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金融各模式下的银行风险防范

2009-12-21 02:57尹海丹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动产账款信用

摘要:文章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构成要素及操作模式,具体分析了基于各操作模式下的风险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行供应链金融具体操作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模式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60文献标识码_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18-02

当前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步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条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若陷入资金短缺状态,常常引起整个资金链条的中断,进而导致整条供应链的紧张,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中扩大了业务范围,同时也伴随着操作风险。

一、供应链金融的构成要素

供应链金融,即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的产业链条。这个链条集成了产品设计和开发,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制造和分销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集中了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到分销商等各类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涉及到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同时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主要是提供仓单,货物监管。中小融资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大多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仓单抵押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抗风险能力差,银行一般不愿意给它们提供贷款,这些企业由于缺乏短期流动资金而错失良机,融资需求很大。供应链金融使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信用支持,获得发展机会。

二、供应链金融具体操作模式下的潜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供应链金融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业务或产品,而是围绕某一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中间及最终产品、到销售网络这一供应链,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也被称为“1+N”金融,核心大企业为“l”。中小企业群为“N”。供应链金融在操作中常用到三种模式,每种模式下都存在不同的潜在风险点,对应有不同的防范措施。

(一)应付账款垫付模式下的潜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该运作模式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主要针对商品采购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具体操作方式为: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核心企业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垫付货款。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提供信用担保和货物监管,物流企业比较了解供应商和购货方的运营状况,掌握较多的信息。应收账款垫付模式的核心流程如图1所示:

该模式的潜在风险点在于:首先,第三方物流自身的资信状况如何,是否有能力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其次,第三方物流的货物监管是否得力,是否能保证供应商货物的真实性和质量。针对以上风险点,银行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确保担保的有效性。银行尽量选择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信用状况良好的物流公司为中小企业作担保,确保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和担保的有效性。这样即使发生违约风险,也能由第三方物流承担付款责任。

2确保货物监管的有效性。银行尽量选择知名度高、信用记录良好的物流公司,保证货物监管的质量和货物的真实性。

3确保货物信息的灵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共享,确保货物信息的灵通。中小企业拥有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价值往往是其不动产价值的1.5倍以上,货物的质量就是银行规避风险的保证,供应链金融就是看中了企业这~优势。货物是中小企业偿还贷款的条件,物流企业一般比银行更了解货物一线资料,因此银行应当与物流公司信息共享,才能确保货物的得力监管。

4实现风险转移。银行应当将应付账款垫付的风险与收益相互匹配,实现风险转移。银行可以随生产阶段变化、授信风险变动调整利率与贷款成数,例如在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在订单阶段,不确定性较高,可以调高利率、降低贷款成数;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风险降低。可以调低利率、提高贷款成数。

(二)动产质押模式下的潜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该运作模式是企业以存货、仓单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融资企业此时是充当供应商的角色,当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到核心企业的业务流程时,企业可以采用该融资模式。

第三物流企业提供质物监管服务,商业银行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运营能力,将一定的授信额度授予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直接负责融资企业贷款的运营和风险管理。这种模式通过动产抵押盘活了存货和仓单,缓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该模式的核心流程如图2所示:

该模式的潜在风险点在于:首先,该质押动产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即动产能否在不受到大的损失的前提下变现;其次,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是否真实,抵押物是否具有价值;再次,第三方物流的货物监管是否得力,动产抵押物是否真实,企业出售该动产能否盈利。针对以上风险点。银行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保证动产的流动性。银行应当要求和核心企业签订质物回购协议,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保证动产的流动性。银行与核心企业签订质物回购协议后,核心企业就在法律上有了回购质押物的义务,这样就不存在中小企业存货卖不出去、现金收不回来的风险。

2确保仓单的真实性。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是否真实关系到抵押物是否具有抵押价值,因此物流公司自身的资信尤为重要。银行应当慎重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知名度高、资信状况良好的物流公司为中小企业作担保,确保仓单等单据的真实性。

3确保动产监管得力。在动产质押贷款模式下,若银行与核心企业没有签订回购协议,那么货物的质量就是银行规避风险的保证,而物流企业一般比银行更了解质押物一线资料,因此银行应当与物流公司及时沟通,确保监管得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质押率。

4明确分工协作。银行应当建立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体系,将质押监管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即将供应链金融中不属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部分物流和信息流管理工作予以外包,重点控制好资金流。这样有利于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仓储、运输和现场监管,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同时银行负责监督第三方物流制订具体的办理质物入库、发货的风险控制方案,以提高对质押物的监管能力。

5正确选择质押物并建立商品价格波动预测系统。在动产质押贷款模式下,质押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价格,因此银行应根据市场行情正

确选择质押物,选取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好的产品作为质押商品,同时与物流公司设定合理的质押率、贷款成数和利率水平。此外,还应当建立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趋势的预测机制,规避动产质押物价格波动的风险。

(三)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下的潜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该模式是中小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融资企业此时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人角色,需要及时获得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中小企业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进行融资,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将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变成银行的应收账款,核心企业再将货款直接支付给银行。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因此银行的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该模式的核心如图3所示:

该模式的潜在风险点在于:首先,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是否良好,如果核心企业违约拒付或者破产,则该应收账款就可能成为银行的坏账,因此在应收账款贷款模式下,核心企业的信用尤为重要;其次,核心企业是否在票据上承兑,核心企业若不愿在票据上承兑,则应收账款就得不到核心企业的信用保证,从而信用程度降低;再次,第三方物流的信用状况是否良好,若核心企业不愿在票据上承兑,应收账款的信用就依赖于第三方物流的信用担保。针对以上风险点,银行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确保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银行要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其订单、业绩、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做出调查和评估,从而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

2争取核心企业在票据上承兑。核心企业在票据上承兑以后,应收账款就能获得核心企业的信用保证,从而提高票据的信用水平。

3确保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用状况。核心企业若不愿在票据上承兑,则应收账款的信用就依赖于第三方物流的信用担保。因此银行应当选择规模较大、专业水平高、资金实力雄厚、资信状况良好的物流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以提高担保质量。

以上提到的潜在风险点是供应链融资中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如何针对风险来源有效地控制风险,是银行持续开展供应链融资的保证。除了采取以上针对性措施之外,银行还应当运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做好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首先,银行应当确立资产评级体系,设立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第三方物流、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信用档案。其次,银行应当建立预警评价体系,当预警评价体系中某项指标超过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及时进行处理,规避违约风险。再次,银行应当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形成互相牵制的授权及监管机制,在供应链金融的操作中,严格审核单据特别是仓单的真实性,实行双重审批制,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抵押物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森尼尔·乔瑞普: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社会科学丈献出版社,2003。

2何涛。翟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5)。

3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4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5于萍,徐渝,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8(13)

(作者简介:尹海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6届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动产账款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个别动产的转让担保
日本的集合动产让与担保
韩国集合动产让与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