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亟待加强美学修养

2009-12-18 08:47孙舒君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审美教育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但是近年来的音乐审美教育脱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师美学修养的普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主体性因素,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试图扭转这一不良现象,却收效甚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音乐教师审美修养的重要性。教师深厚的美学修养(包括一般美学和音乐美学修养)对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使音乐教学符合其本质规律(审美)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音乐教师 美学修养 新课程

《音乐课程标准》从理论上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属性作了科学的界定,旗帜鲜明地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标准颁布五年来,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业已成为指导音乐教师们进行教学的行动指南。然而,在形而下的音乐教学层面,一些音乐教师对于“以审美为核心”这一重要命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误读,理论与实践不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不能站在审美的高度予以科学的分析与解释,要想真正科学地贯彻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并非易事,而首先就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美学修养。

一、美学知识与音乐美育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审美教育则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是美学与教育学的综合体。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学理论对于美育的重要性:“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1]美学家朱立元先生也指出:“就审美教育的学科属性而言,它既可以说属于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可以说属于教育学……如果说美学是审美教育的哲学,它主要为审美教育提供一般理念和宏观的普遍原则,那么教育学则可以说主要着眼于微观,即为审美教育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的方法上的指导。”[2] 美学和教育学在审美教育中就相当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具体的教学“战术”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切应围绕着“审美”这个总的指导原则来进行。所以,任何类型的审美教育都要求施教者具备相应的美学知识。具体说,施教者既要熟知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更要通晓审美教育的情感性、参与性、愉悦性、过程性等重要理念以及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特殊规律。而对于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音乐教育来说,则更要求施教者具备广博的美学知识。我国最早、最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孔子,之所以能在音乐教育方面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取决于他在美学方面的极高造诣,他全面的音乐与美学修养堪称所有音乐教育者的学习典范。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必须既深知教育教学的规律,又须具有一定的美学功底。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真正把“审美”放在应有的地位,真正围绕“审美”来组织教学,从而最终达到美学与教育学在审美教育的轨道内的有机结合。

二、美学修养与音乐教学

教师的音乐美学修养主要包括健康的音乐审美趣味、开放的音乐审美视野、丰富的音乐美学史知识与科学的音乐审美评价标准等。

第一,这是使音乐教学符合音乐艺术本质规律的需要。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教育要符合审美教育的规律;另一方面,音乐审美教育又区别于诸如文学、美术等其他审美教育领域,是以培养受教育者对音乐美的感知力、鉴赏力与表现力,塑造其美的心灵、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要想深刻了解音乐教育的规律,首先要认真研究对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音乐美学知识,无论是音乐欣赏、表现、创造教学都离不开相关音乐美学知识的指导。不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就不懂得音乐欣赏、表演、创造的本质规律,也就很容易使音乐教学脱离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变成“非音乐的甚至反音乐的教育”。

第二,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先进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提高其立美、审美能力的需要。音乐教育是以对音乐美的感受、鉴赏、创造与表现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审美趣味、审美评价标准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学生。这种影响尤其表现在教师对于众多流派、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和对作品的不同表演方式的审美分析与评价中,其教育过程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在长时间的熏陶中,学生也会逐渐获得对不同音乐体裁与风格的音乐作品与音乐表演质量进行有效、科学评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对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各种社会音乐现象进行正确辨别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这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的需要。“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让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3]作为审美中介的音乐作品往往包含丰富而复杂的审美因素,如作品的美表现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形式上表现为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还是伴奏美?内容上表现为立意美、风格美还是意境美?教师要想准确地分析和把握这众多的因素,没有深厚的音乐美学知识是绝对不行的。经过了这样的分析和有的放矢的讲授,才能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审美动力与审美渴望,充分领略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享受到最优化的美的教育。

三、新课标与美育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比旧的教学大纲更具科学性、实效性,更加明确了音乐课的美育性质以及审美和创造性发展价值。一方面,新课标是众多音乐教育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更多地从美学、音乐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去探讨音乐教育的规律。既然把音乐教育定位为以审美为核心的审美教育,要想真正领会与掌握好新课标的精髓,没有足够的美学修养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新课标的科学性虽为广大音乐教育者所认同,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完善的,需要实践做出进一步检验,只有在不断地在检验—修正过程中新课标才能更加科学化,更加接近音乐教育的本质规律。然而,音乐教师理论修养尤其是美学修养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他们“发现—解决—总结”问题的瓶颈。有的教师“书”云亦云,仅停留在照本宣科、被动贯彻的层次,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的虽发现问题,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差之甚远,只是就事论事,不能提高到更高的审美的层次上看待问题……。所以,要想贯彻好新课标,真正把新课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音乐教学中去,就必须大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美学修养。

总之,教师的美学修养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并不为教师所觉察。教学方法的严重滞后、新的教学方式的盲从、课程标准不能得到有效贯彻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教师美学修养的匮乏有关。对美、审美与审美教育都不清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去用美学的视角指导音乐教学,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以审美为核心?如何能培育出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开放的审美视野、科学的审美评价标准的全面发展的通才呢?当实施新课标的主体能站在审美的高度去分析与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才能真正贯彻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我国音乐教育的美好明天则指日可待矣。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学文远[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第174页

[2] 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50页

[3]音乐课程标准解读[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孙舒君,女(1979—),教师,音乐学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审美教育音乐教育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浅论高职高专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