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源 大课堂

2009-12-23 03:39徐晓红
中小学德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汉族品德课分组

徐晓红

怎样才能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入常态下的每一节品德课,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最近到几所农村学校去调研,听了几堂常态课,发现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挖掘生活资源,变无形为有形

[案例1]《你帮我,我帮你》(浙教版一下)教学片段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帮助过别人吗?

(生交流)

师:是啊,帮助别人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不过,帮助别人有的时候还要注意方法呢!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一位学生站在旁边看同学吃饭的照片)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呀?

生:我们在吃饭,他没饭吃。

师:是啊,那天,他忘记蒸饭了。(注:该校让学生自带米蒸饭吃)那我们该怎么帮他呀?

生:把我的给他吃,我不吃了。

师:这个办法好吗?

生:不行,这样自己会饿肚子的。

师:那怎么帮助他才好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交流)

生1:我们小组里每人匀一勺饭给他吃。

生2:小组凑不够可以一个大组来凑。

生3:我们可以悄悄地让他到我们组里一起吃,否则他会难为情的。

……

《你帮我,我帮你》这个话题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光就教材中的插图展开教学,显然只能停留于“看图说话”或泛泛而谈,所以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很有必要。但一年级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还不强,即使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他们也不太会关注。教师就地取材,适时出示了在该校低年级学生中时有发生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合理的助人办法,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很有实效。

可见,教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我们可以随时拍下学生的生活照片,建立资源库,变无形为有形,需要时信手拈来,使课堂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学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整合课程资源,变呆板为多姿

[案例2]《56个民族是一家》(浙教版四下)教学片段

1.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汉族。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在信息技术课上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来分组汇报一下。

2.学生分组介绍:

(1)汉族的科学发明创造。

(2)汉族的民间舞蹈:利用图片介绍秧歌舞、伴娘舞等,并播放视频《红绸舞》。

(3)汉族的服饰:学生制作了“ppt”文件,精美的图片配以优美的古筝曲,让大家看得如痴如醉。

(4)汉族饮食:介绍完后拿出“年糕”和“清明坛子”让大家品尝。

(5)汉族的文化艺术。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材料)

(6)汉族的传统节日。

(学生介绍后推荐阅读相关书籍)

……

《56个民族是一家》这个话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源作支撑。在网上搜集资料是比较便捷的方法,但农村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并不多,能上网的就更少,这也是农村教师普遍叫苦的一个原因。而这位教师巧妙地利用了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在学校电脑房中分组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后在品德课上进行交流,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又让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能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共同分享,使原始的、零散的课程资源得以整合,从而产生更强大的教育力量。

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与相关课程的融合中,以目标为“经”,以活动为“纬”,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其变呆板为多姿,更具开放性和时代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把需要在网上搜集的资料内容罗列成表格,与信息技术老师提早做好沟通,同时可以给学生分好组,让他们在搜集资料时分工负责。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常态下的品德课能以丰富多彩的资源作支撑。

三、吸纳传媒资源,变说教为感悟

[案例3]《西部大开发》(浙教版五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西部吗?

生1:我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

(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明确西部地域范围)

生2:我国西部国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多,但人口比率不高。

师:是的,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全国的23%。可见,它是地广人稀的地方。

生3:西部的风景非常美丽,我从电视中看到过。

(师随机出示图片)

师:西部不仅风景怡人,而且资源丰富,我们分组来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西部矿产资源、水利资源、草原资源、动物资源等情况,师随机补充)

……

师:关于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你了解吗?

生1:我知道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比较低,跟我们这里比差距很大。

生2:西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我们这里的40%,所以我们要开发西部。

生3:我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1月提出来的。

生4:近几年有很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西部开展志愿服务,许多知名企业也纷纷进军西部、开发西部。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部署,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懂得开发西部的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沿海地区的学生大多对西部地区比较陌生,但笔者却看到这些学生知识面非常广,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信息了解得很多。这是一堂随堂课,教师事先并不知道我们去听课,也不可能课前分发资料给学生。那他们的信息资源是从哪里来的?课后,我们了解到该班教师让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储备,使常态下的品德课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时刻吸纳一些客观的传媒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利用。上述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当然,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方法是多样的。在农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关键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吸纳有益信息的良好习惯。

总之,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师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灵活利用各种“小”资源,为品德课堂注入取之不尽的生命活水,让常态下的品德课堂不再平常,真正成为具有深刻内涵、充满生命活力的“大”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红霞

猜你喜欢
汉族品德课分组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分组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