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原则 贯彻新课改

2009-12-23 02:28侯桂珍
甘肃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侯桂珍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平等性原则;全体性发展原则;主动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27—01

一、坚持平等性原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是与其对任课教师的接受程度成正比的。如果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长期生活在这种不平等、受压抑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潜能无法发挥,也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平等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特长、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的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平等性原则不仅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更要体现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特别是学习好的学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平等。如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其什么都好,甚至把学生的缺点看成是优点。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感觉其什么都差,即使这些学生有进步,其也视而不见。这种不平等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最终导致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自视清高,做任何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成为心理不健康的“优秀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失去学习的信心,有可能就成为真正的“差生”。所以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帮助每一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都能更加主动和有效。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则有助于学生调整、控制、反馈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坚持全体性发展原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全体性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在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在把握学生需求点的基础上按需施教,在把握学生闪光点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在把握学生薄弱点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的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对所有学生都懂、看法一致的问题不讲,对部分学生掌握或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则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补充讲解;对全体学生都不懂的问题,则通过典型事例或典型题启发诱导。这种以“学生是否理解,理解多少,多少人理解”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可以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坚持主动性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石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情境中感悟。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传授都是盲目的、片面的,不可能把人教聪明。最有魅力的教学应该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有所感悟,就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维品质。例如:在讲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我通过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知道了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感悟),在消费过程中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醒悟),作为公民我们要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觉悟)。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了一种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