老社头的儿子拜福贵来迎接我们,他已是60岁的老人,他告诉我们,在他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提起毛主席。他把我和妈妈、大姨带到他家,来到爷爷当年和他父亲谈话的那个屋内。村里的群众知道毛主席的亲戚来到单家集,大家扶老携幼来看我们。当年回族百姓对爷爷感情很深,在我们面前,呼喊“毛主席万岁”。真情殷殷,其意长长。这个场面,我看了十分感动。我和单家集的乡亲们一一握手,我注意到不少乡亲流了泪。

六盘山下的回回村庄单家集,就这样被人们深情地记忆着,诉说着,描写着。

猜你喜欢
侠义回族村庄
初 春
不惭世上英
我国跨境电商的前世今生
村庄在哪里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聂隐娘》:仙剑不绝的传说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