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抒情歌剧《维特》中男高音咏叹调“温柔的春风”分析

2009-12-17 09:57王晓威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演唱处理维特

摘要:法国抒情歌剧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作品大多取自文学名著,演唱风格抒情浪漫。玛斯耐是其中一个作曲家,他的《维特》取材于歌德的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本文通过对男高音咏叹调“温柔的春风”的分析,介绍演唱法国抒情歌剧的技巧及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抒情歌剧 玛斯耐 维特 演唱处理

法国抒情歌剧指19世纪下半叶以古诺、玛斯耐、托马、比才、夏庞蒂埃等为代表所创作的剧目。其中,有以古诺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玛斯耐的《曼侬》、《维特》,托马的《迷娘》,比才的《卡门》,德立勃的《拉克美》等。这些优秀的抒情歌剧作品保持了美声学派以抒情为主的演唱风格,旋律优美、情感缠绵,是男高音喜爱并经常演唱的作品。

一、法国抒情歌剧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是歌剧的黄金时代。在歌剧之乡意大利,19世纪上半叶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呈三足鼎立屹立于歌剧乐坛之上。其中以罗西尼最富有独创精神,影响最大。他的《塞维利亚理发师》迄今仍为意大利喜歌剧的最高成就。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贝利尼的《诺尔玛》、《梦游女》至今也仍是最受欢迎的剧目。19世纪下半叶先有威尔第辉煌的戏剧性作品《阿依达》、《茶花女》、《奥赛罗》问世,威尔第的创作使歌剧咏叹调的戏剧性达到顶峰。随后兴起了真实主义运动,旨在真实地表现当代人民的生活。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年)标志着歌剧的真实主义的诞生。列昂卡瓦洛的《丑角》拉开了真实主义的序幕,首演即震惊了乐坛,成为真实主义风格的典范之作。当然最有才华的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应是普契尼,他创作了《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图兰多》等十几部歌剧,成为当时最杰出的真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国最受欢迎的剧目。才华横溢的德国伟大作曲家瓦格纳,对音乐、戏剧、文学、美术无不精通。他一生共写了14部歌剧,均自己撰写脚本,使歌词与音乐完美结合。将歌剧改称为“乐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尼伯龙根的指环》就是其集才能和灵感创作出来的宏篇巨著。

19世纪初,意大利的正歌剧和喜歌剧流传到法国,法国结合本国特点创作出了两种内容形式截然不同的歌剧,即以对白代替宣叙调的“喜歌剧”和从头至尾配上音乐、演出规模豪华壮观的“大歌剧”。奥柏的《波尔蒂契的哑女》是19世纪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大歌剧。梅耶贝尔的《法国新教徒》、柏辽兹的《特洛伊人》均为大歌剧的典范之作。奥芬巴赫一生写过90部轻歌剧,是法国轻歌剧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有《奥菲欧在冥间》、《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等。法国的抒情歌剧就是在欧洲歌剧的鼎盛时代产生的。抒情歌剧与大歌剧以及欧洲真实主义歌剧、乐剧等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就像优雅的香槟。在众多的抒情歌剧作曲家中,玛斯耐的作品甜蜜温婉,极具法国浪漫情调。

二、作曲家生平及创作特点

玛斯耐(J.Massenet,1842-1912)早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师从于托马学习作曲,21岁获罗马大奖。他的音乐抒情优美,风格柔润艳丽,是当时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玛斯耐擅长处理宗教和罪孽的题材,《泰伊斯》为这类题材的代表作。他一生共创作27部歌剧,《曼侬》、《维特》较为著名。

《维特》取材于歌德的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作品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根线索串连起来。一个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更遭封建势力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

三、男高音咏叹调“温柔的春风”分析

1、感情表现特征

维特——是一个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青年。他出身于富裕的市民家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思想敏捷、热情奔放、向往美好爱情;厌恶等级制度、无视于传统和阶级偏见、憎恶官场腐败;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具有反抗意识,有个性解放的要求。他同情争取爱情和自由的其他青年,是当时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但由于身处的环境(腐败、守旧、鄙俗的社会),结果是一无作为。

2、音乐创作特征

该作品为f小调,lento(慢板),复乐段的一部曲式。第一段以询问的口吻引出主人公无奈的心绪。开始音起于弱拍的弱起部分,要表现伤感和柔情。第6小节歌词重复第一句,但是增加了情绪上的变化,音乐渗透着不满和无奈;第16小节和17小节是第一段高潮部分,旋律先是在16小节渐慢,然后进入17小节作延长处理,第17小节最后一拍回到弱处理,旋律落在第18小节的属音上,最后一拍到第19小节,第一段结束在f小调主音上。

第二段旋律与第一段旋律基本相同,但是在处理上和高潮部分略有不同,在情感上比第一段起伏更大,虽然唱的要慢,但是情绪是悲苦激动。结尾在第34小节主音上,至35小节全曲结束,与第一段pp形成对比。

3、演唱处理

3.1乐句的划分

这首咏叹调篇幅不长,但是长线条乐句比较多,因此要求演唱者气息控制力要好,在技巧上要达到纯熟的程度,如第一段中第13小节至14小节,演唱上要求由弱渐强,旋律也呈上行之势;第二段的23、24、25小节,情绪由强渐弱,要求一口气唱完,这里音乐与第一段所不同的是,下一个音符没有歌词,唱的短一些没有问题;而第二段中歌词“premie re”的re正好在延长音上,要求弱控制的声音绵长柔和。其它乐句划分基本一致,结尾要求强收,但是不能破坏整体柔和的小调风格。

3.2语言的把握

有人说意大利语是上帝的语言,法语是谈恋爱的语言。法语在歌唱里没有意大利语那么简单,也不像德语那么规矩。

一,法语中四个的鼻化元音,唱歌时一定要唱出来。

二,连诵,所谓的连诵就是前一个词结尾为辅音,后一个词开头为元音,要把辅音带到下一个元音的演唱中。

四、唱好法国抒情男高音咏叹调需注意的问题

法语在表现声乐作品时与德国、意大利有明显的差别,这与法国人的语言,性格不无关系。法国人崇尚浪漫,多愁善感。既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开朗,也不像德国人那么循规蹈矩。因此,法国音乐作品富于浪漫气质,具有贵族气息和小资情调,这种气质既有孤傲的成分,也有淡淡的伤感。 演唱法国歌剧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温暖又不失明亮;法国抒情歌剧中男高音大多是轻抒情类,因此,演唱者自由处理的空间缩小了,但是抒情浪漫的气息浓了。有时候法国歌剧咏叹调表面看起来是柔和的平静的,事实上,内心的张力是很大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力很难驾驭。

总之,演唱法国抒情咏叹调要尊重原作,保持一个朴实的心态,不能让声音过于华丽,不能为了戏剧性破坏声音的线条,否则,就失去了法国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编译 《外国音乐辞典》 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8

[2]尚家骧著 《欧洲声乐发展史》 华乐出版社 3003.5

[3](美)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 顾犇译《简明牛津音乐史》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1999.12

王晓威 女 辽宁省 1968年10月12日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演唱处理维特
毁灭本能
艺术歌曲《乡愁》的演唱处理分析
歌剧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歌剧《木兰诗篇》之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演唱处理
二十四年后领取的披萨
话中有话
三月:想非的钢琴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