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宇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构建科学、合理和突出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的基础。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0-0008-0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工学结合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更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更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实行工学结合,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1]。
2008年我参加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规划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重点对我院的数控技术专业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下面是我一年多在此项研究工作中的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体会。
1 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是一种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施工学结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它意味着走出纯理论讲授的教室,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一边有企业师傅指导,一边有学校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使学习生涯与将要进入的职业生涯尽早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2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引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1 建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最终体现在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能为企业所用。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以前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学科体系”的压缩版,偏重理论教学,与专业生产现场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应有自己有别与本科的课程体系。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和突出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从企业中来,又要高于企业,从企业的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过程,而不是企业工作过程的简单重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本着以“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即与企业、行业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从企业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共同设计具有高职特色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即按照从微观到宏观再到微观的设计思路,由单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出岗位群典型的行动领域,再将其转化成学习领域。
2.2 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导向合理选取和编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要求,紧扣专业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和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水平要求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即“封闭”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开放”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开放创新”的学习性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重视创新、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采用由有简单到复杂递进的学习情境,将原有学科结构知识进行分解,根据学习情境的需要将知识点进行重构(重点强调它不是知识简单的空间位移,而是仍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融“教、学、做”为一体,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3 精心设计课堂,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行动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无论是哪种工作任务,都要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来完成。这里强调一个词“重复”,用姜大源教授的的原话来说是:重复是必要的,重复的是节奏,重复的是旋律,重复的是步骤,重复的不是内容。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程度有所不同,采用的宏观教学方法不同。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采用四步骤教学法,即一是准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讲解学习内容的意义,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工作过程的积极性;二是教师示范:教师演示工作过程,讲解工作要求及操作程序,告诉学生“怎样做”;三是学生模仿:组织学生按教师示范的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在必要时解释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四是练习总结:学生在已经建立的行动协调框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通过不断扩充行动模式并在细节上协调动作与行动,达到逐步符合要求地完成工作活动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和师傅,学生是“演员”和徒弟。教师监督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错误并归纳总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还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小组工作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关键词卡片法”、“文字处理标识法”和“现场实地教学”等微观的教学方法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掌握了学习要领,进入高年级后宏观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转变的同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随之转变,学生逐渐演变成“导演”兼“演员”,自主性增强,而教师则退居幕后,主要起宏观把握、总体指导的作用,将创新的舞台转交给学生。
教学手段上我们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和充分利用学院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所用资料如PPT课件、教学录像、教材、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学生随时可以登陆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通过教学视频、动画及图片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制作教学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等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4 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考核方法和学习成绩评定方法改革
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考核模式,不再单独以操作和理论考核结果定优劣。以任务为考核单元,注重学生完整工作过程的评价,按照学生参与程度、完成产品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答辩等评定学生学习成绩。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总评,理论测试等评价方式综合得分。
高职课程改革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有待于我们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无论怎么改,怎么做,都要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主线去行动。
参考文献
1 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周济部长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教育部通报,第24期,2005年8月19日.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3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7月.
4 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职教论坛,2006年18期.