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2009-12-21 01:29刘成阳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课文

刘成阳

一个学期,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二十几篇,学得再好,也是非常有限的。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规定。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目的精彩片段,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绘声绘色地讲《三顾茅庐》、《空城计》、《舌战群雄》等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在我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等名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学生大多有一个不良的习惯——只读不记,主要表现为不愿动笔,结果是“雨过地皮湿”,收效甚微。因此,在阅读指导课上,我给学生讲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要求他们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定期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这就是说,阅读时,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1.巧设情境,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以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2.复习回忆并总结学习规律方法

俗话说: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3.教师要使学生学会迁移学习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出“猴子爬竿”一段的写作顺序: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学生遇到具有共同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4.进行有条理性、针对性的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学习方法的多少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而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使学生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四、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有的学生对读物的选择不够,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就成了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比如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中外名著、报刊、科普科幻读物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他们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